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哲学研究百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文化哲学是围绕着如何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课题而展开的 ;其基本内容是对古今中西文化的诠释、比较、评价和选择 ,以重建中国的现代文化 ,进而为重建新的社会模式提供一种内在的深层结构性规定 ;其讨论的焦点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诠释和选择 ,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重建 ,解决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 ,使文化哲学问题的不同侧面得以凸现 ,人们对文化哲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有所侧重 ,从而使百年文化哲学研究呈现出几个高潮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生转变的新时期。当我们把此时期"哲学在中国"或"中国的哲学"的研究历程作为一个体整体思考,就会发现其内在发展历程是从理性走向成熟。反思中国哲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对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更好地使中国哲学的研究走向深入,更为充分地体现中国哲学自身的精神特质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的时移世变促动着语言文字表述形式的变革,近现代的横断性事变促使着中国社会纵向的断裂划分,置身于这一历史链条上的观念文化要域的中国哲学,其自身就背负了传统与现代相差异的问题;要使哲学的传统焕发新机,对其进行现代性诠释是接通今昔间距的转换纽带;现代诠释需有下述应当性的践识:诠释经典原理以立其本是其基本立场,诠释子学思想以归其域是其理论要务,接续“义理发挥”以开其新是其方法理路.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最高体现。在 2 0世纪这一人类历史的时区内 ,哲学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 ) ,从内容、方法和功能上都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由政治哲学向经济哲学的转变 ,由分析哲学向综合哲学的转变 ,由实证哲学向价值哲学的转变。正是这三大转变 ,使 2 0世纪的哲学显示出革命变革的态势 ,为 2 1世纪哲学的发展呈现了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5.
6.
7.
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语境中,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要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思想和理论载体。现当代哲学家哲学创新的现实历程和成果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在哲学创新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内在统一性,作为理论主体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与中国传统哲学的交流和融合。在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真正继承者和发展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不仅是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引证某些中国哲学的语录,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正确性,而且要对中国哲学进行总结和概括,继承和发扬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吸取中国哲学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通、相似的内容,吸取中国哲学中讲得比较充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得较少、甚至没有讲的某些内容,总结和吸取中国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并使之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  相似文献   

9.
何中华《重读马克思》一书对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肯定,显示了作者的独特视角.它提示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即实践这一原初范畴内在地蕴含着“是其所能是”和“是其所当是”两个维度,恢复了超验性和人学立场.该书揭露了对马克思哲学的误读及其原因,这有助于恢复马克思哲学的睿智和本真性.该书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创造性诠释,揭示了回到历史和恢复人的在场性对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与西方哲学接轨 ,以解决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因此 ,百年中国哲学是在以西方哲学为价值标准和取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 ,其中也包括中国哲学的自我定位、自我反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迈向 2 1世纪 ,中国哲学既要超越国界 ,走向世界 ,又要凸显中国哲学的民族特色 ,创建中国哲学的新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讲哲学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系统时言说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就哲学说和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两面。就哲学说,又可分为在哲学内讲哲学和在哲学外讲哲学,主要是谈哲学这门学问在学理上的独立性与存在上的合理性;至于就哲学之于人的影响说,则主要是就民族说,指哲学对民族精神的影响。这个层面的讲哲学,又是有见于义理的人(哲学家)能接着讲本民族尚未说清的义理;自己无见的人(注释家)则并非接着讲,而是对古人讲义理的语言进行翻译(如多数经注),也就是照着讲。从讲哲学的观点看,冯友兰眼中的中国哲学是一门就民族说而非就哲学说,是接着讲而非照着讲的学问。充分理解这一点,将使我们避免许多无谓的争议,并能对中国哲学的未来有更清晰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面临的挑战和身份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思想能否称之为哲学,是争论了百年的老问题.近年来,虽是旧话重提,但意义已全非.过去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全仰西方之鼻息,惟恐自家不济而千方百计地"贴"上去,以证明中国哲学的成立.而现在我们需要检讨的,却是即存的中国哲学表达形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受到了欧洲中心主义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无所不在的支配,从而丧失掉民族叙事的主体性,成为西方哲学的附庸和注脚,这也是所谓的"身份重建"之主要意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立项、后又得到北京市社科联出版基金重点资助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坚持、发展与创新研究》组织了30多人的研究队伍,已进行5年工作。计划完成的4项最终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目前均已进入完成初稿的阶段。这项工作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还是从哲学的高度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都有重要意义。为此,本刊邀请这4项成果的主编各自简略介绍一下各自项目的主要内容或基本思路,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实学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学,一方面是儒家实用理性的具体体现,它贯穿于儒家文化的始终,乃至于泛指的实学即儒学;另一方面,它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儒家文化的反思、批判形式,是作为社会新思潮消解儒学的贵族性、经院性而成为庶民文化的“革命”因素。正是这一因素使我们今天指称的实学实际上被界定在这一特指意义上了。  相似文献   

15.
“成人”“成德”的人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与此相应,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法亦应围绕“人格”这一核心展开,此即“人格诠释法”。此诠释方法,以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内核,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即超越的生命与现实的生活二个层面展开,从而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民族之精神与文明之面貌。以李贽哲学观之,“童心说”体现的是其真实日新的人格,“空(真)-寂(实)-知(新)”三者圆融是其内在思维模式;而“豪杰论”体现的是狂狷有为人格,“有两有对”“各异其性”是其内在思维模式。与其理想人格相应,现实生活中的李贽是一个标新立异而既方又直,“身游物外”而“心切救民”之人。  相似文献   

16.
产生发展于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的韩国实学思想,生长在主流文化--朱子学体系的边缘,不断解构传统体系,颠覆中心意义,开拓边缘空间,为后来开化思想的产生和社会驶向近代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有没有哲学的讨论,列举了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政治哲学,以说明中国哲学研究应该开拓新领域,达到古为今用、综合创新、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所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它所讲的“结合”是相互的,即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也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论证,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的中国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中国哲学的困境,关键问题是切入当下的社会历史情境和生活脉络,让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在动态的、良性的冲突中融合,并让哲学说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20.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东西方哲学在产生之初就确立了哲学这一特征。"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突破期,正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这一时期,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哲学思维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轴心时代的人类社会的剧变和失序,使先民和圣贤们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时代的走向,从而在哲学产生之初就确立了它从思想上把握时代精神的使命。而那些没有在这一轴心期产生哲学思考和理论思维的文明,以后逐渐走向了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