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共同富裕宏观监测和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1年山东省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和居民主观感受。结果表明,山东共同富裕稳步推进,物质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精神富足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但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统筹区域均衡布局、推进城乡要素融合、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加强文化与生态供给五个角度提出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步。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加剧不平等以及生态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和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东数西算”是我国出台的一项跨区域超级工程,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跨越财富鸿沟、发挥数字成果溢出效应以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碳排放总量降低以改善生态环境。“东数西算”赋能新时代共同富裕,可以从发挥算力优势、发展新型基建、优化能源结构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立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追求共同富裕的思想凝练、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涵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国情的深刻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从重大意义、本质内涵、实践路径三个方面系统展现了其理论核心要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以其深厚的理论性与鲜明的实践性,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指引、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标志成果以及破解时代之问的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4.
将乡村振兴置于共同富裕目标下进行研究。首先,在界定新时代共同富裕概念、阐释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从主体、动力、内容、途径、过程、目标六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其次,分别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发展的视角剖析了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前提下,明晰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要点设计原则,并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战略要点。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在理论价值上,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和深化了社会公平正义理论。在实践价值上,它为促进我国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有力指导,为促进全世界减贫和致富提供了中国方案。从现实启示上看,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必须要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在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可以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对于我国未来发展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社会世代追求的美好愿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为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扎实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首先,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就共同富裕的实现主体和覆盖面而言,是“全体”与“全面”的统一;就物质富裕与精神满足关系而言,是“脑袋”与“口袋”的统一;就共同富裕的过程和结果来说,是“共享”与“共建”的统一;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等不得也急不得,是“尽力”与“量力”的统一。其次,要准确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发展而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最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精神力量、制度力量、道德力量等“四种力量”,探索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路径,即: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以市场力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共同富裕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新时代以来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共同富裕高质量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全面展现国内共同富裕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演绎走向并瞻望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新时代以来国内共同富裕领域研究生态总体较为健康、生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学者群落;研究热点及变迁呈现出政策引领为主向、实践需要为导向、未来发展为走向的总体特征。为进一步将共同富裕研究推向纵深,未来可将共同富裕问题置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交叉学科视域下进行深研,促进共同富裕研究领域多维化与多元化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思想,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共同富裕思想。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依据,"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共同富裕的指导方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四个全面"整体协调推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落脚点,精准扶贫落地见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新时代的重要时代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系列重要论述蕴含了包括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目标指向、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实践路向等在内的主要意蕴,从整体上形成和建构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需要从理论、实践、价值三重维度把握其生成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在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探索以及党的全面领导三者有机结合,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引、坚实基础及政治保证。现阶段我国推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带领致富的作用仍待加强、内生动力不够强劲、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民生保障不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等难题。因此要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牵引,增强共同富裕的引领保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调,强化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撑;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营造共同富裕的思想境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打造共同富裕基础性工程;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为手段,确保共同富裕的自然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流量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流量经济具有数字化、平台化、共享化、空间化等理论特质,与共同富裕价值取向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经济建设实践中流量经济发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流量经济服务于共同富裕进程发挥着保障性作用。综观理论契合、实践促进、制度保障三个维度,规范发展流量经济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重要途径,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指向和价值旨归。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仅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从现实来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面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存在,区域、城乡、行业收入差距亟待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等突出问题,亟待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体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议题。从“共同”二字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观,其所探索的富裕样态必然包含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共进共赢、不同主体共富之意。但是,从实践来看,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还面临区域发展差距仍然客观存在、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依旧明显、收入分配差距仍在高位徘徊等现实阻点。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点工作是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以期逐渐控制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调节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特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收入规范与调节、精神生活、农村农民六个维度构建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分年度变异系数法测度出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系统考察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均值达到0.4652,并呈现出以2014年为底点的、不规则的“V”形波动;全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来源以区域间和超变密度为主,且超变密度的差异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全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且出现两极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面临的理论前沿问题,准确回答好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之问,为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现实性意义。文章系统梳理阐述党的新时代“三农”工作创新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并以此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和脱贫攻坚精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思考、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意涵、防止返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乡村振兴的动力论、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框架、国际乡村发展理论与战略的演进、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论纲等分析了共同富裕视野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研究的10个理论前沿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理论认识,从10个方面论述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南都学坛》2019,(4):101-10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时代民生的有机联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厘清这一联系及实质,首先要重点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在"三大产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以及"三类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几个方面的内在联系。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优化,要素市场与报酬机制,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方式,经济政策和各项经济法律法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关系。其次要重点分析新时代民生在"六种因素",即劳动就业、人民收入、国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扶贫脱贫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最后借助构建复杂的网络模型,在划分大板块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时代民生的有机联系:"三大产业"与"三类关系"交叉构成的"复杂网络A";新时代民生"六种因素"交叉构成的"复杂网络B";"复杂网络A"与"复杂网络B"交叉构成的"复杂网络C"。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客观反映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及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质效并增、发展共建共享、社会民主和睦、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环境和谐五大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04—2019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探析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利用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莫兰指数探讨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动态演进规律和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高,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间共同富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地区内差异程度从高到低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状态存在不同程度的向上或向下转移态势,总体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筑牢共同富裕基础,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发展,统筹区域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的基本路径。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构建了相应的多维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2021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借助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的总体水平不高,二者在绝对总量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增量上契合边际生产率递减的规律;无论是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果来看,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中部地区相比,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东部地区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增强,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减弱;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共同富裕水平受到邻近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正向影响。因此,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不同区域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化对口帮扶、发挥共同富裕的邻里效应是践行“先富带动后富”战略方针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转折点,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倾斜发展到兼顾公平、均衡发展的转变过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以及区际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可避免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断裂带。中央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内区域协调发展,从立法规范、组织协调、载体平台、区域开放、对口援助、资源地与消费区投资开发、利益补偿、社会市场、收入分配与转移支付等方面,构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