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甚至大于机遇。一方面,能源资源需求旺盛、能源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较高以及低碳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方面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和国际低碳技术合作的潜力还比较大。从中长期来看,加强低碳技术和制度创新、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优化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但在短期内对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有限,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节能减排是短期提高能源利用率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国CO2排放的现状,运用改善的因素分解方法,就中国CO2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经济增长是促进能耗增长与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而且这一作用还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能源结构调整并未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导致CO2排放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因素。其中,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效应最大。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是控制煤炭消费的快速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4.
[摘要]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同时,应对气候变化也是最复杂的系统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全球变暖趋势,其中碳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是重点。节能减排是全球共同的目标,全球能源利用的发展轨迹正是一个由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是应对气候变暖、确保能源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广元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实地调查,从该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大量数据和调查案例,描述广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技术创新是从高碳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能源技术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现存"高碳模式"、能源结构单一、能源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低下、发达国家"转移排放"、减排资金匮乏、政府科技政策缺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力争掌控低碳核心技术,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节能仍然是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手段。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节能是较为有效且成本较低的减排措施。中国过去在节能领域的工作以提高能源效率为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碳中和目标对中国的能源需求总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一个广义的角度来理解,碳中和背景下的节能不仅在于提高能源效率,同时也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低碳消费和循环经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仍将继续以中高速增长。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因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更快地减少能源消耗,同时促进脱煤和减排,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鼓励消费,但其他条件不变,更多的消费却意味着更大的能耗和更多的碳排放。解决这一矛盾需要鼓励清洁低碳消费。预期人均能源消费及居民部门能源消费占比将持续增加的前提下,中国需要倡导低碳消费以倒逼企业低碳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也是解决消费增长与碳排放矛盾的重要方面。中国正处于技术高速进步阶段,产品更新换代频繁,需要尽可能实现再利用、再生产、再循环。所以,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需要更广义地看待节能的内涵,并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坚持生产侧和消费侧并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应推进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的民族地区低碳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民族地区拥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但其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将是长期而艰难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技术创新,形成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国家主导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模式,是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襄阳市批发零售企业门店节能环保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襄阳市零售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发现虽然零售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成效较为显著,能耗稳步下降。但总体而言,襄阳市零售业在节能环保方面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和困难。针对发展低碳经济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认为:应引入能源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绿色环保产品经营范围,引领健康低碳生活方式;实施有效的制约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低碳产业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长方式是决定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温家宝总理前不久也明确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应大力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作为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产业体系,如何尽快走低碳化之路,实现节能减排,调整优化结构,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是污染减排的重要主体,了解其行为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对提升污染减排效果及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将政府减排目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角度分析政府减排目标、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地方污染减排的影响,并用工业污染物强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存在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为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作用方向为负; 两者之间存在适应性调整阶段,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由正向作用向负向作用转变。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因污染物种类而异,经济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作用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00年-2005年湖南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四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得出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最为显著的结论,同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湖南未来几年碳排放量做出预测(2010年-2012年),结果表明:如果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人口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碳排放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最后提出关于湖南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与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集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开放性等影响,城市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虽然城市化可以视为中国多数人口财富增长与CO2排放的一种相对“脱钩”过程,但发展低碳经济或许是更为优化的选择。低碳经济需要充分的交流与开放,追求超限式成长,这是中国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要通过绿色导向的科技能力、减资源型的经济体系、生态式低碳经济园区、现代化的低碳管理、工商企业与公众的参与、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将低碳经济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剧增,二氧化碳大肆的排放,导致了臭氧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世界气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全球气温升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愈演愈烈。面对全球变暖,如何运用法律机制确保低碳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探索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的完善机制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多不和谐因素。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国家职能,在经济发展中提高社会经济关系平衡能力(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强化资源经济的政策和法规(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整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布局经济关系),解决社会经济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法学迄今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文章具体分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宏大历史背景下我国经济法学的嬗变与新生,概括了以“国家调节理论”为代表的新理论在对我国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大经济法观点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法学成长与日趋成熟的导引和促进作用,并初步探讨了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未来之路,以期当前中国经济法学能鉴往知来,多一份冷静和理智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的合并重组浪潮、欧元的产生等趋势,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会给中国以更加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开放经济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国际贸易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十分 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减少我国的碳排放,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助 于降低国内的碳排放量,而出口贸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国内碳排放量的增长。但开放经济对碳排放 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地区间碳排放差异显著,与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主 导产业相关,另外行业特性也决定了碳排放量的高低。因此,政府应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标准,监督企业遵 照执行,改善国内生态环境,还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对高排放类行业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政策,促 使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19.
对经济转轨后出现的“中国奇迹”与“东欧困境”的解释,已成为国际上转轨经济学界最大的论题之一,论者在概念上似乎都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在改革前都是“计划经济”,两者的差异只在于对“计划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改造方式。其实,中国与中东欧在改革前的经济体制差异更大,中国具有更多的“命令经济”的成分,而中东欧则较多的“理性计划经济”的成分,后者的绩效显然优于前者。但在迈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后者注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主要论述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多种价值理论兼容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这将是一个必经的历史过程.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复杂性和社会主义经济学价值理论建立的艰巨性决定了其必要性;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以及多元的分配方式提供了其可能性和现实的社会基础.它以市场经济为客观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发展主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建构和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