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于《西宁府新志》(清乾隆间人杨应琚编纂)所录之外,又收录介绍了历代反映青海东部地区(原西宁府辖地)的一些诗歌,并对《新志》中收录不当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推动城市群发展,是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功经验和路径选择,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2010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既是立足省情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握青海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政策取向、顺应城市化发展潮流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潘晓伟 《北方论丛》2011,(5):110-113
十月革命前,对东部地区合作社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月革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成标志着东部合作社告别萌芽阶段,进入成长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合作社发展迅速,出现了联盟中心。二月革命后,东部的合作社放弃了"政治中立原则"、积极参加临时政府的工作。十月革命前,东部地区的合作社和社会革命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推动了东部合作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影响了合作社的政治原则。十月革命前,东部的合作社为东部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的普及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兄弟民族。汉族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聚居在西宁周围的东部农业区和一些半农半牧区。这个地区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乐都、民和、大通、互助、贵德、门源、化隆、循化和同仁等县市。青海汉语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小方言区:(一)西宁话: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门源、贵德(指贵德“巧话”)和化隆;(二)乐都话:包括乐都和民和;(三)循化话(即甘肃临夏话,俗称“河州话”):包括循化、  相似文献   

5.
湟水     
湟水又名西宁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位于中国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包呼图山,流经青海省大通-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的纵谷,为羽状水系。  相似文献   

6.
加快“西宁毛”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毛"以独有的优良品质成为制做地毯和提花毛毯的优质原料,深得国内外商家的肯定。在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品牌强省战略"的新形势下,将"西宁毛"作为青海省的一个地方优势品牌进行大力培育、扶持、宣传、推介,并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对于促进青海特色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入侵,地处内陆的中国西北地区也被迫纳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皮毛等畜牧业产品输出的带动下,处于西北河湟谷地的兰州、西宁受益于外向型经济的影响,逐渐兴起、繁荣并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中心城市的功能日益显现。在兰州、西宁的辐射下,区域经济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青海省着力打造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已有实质性进展。但民生保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民生保障法治建设:改善民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核心问题,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需要法律制度来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发展权;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中要保障居住权,提高城乡住房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法律制度;实现教育与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治保障;认真对待农民诉求,切实解决户籍制度改革的实际问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10日,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在西宁主持举行了"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青海生态环境与智库建设论坛。组建单位有关领导,中心特邀顾问、特聘研究员,青海社科院各部门负责人、正高职称科研人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青海社科院副院长、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苏海红主持。会上,孙发平副院长宣读了《关于成立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决定》;与会领导向研究中心特邀顾问、特聘研究员颁发了聘书;省林业厅副厅长邓尔平与社科院院长陈玮分别致辞和讲话。随后,陈玮院长和省发改委平志强副主任共同为"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揭牌。陈玮院长在讲话中就开展好"中心"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精神,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0.
<正>9月24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省海南州委州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公室、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藏学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共同承办的"共享发展与藏区精准脱贫学术研讨会"在西宁举行。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国家民委研究室、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省委党校、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区域联动的视角,从兰州—西宁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意义出发,研究了兰州—西宁经济区崛起的制约因素,指出产业发展水平低、行政壁垒和城镇体系发展畸形是兰州—西宁经济区崛起的三大障碍.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发现,兰州-西宁经济区崛起存在着区位优势独特、经济发展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进而提出了区域联动视角下的兰州-;;西宁经济区崛起的战略构想,即强化双核战略、产业联动与整合战略、城市群战略,并为了保障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紧紧围绕落实深圳东进战略、打造深圳东部中心、推动深圳东部崛起的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东进门户、品质布吉"的发展目标,确保完成棚户区改造和火灾隐患整治任务,全力推动布吉街道重点片区整体规划,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市容环境提升最快、变化最大,着力打造成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区。  相似文献   

13.
西宁文化随西宁历史发展经历了三次明显的演变过程:第一次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文化为彩陶文化;第二次为青铜时代,代表文化是以羌文化为主的融合文化;第三次为汉代以后,代表文化是以汉文化为主的融合文化。西宁文化在形成、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对其文化内容构成以及西宁文化融合、包容、开放性特征的确立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西宁城市空间扩展,并借鉴城市蔓延的教训,提出在西北城市发展策略上以"精明增长"理念指导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将流传在青海西宁及东部农业区的民间说唱文学作品《方四娘》与散佚在甘肃河西地区的抄本《四姐宝卷》加以比较,认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这对促进甘、青两省民间文学理论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是有益的,我们希望通过本刊扩大各方面学科之间的这种有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正>11月26日,由青海省社会科学院与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海省发展改革委、青海省商务厅、青海省旅游局以及西宁、海东、海西等市州有关部门联手组建的青海丝路研究中心在西宁成立。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到会讲话;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出席会议;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维忠,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玮、副院长苏海红,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申红兴,青海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王霞,以及青海丝路研究中心特聘顾问、研究员参加了会议。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孙发平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3日至29日笔者参加了市社科联组织的"拓展思维,提升能力"东部行培训学习,特别是听取了广州市社科联主席顾涧清教授所作的"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开创中心城市发展新局面"的报告让人很受启发,特别是他讲到打造特色"理论粤军"的创新理念、做法和基本经验,对宝鸡的社科事业发展很有启示性。一、广州市社科联打造特色"理论粤军"的创新理念与思路广州市社科联主席说:我们打造"理论粤军",就是要增强广东学者、广州学者话语权和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部地区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是中西部地区一次规模巨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也是一个紧迫的、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家",从"影响东部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影响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两个角度,探讨这两大方面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东部和中西部来说,都是新课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是深化向西开放、拓展战略发展空间的重大战略举措,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宁紧抓机遇、主动作为,建立西宁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宁具有较好的交通和生态条件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化国际友城交流机制、确立经贸与技术合作机制、建立人文互通机制、用好国际多边协调合作机制、建立民间组织对外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对外政策研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强调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社会性对话曲线的追溯,将发生在彼时彼地、转瞬即逝的民俗事象转化为一种描述它、可供反复查阅的记载。①而能够达成这种比较和转化,特定区域内的活态语言特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宁地区的活态语言——西宁方言为例,从其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传达的话语情感以及这种语言促使区域文化个性的形成及稳定等三个方面,试论呈现为民俗文化的活态语言其强有力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