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足球是三大球类项目之一,因其整体参战意识、对抗性较强、攻守转换迅速、技术上多姿多彩、战术上变幻莫测等特点,是便于普及和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项运动。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参与足球学习和训练的时间比较短缺,进而导致我国足球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足球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和实力。“双减”和“体教融合”政策的出台为校园足球带来了新的机遇,校园足球作为体教融合的先导,肩负着较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校园足球课后体育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困境以及“双减”政策带来的机遇等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促进课外体育活动或班级体育活动增加;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兴趣;提高了学校、家长对体育重视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提高校园足球的发展和课后服务效率,促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的出台再次激活了基础教育系统的生态活力,减负改革的整体步调一致向前,实践探索遍地开花。“双减”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构建系统化、理性化的教育生态促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实现,其重点已不是减负应该不应该的老问题,而是减负的有效路径在哪里。通过明辨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规避思维定势漩涡、工具主义窠臼、潜移默化效应等离心风险,把脉各主体对“双减”政策目的体认不到位、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受教育供给侧制约、学科类培训暗度陈仓等现实疴症,遵循全面育人价值导向、全程育人机制融生、全体育人秩序复归的逻辑向度,提出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实践路径,对“双减”政策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挥好“支点势能”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文章应用约翰·W.金登的多源流理论模型框架,结合中国教育减负政策的本土特点,提出改进的多源流模型,对“双减”政策的议程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既有的减负政策结果反馈出越减越重的问题,教育焦虑、新的培训教育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干涉共同构成了“双减”政策的问题源流;政府关注倾向转移到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上,设立了基础教育司;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了减负政策共同体。一系列相关会议的召开助推“双减”的政策之窗开启,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推动下,“双减”政策的政策议程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借助Cite Space软件,分析与“双减”政策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研究热点,进而对社会工作助力教育“双减”政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间的机理与关系进行阐释,分析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变化。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框架,社会工作尝试从学生的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进行介入,提出以助力、协调、链接和反馈为主要作用路径服务于教育“双减”政策。最后,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从理念、制度、组织和经费的角度提出社会工作助力教育“双减”政策的嵌入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目前已实现了全国各中小学全覆盖,成效显著,学生较之“双减”前,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本身就具有伦理属性,闲暇教育有着深刻的德育价值。“双减”政策的出台,为闲暇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实施闲暇道德教育,既要解决自律问题,也要解决他律问题。“双减”背景下,实施闲暇道德教育,一要摒弃功利目标,提升道德品性;二要强调社会交往,建构社会伦理共识;三要走向闲暇生活,改进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 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是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出发,对学生减负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课题组对全国东中西部6省30县(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双减”政策整体上持满意态度;弱势群体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学生的年级、家庭结构以及父母受教育年限与满意度呈负相关;学生作业负担越小、课外服务质量越高以及校外培训压力越轻,学生对“双减”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小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双减”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多以兴趣爱好为导向,初中生和城市学生多以学业压力为导向。据此,从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和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助力“双减”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8.
围绕教育政策落实的行动往往面临着制度环境的纠缠。“双减”的有效落实重在其价值理念得到各执行主体的认同,需要突破层层观念、规范和文化制度的阻碍。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分析视角,发现支持学生负担的制度意义结构难以在短时期内消解、制度嵌入网络中对学生的实用化角色期待难以消除以及父母认知伦理文化对学生的固有价值期待难以扭转共同构成了“双减”落实的制度化困境。推动维持学生负担的社会制度意义结构的变革,改变制度嵌入网络中对学生的实用化角色期待和扭转父母认知伦理文化中对学生的不当价值期待是“双减”落实困境的超越之道。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对西安市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分析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特点,综合评价研究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发展机遇以及挑战,研究西安市体育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战略,为全面整合开发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推进产业间融合,共享资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加强市场营销,建立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丰富德育形式、创新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落实"育人为本、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举措,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双减"政策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形成、激发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双减”作为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减轻教育焦虑的关键改革,其政策受众理解、接受、遵从政策的程度是“双减”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要素。研究在充分肯定“双减”的政策理性和科学辨析其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引入理性选择理论解构分析“双减”政策受众的利益诉求,将之类聚与分化为秩序化呈现与个性化彰显两个层面,并进一步从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的角度探讨政策受众与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四重博弈逻辑。在此基础上,将“双减”政策受众行动理性建构的递进层次分为行动利益的并轨、行动文化的整合与行动理性的维持三个方面,并由此推进全观视野下的科学化政策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教育“减负提质”的重要举措,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给教育领域带来新变化,也对教师情绪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由于自身要求、学校规范和社会期望进而产生情绪压力,表现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抵抗情绪3种基本类型,其情绪管理具有时间的长期性、对象的多元性、情境的复杂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等特点。本研究针对情绪感知、情绪内化和情绪表现3个阶段小学教师不同的情绪状态进行成因探析,据此将“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情绪管理困境分为8类,旨在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教师情绪管理既要注重内部调节,又要加强外部支持,其改进策略主要包括:辨析情绪压力来源、构建应然表达情绪、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等内部调节策略,建立教师情绪管理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等外部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3.
“双导师制”具有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培养方式的互补性和培养过程的全面性等特点,实施“双导师制”,能够深化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促进师范生教师师德养成,提升师范生职业素质,有利于师范生未来就业选择。当前,“双导师制”的施行还存在实施主体权责认识不够清晰、校内外导师教育合力未有效形成、考核评价体系急需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双导师制”实施,要将“双导师制”落实到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进教师培养一体化;要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双导师制”推进机制;要优化政策保障,不断完善“双导师制”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动人口政策不断完善,政策演变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待实证检验。通过构建“国家—市场—社会”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三角”框架,利用2016和2020年S省12市两次农民工调查的截面数据,分析“十三五”期间流入地流动人口政策演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包括经济融合、文化适应、社会互动、心理认同和政治融合五个维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实施初期,流入城市的政策部署对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具有促进作用,但政策落实的“洼地效应”经由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传导不利于农民工当时的经济融合;随着政策逐渐推进,“洼地效应”式微,政策落实慢慢惠及经济融合,但当政策部署水平的提升与政策落实存在较大差距时,政策部署得分越高越不利于农民工的经济融合,凸显了政策落实中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在非经济维度的融合指标上,流入城市的政策越友好,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越好;短期内,政策的友好化演变并不必然有利于融合,这恰恰说明政策红利的完全释放有赖于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长期合作。  相似文献   

15.
双创时代如何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艺术类大学生来说,其创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机遇以及挑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之路上事半功倍。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特点进行分析,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育人的角度,提出了艺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三维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采取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的方法,透视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自我认知与困惑,探究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围环境,即结构转型机遇与经济形势严峻,宏观政策支持与微观政策难落实,社会氛围支持与创业经验欠缺,创业教育强化与创业实践平台缺失,职业教育转向与创业素质缺乏等5对矛盾并存;建议从社会与个体互动的视角,构建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高校助力、家庭助推、朋辈感染、个体践行的“六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我国体育师资的重要来源,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完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入学动机、学习兴趣和态度、对本专业的认知等方面对湖北省高师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展开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是落实广大农村学生享有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文献分析,以有关法规、条理为依据,从教育改革和发现给农村学校体育带来的机遇和影响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若干因素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几点发展湖北省潜江市农村学校体育事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是学生减负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我国儿童权益的保护。研究基于价值选择、政策工具特征以及有效性这三个 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价值剖析,可发现减负政策问题的由来、目标及内容取向均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籍由“双减”政策 工具纵横二维表可知:政策工具选择趋于多样化,但分布不均匀。“双减”政策有益于保障学生自由权利,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 同时也映射出一些弊端:学生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家长陈腐教育观念根深叶茂,失业难题如何处理。因此,为了实现“双减”政 策的价值和解决以上问题:要改观教育理念,坚持自主减负,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异,转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协同自治治理,多方共治共赢等方面来实现该政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大学就业指导的现状,提出创新课程设计、进行多样化活动设计、建立就业导师制度和进行深度社会合作四条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机融合,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