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清末,奉天省屡遭战争洗劫,社会秩序破坏严重,为重建强有力的控制体系,较早移建了近代警察制度。因初创期警察群体素养低下,地方政府依警察官和普通警察两个层级,构建警务学堂与警察教练所二重教育体系,教授警务知识和基本技能。警察教育也成为警察群体内部升迁的重要条件,彰显了新式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试论王永江的理财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江,字岷源,号铁龛。1872年2月17日(清同治十一年正月初九)出生于奉天省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自幼拜宿儒李某为师,后考取优贡。于1903年为了谋生,在旅顺口开设“采真游”中药店。日俄战争后不久,该店因受日商西药店的排挤而倒闭,王遂返回金州。自1907年始踏入仕途。历任奉天省警察厅长、财政厅长、代省长等职,是张作霖的得力助手。1916年4月间,张作霖被任命为奉省盛武将军兼巡按使时,奉省财政困难已达顶点,“除负外债一千万元之外,每年尚亏累二三百万元。”①当时,岁入不过千万,全恃借内外债,“以济军政各费之不足,故债累日深。”自1917年任命王永江为财政厅长后,进行一系列整顿,到1920年3月,奉天省的财政状况已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之前胡适对东北形势就很关注,并对危机的出现有预感。事变后,他积极投身于拯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中。他与友人创办《独立评论》,并在主编位置上为之付出巨大的心血。他从国际、国内等方面着眼,对事变的原因、影响所做的阐释,许多是有见地、有的甚至是很精辟的。胡适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爱国行动也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不仅震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引起了各国的强烈反响。它们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美日两国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得以迅速发展的国家,为了拓宽商品市场、输出资本、掠夺原料,不断向亚太地区扩张,而中国东北则是美日争夺的焦点。日本在其大陆政策里,把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并把它作为南进和防御苏联的基地。日本这种对华政策,与美国标榜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发生严重冲突。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美国对日本却采取了绥靖政策。本文试图简略地分析一下“九一八”事变后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云杉 《山西老年》2014,(7):22-22
1914年,魏增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一户农民家中。“九一八”事变后,魏增祥参加了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红军,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主要负责边区政府与红军及分散在各处相关单位的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6.
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实力派是指除蒋介石的嫡系之外的一切有地盘的实力派和无地盘的杂牌军。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 ,它关系到国共两党力量的消涨 ,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战前夕地方实力派政治态度的转变及行动 ,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国方面达成的共识 ,促进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试析英国政府处理“九一八”事变的心态和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英国政府一方面企图恢复英日同盟以保其在华的既得利益;一方面为维护自身“世界领袖”的形象而尽量使国联避免承担解决事变的责任。从这种阴暗的心态出发,英国在处理“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了“貌似中立,实则偏袒(日本)”的立场,还想方设法将解决事变的责任推向美国,并力劝中日两国“直接交涉”,甚至以“国际调查”为名,让事变的解决不了了之。英国只顾一己之利,漠视国际正义,不仅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危害了世界和平,结果自己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的洮南府于清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一日(1904年7月4日),由盛京将军奏准设置,是奉天省北部重镇,也是奉天省北部的政治、经济中心。以洮南府地方政策公文为例可以揭示清末民初蒙边地区基层社会管理和民众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近代东北地区农田水利事业是随着拥有寒地稻作经验的朝鲜移民移居东北,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奉天省农田水利事业成为侵略东北的日本重点投资与经营的领域。奉天省地方政府在面临民族危机与近代化的双重历史背景下,逐步制定的各项调控和管理农田水利事业的政策措施,突出了政府“控制”和“发展”两个方面的作用。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层揭示东北地方政府推进农业近代化以及维护国家利权方面的作用,将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特色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租界警察作为租界的重要管理机构,是西方现代警察制度引入中国的一个窗口,是中外警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连接点。租界警察在客观上为清末警政提供了一个范本,租界警察不仅对清末的警政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影响了清末京师警察机构的建立。租界警察对清末警察建立的各种影响,既是中国传统治安模式接受西方现代警察制度的改造,也是当时西方国家体制对中国管理体制影响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1.
使领人员薪俸是指国家供给外交官领事官职业的物质报酬。近代使节制度形成之后,按照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外交官、领事官应该在驻在国保持上流社会的生活标准,以树立尊荣的国体形象并保证完成本国政府的使命。但中国近代遣使设领以来,外交官、领事官薪俸待遇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存在明显落差,甚至常常受到欠薪或经费不足之困扰,以致各种陋习丛生。总的来说,中国使领人员薪俸待遇从清代至整个民国变化细微,而外交事务却日趋繁多,所以当时有所谓“先成百万富豪再做外交官”之说。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本侵略者根据日本军部制定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别有用心地利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事件”,大造侵华舆论。但是,许多著述都偏重于对“万宝山事件”的介绍,而对“中村大尉事件”却未予应有注意。其实,“中村大尉事件”在日本军部制造“九一八”事变过程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五”光复我党对蒋介石政策的变化赵玉珍从“九一八”事变到“八一五”光复,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国共两党从十年血战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最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拯救...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日侵华态度可从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此时苏联对日侵华主要采取“不干涉”的中立政策,这根源于其自身的民族利己主义。第二阶段:从“七·七事变──1942、1苏联卫国战争爆发。随着日本侵华的深入,已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故在此阶段中,苏联对日侵华态度由第一阶段─—“不干涉”政策为主开始转向旗帜鲜明的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应充分肯定这一时期苏联对中国抗日援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尚志是中共优秀党员、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和民族英雄。“九一八”事变前,赵尚志从一名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积极参加国共合作和反帝斗争,曾两次被捕入狱。“九一八”事变后,立即投身于抗日斗争,历任党、军要职,英勇带队杀敌,为东北抗日事变做出重大贡献。由于历史复杂和本人的某些弱点,他一生坎坷,两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后来都被党组织所纠正。赵尚志在历史上是一位有争议的传奇式人物,笔者经深入研究,文中提出了经得起推敲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6.
学习鲁迅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理解本文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运用富有变化的语言的特点。 题 解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政策,对日寇节节退让,短短三年,丧失了东北四省,华北地区也岌岌可危。帝国主义也纵容日本侵华,由它们操纵的“国联”调查团在其报告书中对中国极尽歪曲之能事,公然袒护日本。而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7.
论抗日战争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取得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这场战争究竟起于何时?明确地说,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还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地是一个中日战争史的分期问题,它关系到如何认识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七七”事变的六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历史的主题是什么?是中日民族矛盾,还是国内阶级斗争?关系到如何认识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萨苏 《百姓生活》2012,(3):53-53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并非一夜沦陷,中国军民曾组织了顽强的抗击。  相似文献   

19.
司法职员的薪俸被认为直接关系到司法独立,研究者甚多.普遍认为民国时期司法职员薪俸偏低,并将其视为斯时司法未能独立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与享受国家薪俸的其他政府部门职员相比,至少从官等俸级之制度设定这一角度观察,司法职员薪俸并不低下,加上司法部门名目繁多的"法收",其待遇应属差强人意.尽管国家对司法部门财政投入不多,却没有厚此薄彼.不能领取十足薪俸并遭遇货币贬值,实际生活水准下降,是政府各部门职员面临的共同困境,并非司法职员的特殊际遇.民国时期司法不能独立的根本原因,在于军阀及国民政府对司法的肆意干扰,离开这一方向去探究,显然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五四”运动前后,世界语传入我国后,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世界语在我国的传播概况,对于了解我国的世界语运动和中国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