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代焦虑至少含蕴着对私人空间的焦虑和恐惧及速度焦虑二层意义。这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焦虑,而是时代中人共有的。时代焦虑是现实政治无意识层面的意义呈现,是艺为政治服务理念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2.
曾经为红木大家族代言的红酸枝,盛行三百余年发展到今天,成为绝对的主流高端商品材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即便如此,它也没有得享与其匹配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3.
过渡时期的政治语境与文艺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语境制约着文艺界,决定了文艺论争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况。根据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属于人民的范畴,而从思想情感的性质上考量又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这种两面性使得过渡时期的文艺论争具有了一种张力,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情感在文艺中尚存立锥之地。随着过渡时期的压缩,小资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对象的一面被突出,其地位越来越尴尬,资产阶级思想遭到彻底的否定,文艺界的中间地带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文艺政治学,应该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不可以逾越的鸿沟。无论任何时代,在政治生活中,没有文艺的渲染和鼓噪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在文艺活动中,没有政治的介入和干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所谓要求在文艺中"去政治化",完全是不现实的、虚伪的。毛泽东的文艺政治学的学术价值就在于回应了现实生活的需求,从活生生的现实中,而不是从纯粹的学理上对文艺与政治关系做了科学的系统的回答,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文艺政治学,为它确立了基本的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林甫在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任宰相19年,在唐玄宗懒于过问政事的情况下,全权处理国家大事。然而他的名声却一直极其恶劣,他果真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罪人吗?实际上,撇开阴暗面,就其个人而言,善于察言观色,工于心计;就其施政而言,忠于皇权,遵循法度。我们应该更多地看到他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所形成的“去政治化”理论“共识”,并未能为评价和指引中国文艺实践和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理想图景。对“政治”概念的窄化认知偏见和“原罪”历史记忆,对文学本体阐释的日趋虚幻化和抽象化,正成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桎梏。当文艺理论已进入较为常态的生存环境以及文艺实践要求理论回答时代问题的今天,应该对二者关系的言说范式做“历史化”与“问题化”的再思考,进而寻求重建文艺政治维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革命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曾倡导大众化,世俗主义与之的合流很快走向分离,世俗主义寻找着自己的学理正名。文艺的世俗化带来题材主题肉身化、消费化,人物塑造非典型化,世界认识方式、创作方法等的改变。世俗主义才真正做到大众化,美学风格、情感、文体也发生变化。影视与文学的联姻互动带来世俗主义动力和学理的正名合法性,也形成影视文艺的新世俗主义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晚年敢于批评那些“死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公式”的教条主义,突破文艺与政治的一些理论禁区,对“文艺从属于政治”等困扰文艺界几十年的神圣法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反思,诸如提出了文艺与政治性质、任务、社会作用和作用方式不同,文艺不从属于政治,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党对文艺要在艺术所允许的范围里按艺术规律发挥作用,文艺批评不能片面强调政治性等观点,为促进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孔子"正名"主张的思想意义,就在于给一个有序社会建立了一套人和人之间的固定关系信念,这种固定关系信念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固和治平的心理基础,而破坏了这种以道德、伦理为前提的固定关系信念的心理基础,将会使整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信仰产生动摇,并会激起无穷无尽的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初以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除了少数学者,如邓广铭先生曾明确指出“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学界几乎没有正面讨论过王安石变法未曾失败这个问题。本文揭示王安石及其变法被否定、污名化经历了元祐更化的政策否定、绍兴初期的亡国元凶论和南宋中晚期的儒教异端论三个阶段,并从七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为王安石及其变法正名。  相似文献   

11.
文艺消费与文化消费、文艺欣赏、文艺收藏等既有着共同点,又有着区别于它们的特殊之处,文艺消费和文化消费都与文化转型以及由此促成的人们的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文艺欣赏和文艺收藏是文艺消费的两种常见类型。但四者的内涵、外延不尽相同,各自的侧重点、发展变化规律、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李志宏 《中华魂》2012,(11):14-15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文艺问题,对中国进步文艺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讲话》的思想和精神依然是正确而深刻的;既是对党的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又是对文艺理论建设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对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发展到今天,重估冯雪峰的文艺思想是必要的,但对其文艺与政治观的剖析尤其显得必要,它是冯雪峰文艺理论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冯雪峰虽然侧重于文艺为政治这一方面,但是始终坚持文艺与政治辩证统一;文艺、政治、生活三者本质同一,他的一系列的批评实践鲜明地表达他的这种文艺政治观。  相似文献   

14.
詹姆逊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在形式"具有对"政治无意识"的意识形态遏制作用,文艺阐释学应该采取由文本形式去揭示文艺的政治、社会、历史内涵的阐释路径,既要揭示出文本形式所遮蔽的历史真实或政治欲望,又要阐明审美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遏制的运行机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文论的有机整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符号学家和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自古希腊以来,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争辩就一直持续不断.与此同时,中国先秦时期的荀子集名实论之大成,也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问题.作者从符号的价值、系统、约定俗成等几个方面考察了苟子名实论的符号学观点,认为名、实问题的论争包含着中国语言符号学的最初萌芽,它构建了我国最早的应用符号学.  相似文献   

16.
《墨辩》丰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逻辑思想,建立了较系统完善的逻辑思想体系。这主要体现在它对名的概念本质、正名的前提和原则以及划分和定义等正名方法做了创新性地探索。《墨辩》的正名思想对当代中国逻辑学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正名”学说系专门针对蒯溃争国、私家分权与他国干政提出来,其目的是重新树立卫出公辄、卫国公室及卫国合法性与权威性,因此对这一学说的解读应该充分考虑当时卫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所进行的复杂政治博弈。考虑这一学说提出来的特定政治背景,并通过孔子一以贯之的仁学立场对之进行阐释,可以看出孔子“正名”学说中的三重意蕴。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文艺传播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文艺传播媒介接收到名目繁多的文艺作品、文艺思想和文艺信息。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耕读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现代耕读文化代替了古代耕读文化,但是,现代耕读文化却在文艺传播多样化的今天偏重于“耕”,而忽视了“读”,现代耕读文化的发展堪忧。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公共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志之一,它在组织的生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某些现象看,有些人对公共关系的理解还停留在低层次,因此有必要从探讨公共关系的地位、作用入手,来研究公共关系的范畴,为公共关系正名,帮助人们走出理解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文化视野中的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俗文艺的兴起及其引发的文艺雅俗之辨 ,是近二十年中国文坛的一个特异景观。雅俗文艺概念的易移 ,受到时代、地域、民族、个体审美心理等不同文化变动因素的影响 ;文艺的雅俗之分是个永恒的矛盾 ,是大众文化时代的一个艺术难题。在此基础上 ,对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艺术特征与基本功能分别进行了考察与厘定 ,指出雅俗共赏作为文艺消费的理想状态之一所应具有的一些基本要求以及达到雅俗共赏的有效艺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