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因声而歌"与"缘事而发"是汉魏乐府诗成诗的基本模式.这两种成诗模式不仅影响了乐府诗辞乐关系中以乐为主的特征,而且揭示出乐府诗"缘情而发"、"以悲为美"的情感倾向,并由此形成了乐府诗创作中诗乐相依、即事名篇等创作传统,对后世文人的乐府诗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11,32(4):35-42
楚辞《九歌》本是源于沅湘之间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与祭神祀曲的歌乐特质,影响及于汉唐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编集了从陶唐到五代乐府诗一百卷,共分十二类,其中保留楚声、楚调的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近代曲辞》、《新乐府辞》十类。考察这十类乐府诗的形式、曲调、篇名、题材可以发现,汉唐五代乐府诗与楚辞楚声存在密切的关联,楚辞楚声是汉唐五代乐府诗的重要资源,汉唐五代乐府诗是对楚辞楚声的接受与转化。  相似文献   

3.
《巾舞歌辞》的文辞自东晋以来即不复可辨,近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尝试对其进行解读,其中逯钦立、杨公骥二先生的研究最具代表性.逯钦立先生以道曲曲谱为破解《巾舞歌辞》的模本,将“声曲折”与道曲之谱相联系,以析出《巾舞歌辞》中的声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释读.杨公骥先生以提取“标记动作的记号”为基本出发点,不仅区分了主要唱词和衬字,更指明了《巾舞歌辞》所包含的“舞蹈动作”、“舞台提示字”和“角色标识字”等成分.逯钦立与杨公骥先生《巾舞歌辞》校本的差异,及其文学文本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反映出各自研究方法的不同.从方法上来说,逯钦立先生没有认识到,《巾舞歌辞》中除唱词和声字外,还包含有标示舞蹈动作的科范字等其他成分.杨公骥先生校本中校为科范字和其他舞台指示字的内容,在逯钦立先生校本中被作唱词或声字处理,这是造成逯校文本句读不通的根本原因.由于《巾舞歌辞》是戏剧科议本而非单纯的曲唱本,所以仅仅剔出其声字是无法正确解读的.  相似文献   

4.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而这三种意识都是产生文艺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龙建春 《江淮论坛》2003,(4):137-142
《战国纵横家书》的理性美展现在三个方面:情理的忠信美;事理的周至美;辞理的朗畅美。这种特殊的理性美以情理之挚为灵魂,以事理之真为骨架,以辞理之当为血肉。它昭示我们:理性美是一种自发的、没有范式的、自由的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演讲,是一种以有声语言为主、无声语言(态势语)为辅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的有力工具。它的形式是丰富多彩、无限多样的。按要达到的目的来分,演讲大致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一、“使人知”演讲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传送信息的演讲。其目的就是向听者说阴、解释或阐明有关人成事或物的某些  相似文献   

7.
汉鐃歌十八曲,虽不見于‘汉書”,其辞句之詰屈,較郊祀歌为尤古。因郊祀歌載在汉志,传習者尚遞有注释,若鐃歌則向无解诂。后人多以畏难,束之高阁,时代愈久,了解愈难。以崔豹“古今注”,智匠“古今乐录”,“宋書:乐志”諸說,綜合推测。有屬于軍乐者,有屬于宴飲乐者,亦有屬于尝賜諸侯王乐者。类型既杂,时代又不一致,但最迟者,不出于西汉宣元之际作品。沈約有云:“乐人以音声相传,訓詁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細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耳”,此說最为确当。現在所存十八曲歌辞,亦杂有表声字糾纏混合,有时頗难区別。汉鏡銘中亦有声辞合写者,例如昭明鏡云:“内而清而以而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即以课立人。以课立人主要包括以课立功、以课立言、以课立德。在这三者之间,课德是一种教育德性,课功、课言则是教育德性的载体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论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人们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多是同时态的分析 ,而缺乏对人的发展作历时态的考察。马克思在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理解为人自身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人的发展将经历以下三个历史形态 :“人的依赖关系”、“以物为基础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阶段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即以课立人。以课立人主要包括以课立功、以课立言、以课立德。在这三者之间,课德是一种教育德性,课功、课言则是教育德性的载体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至少应具备三种素质、三种精神、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7,20(4):51-54
"三隅"是魏尚书郎邓艾在规划边防形势时提出的一个地域概念,至今人们对它只进行了"大部地区"和"三边"的认识。"三隅"包括两层含义:一指坐落在魏国四周边防线上,同魏国的关系经历了和淮南一样降而复叛过程的三个地区,即西南的新城地区、西北的高柳地区、东北的襄平地区;二指"三隅"和淮南的关系。如果再把淮南这一隅加进去,即为四隅,用直线把四隅连接起来,即在魏国都城洛阳四周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方角,四隅正好处在四个拐角上。这不但提示人们在认识"三隅"时把淮南考虑进去,进行整体把握,同时也说明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连动,制约着魏国的对外走向。这就是邓艾所言"三隅"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技术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物化的人造物、制造者的意向及所遵循的自然科学原理、人造物的制作工艺流程。技术全球化有三个特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全球化、技术成果的全球共享、全球性技术管理,且主要通过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来实现。从技术概念的三个层次出发,技术全球化的三个特点是人造物被全球分配、制造者的意向及使用的自然科学原理全球共享、人造物制作工艺和流程成为专利被保护并商品化三个层次的外在表现。因为技术概念三个层次自身的特点,专利制度和专利商品化是技术全球化的核心,因而国家和企业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是增强竞争力的必需,也是顺应全球化趋势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了三大思想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思想文化。以何种方法和评价标准来整合这三大思想文化资源,成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努力探索的历史性课题。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正确对待三大思想文化资源的学术范式。“马学为宗、国学为根、西学为鉴”是这一学术范式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确权立法中的三线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律上清晰确定某项权利或权力,需要三个层面的规定。它们就像法律为该项法权确定的三条界线,共同构成了确权立法中的三线式结构。它是在全面总结确权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自觉认识和运用三线式确权立法结构,对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充分发挥法律对法权的规范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探索。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不同。推行"权力三分"改革是消除我国权力过分集中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权力配置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们需要在宏观政治体制上、行政系统内和执政党内三个维度上思考和构建"权力三分"制约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树民 《河北学刊》2002,22(1):146-147
我国古代历史上统称是夏、商、周三代 ,有些古籍又称为虞、夏、商、周四代。作为虞氏的世系 ,现在可考的有幕等十五个名号 ,而不止是尧舜禅让中的舜一代五十年 ,是古代史上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 ,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体制目标的改革进程已经进入强化市场竞争秩序为主的新阶段。学术研究迫切需要突破经济市场化的逻辑理路与内在机理等重大问题。首先,需要澄清作为"规则集"的制度与作为"事物存在的一种可识别的可欲状态"的秩序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分析概念,秩序分析方法涵盖制度分析;其次,需要明确经济市场化有其三个秩序维度——经济秩序、法律秩序与社会秩序,其本质上是三种秩序相互依赖、整体互动、协同演进的历史动态过程。单从经济秩序维度来看,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带有明显梯度、层次推进特征;而深层原因则是法律与社会两种秩序发育的明显滞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体系中深层矛盾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竞争加剧,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很可能出现各种秩序协同演变的局面。因此,从经济市场化三个秩序维度整体推进改革的视角,来探讨中国市场体系完善的原则性思路和建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华兹生、候格睿、杜润德是美国汉学界史记学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学者。他们分别撰写的三部史记研究论著堪称该领域奠基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国内学术界目前鲜有文章论述这些著作。本文将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一番介绍和评述,以唤起国内史记研究专家对此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前人对文白异读的比较确定本文文白异读确定的原则,从古今对照的角度分析了海南闽语文昌话的文白异读在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