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凯 《国际论坛》2013,(5):55-60,81
随着北极地区的"态势变迁"以及对北极问题认识的变化,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政策较之以往存有"连续性"的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美国2013年5月颁布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集中体现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战略理念和思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安全利益与能力建设、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通过国际合作重振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优先事项。在北极地区变化加速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北极政策将为美国在2015年担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进行准备,北极问题在奥巴马政府议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2.
北冰洋油气资源潜力与中东地区相匹敌,已经成为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全球大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挪威、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其未来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柱。北冰洋沿岸国家和相关国家围绕北冰洋油气资源,呈现出"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的战略目标之争。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北极油气活动的影响是短期的,油气活动趋于活跃的长期趋势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强调北极地区的传统安全,重视北极地区气候治理,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修复美国的领导力。美国北极战略转向“安全与保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加剧,自身霸权地位受到动摇;另一方面是因为气候变化切实影响美国利益,国内政治需求也促使其转向保护北极环境。鉴于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其北极战略的变化会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权益、经济权益和治理权益产生影响。为此,中国应继续参与北极地区事务,拓展与北极国家的合作并推动中美两国在北极气候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北极贮藏着丰富的资源,随着北极冰层的消融、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北极地区已经到了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北极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生物物种消亡、垃圾污染、核污染与海洋污染等问题。环境伦理学说为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照,可以该理论为视角分析北极资源开发所造成的问题,通过建立尊重自然价值的观念、克服代内国际间不平等、注重代际公平途径实现北极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中国可在遵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下,加强与北极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促进北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博弈理论对北极地区安全态势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趋势.各国围绕北极航道的争议将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热点之一.北极国家关于北极地区领土主权的争议将在博弈中通过谈判趋于解决,北极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将在“非零和博弈”中有较大进展,有关北极治理的国际机制将在协调博弈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环北极国家在北极的军事存在对全球战略格局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可能导致“零和博弈”.北极冰盖融化的前景对全球生态安全形成重大潜在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努力寻求“博弈安全”.  相似文献   

6.
孙凯  杨松霖 《国际论坛》2016,(4):34-40,80
阿拉斯加在美国北极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提供能源保障和军事支持,同时为美国北极权益主张提供客观基础。阿拉斯加州与美国联邦政府在开发北极方面存在诸多不同意见,尤其表现在北极开发优先议程的设置、环境保护和对待原住民群体权益等方面。尽管如此,北极开发离不开联邦政府和阿拉斯加州的合作。双方在北极开发中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维护美国在北极利益;加强阿拉斯加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北极科学开发等。在美国宪政体系下,美国北极开发不得不面临联邦政府同阿拉斯加州政府的博弈,双方将在维护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为近北极国家,一直密切关注北极圈地区的经济开发态势,并将北极问题纳入国家大战略的决策视野。日本北极外交战略主要由官僚、政客以及商业集团来决定。日本的非北极国家身份和二战战败国身份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也使得日本在构建北极战略时,必然抛弃短期获得经济收益的功利主义思维,而转向构建参与北极圈经济开发的中长期综合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战略经营策略,采取多管齐下的参与路径,潜移默化地提升日本在北极治理中的知名度与存在感。  相似文献   

8.
当前,北极地区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疆域。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核心战略历经三届政府,正面临深刻调整,拜登政府对北极秩序的影响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美国在北极战略中强调商业和军事竞争,分散了国际社会对北极核心问题的注意力,北极议题存在着陷入集体行动困境的风险。美国通过“中国北极威胁论”、北极版本的“门罗主义”等强化了北极八国的“冷战思维”和自身的外交叙事,影响了中国和其他北极国家的合作和政治互信,削弱中国在北极事务的话语权。对此,我国需积极塑造参与北极事务中的正面形象,重视非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并展开公共外交,在避免陷入北极国家地缘争端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北极事务治理,共建北极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郭培清  杨楠 《国际论坛》2022,24(2):50-75
2021年5月,俄罗斯接替冰岛担任2021~2023年北极理事会主席。通过对俄罗斯以往参与北极理事会情况的回顾,可以看出俄罗斯在北极理事会的参与是其北极政策的缩影。随着2020年俄罗斯北极开发进入新阶段,俄罗斯北极政策也出现新的调整,落实在北极理事会主席议程中,则表现为增加对契合所有攸关方利益的议题的关注,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利用北极理事会合作机制推动自身在北极的发展,主导北极军事安全议题讨论机制,降低北极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当然,俄罗斯的主席议程也受到国际局势变化、北极理事会自身机制的局限以及与本国北极现实情况相冲突等因素的挑战。俄罗斯此次北极理事会主席任期将增进俄罗斯与其他北极国家的交流,而北极国家间共同身份意识的增强将可能挤压观察员方的参与空间,不过俄罗斯同亚洲观察员国的合作仍有望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北极地区经济价值的日益突出,使得中国对北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态度转变、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步提升,这些都意味着中俄两国合作开发北极油气资源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现在正处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新时期,中俄双方应增强政治与经济互信,充分利用中俄双方的特有优势,建立稳固的北极科学外交关系,共同推进北极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候变暖和新的技术使得以前无法企及的勘探成为可能,对北极资源的竞争正在升温。国际法中央执行机构的缺位及其典型的自愿性特征而缺乏有效性,加上北极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现有法律制度和软法性安排不足以治理北极的事实,因资源开发、航道通航和环境保护引起纷争对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构成不断增长的挑战。北极问题的紧要性意味着联合国在北极治理中扮演重要作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认为,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院、大陆架委员会和国际海事组织的共同努力,北极地区出现的大多数法律问题能得以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韩国政府公布的《2015年北极政策执行计划》,标志着韩国已将其北极战略转化为更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政策。本文在韩国开发北极航道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探讨韩国在北极海运、造船和能源开采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检视韩国在北极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随着韩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已经超越了商业与科学范畴,追寻大国地位则成为研判韩国参与北极事务内在驱动力的新窗。北极国家大多欢迎韩国参与北极治理,同时韩国在北极地区影响力的增长,有助于韩国成为政治经济大国,同时也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带来了借鉴之处。本文旨在分析嵌入在韩国北极战略的核心内容,以及讨论战略的成功应用需要何种条件,阐析在北极治理的大背景下韩国进行战略拓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晨光  孙凯 《国际论坛》2015,(1):30-36,80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变化吸引了众多域外国家的关注,而北极理事会的"扩容"则为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契机。域外国家在参与北极事务方面存在很多共性,包括明晰本国北极利益、增强北极科学研究、加强与北极国家外交合作、拓宽北极参与渠道以及关注中国北极动态等。当前,参与北极事务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已开始在北极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在关注其他域外国家北极动向的同时应从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参与战略,深化参与进程,为实现北极地区的善治和谋取全人类的利益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特朗普政府“大国竞争”的北极政策基础之上,拜登政府北极政策进一步强调对俄“军事威慑”。作为另一个北极大国,俄罗斯政府最新北极政策对前版做了微调,突出了“国家和领土安全”。可以看出,美俄在北极的战略竞争呈加剧态势。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在北极的“先天不足”难以对冲俄罗斯对北极开发的“先天优势”,从而产生战略焦虑所致。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主动挑起地区性竞争,以扭转自身在北极的战略劣势,而俄罗斯对此则积极应对,力求为自身北极开发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在美方合作意愿并不明朗及俄乌武装冲突影响扩散的背景下,双方在北极多领域的竞争态势恶化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给地区稳定及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海上战略通道的构建,国际社会围绕北极展开激烈的争夺。2009年俄罗斯公布了其首部关于开发俄属北极地区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所展示的不仅是北极开发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特殊的利益关注以及在北极争夺中抢占先机的志向。但是,资金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俄罗斯北极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北极的开发将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劲,从而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初产生的俄乌冲突导致原本就存在于北极的地缘安全风险继续上升,极地话题再次升温。北极地区存在诸多战略优势,因此国家间在北极地区的竞争越发激烈。国际制度能够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关切,从而规范国家的政治行为,减少争议,这对北极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不同的利益关切出现诸多国际制度,进而产生国际制度竞争的现状,也会出现现有国际制度滥用的趋势,因此北极治理对规范化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的需求越发急迫。随着中国参与北极地区的实践活动日益深入,可以为北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为其治理机制的优化发展提供积极方案策。  相似文献   

17.
冷战之后,美国在白令海峡区域的活动基本保持低热度的状态,随着北极地区战略价值上升、大国竞争加剧、美国日益严重的国内政治极化以及利益集团的影响,美国重新加强对白令海峡区域的重视。美国增加了在白令海峡区域的军事存在、加强了对白令海峡的管控、围绕该区域的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展开了国内政治博弈。这些行动的影响会超出白令海峡区域,进而影响整个北极地区的安全局势以及"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美国对白令海峡区域的重视将成为长期趋势,未来或将继续增强军事存在,并以该区域为基础联动北极地区与印太地区的战略布局,同时继续保持在该区域的"低政治"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共品的供给状况反映了北极公共问题的治理程度。在当前的北极地缘政治环境下,国际公共品理论为我们研究北极公共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我国参与北极治理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据。中国构建"国际公共品提供者"的身份,将是我国参与北极治理的一个重要路径,有助于消除北极国家的猜疑,维护我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兼具世界霸主和北极大国两种身份,近年来北极地区军事存在增多、经济活动频繁,美国认为其双重身份受到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基于在北极事务上"落后"的认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精英们采取越来越多的措施以重塑其"领导者"角色。军事上,美国大力增加北极地区军事部署,恐会将北极推向"再军事化";经济上,特朗普十分重视能源开发,北极或可迎来"能源开发时代";外交上,在巩固与北欧盟友关系的同时主动修护美俄北极关系,试图提升影响能力和控制力。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强势措施,但美国国内北极决策部门尚未整合,注定其政策缺乏协调性及长远规划,美国北极利益维护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极地区的冰融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北极航线开通与商业性运营提上了日程。北极航道的开通以及商业性运营不仅会对世界经济格局、航运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将对中国的经济布局、能源安全以及航运业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北极航运治理正处在"建章立制"的阶段,中国应积极参与正在形成中的北极航运国际管制机制的构建,并且在参与北极治理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北极航运事务治理中的参与度,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保障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