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全球空间探测迎来大丰收。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成功在火星着陆,欧美的火星、月球、土星探测器等纷纷进入目标轨道,美国、欧洲、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竞相宣布宏伟的空间探测新计划。  相似文献   

2.
尽管进军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但这一梦想开始成真还是20世纪中期的事情。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太空角逐一浪高过一浪,预示着人类进军宇宙、开发宇宙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月球圈地忙回首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莫过于人类登上月球。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竞赛,掀起了第一次月球探测高  相似文献   

3.
三年之内载人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日前表示,在未来三年内,即2005年前,中国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探测月球卫星先行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将分两步:第一步将发射探测卫星在气空中对月球进行探测,第一步将使用探测器在月球上"软件着陆"。目前正就如何"快速实现"向月球轨道发射探测卫生进行论证,一个方案是:利用我国现有的运载火箭、现有的卫星,稍加改进,即可直接向月球发射探测卫星。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欧洲、日本、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和韩国等都纷纷制定了庞大的探月计划,其中欧洲、日本和中国已经发射了各自的月球探测卫星,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5.
欧洲急了:2000探月计划提前出笼美国宇航局3月5日向世界宣布"月球上有水"这一重大发现之后,欧洲人迅速做出反应。欧洲航天局6日宣布,欧洲将于2000年发射一颗微型月球卫星,并于2001年在月球南极附近降下"欧洲月球2000"项目的登月舱。欧洲的微型月球星将由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主要任务是绘制月舱着陆点地区的精确地图,为一年后登月舱着陆作准备。按照计划,登月舱着陆误差将在100平方米之内。它将携带40公斤重的科研设备,对南极附近一座高6000米的山峰进行考察。欧洲航天局称,登月舱预定着陆点位于美国"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发现的月球南极水源分布区域附近,非常有利于建立未来的月球探测科研站。除了有水之外,该地区最大的优点是几乎常年阳光普照,可为探测活动提供充足的太阳能,无需从地球运去沉重的电瓶或昂贵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核能设备。月球南极还有一些太阳系中温度最低的阴影地区,可用于储存冷冻食品。名为"2000"的该探月计划前不久尚处于研讨沦证阶段,月球有水的发现使之提前出台。欧洲的计划在技术上比美国目前的  相似文献   

6.
没有电能,没有水冷却……如何在月亮上“挖地三尺”,中国地大教授鄢泰宁提出了研制月球钻探取样机具的设想。鄢教授说,依靠我国现有水平,研制准自动化或全智能小型月球钻探取样系统,实现月壤及月壤以下表层岩石取样深度3~4米是完全可能的。据介绍,探测月球表面物质组成,科研意义重大。美国在1968年人类首次登月计划中,在月球表面取样深度达0.7~3米。从目前公布的资料看,还没有哪个国家在  相似文献   

7.
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近日开发成功月球探测鼹鼠机器人,它可以像鼹鼠一样钻入月球地下11米,采集矿物质加以分析,弄清月球地表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军事     
《领导文萃》2012,(6):139
中国寻求确立太空战略优势中国公布的白皮书阐明了其未来太空计划的发展方向,中国目标是缩小与两大强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差距。中国在这本白皮书中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在2020年年底前建立一个轨道空间站;开展月球探测活动,其中包括完成月面采样返回任  相似文献   

9.
科技     
《领导文萃》2014,(22):138-138
中国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索生命迹象 中国宣布,计划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10年后实现火星的采样返回。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这仅仅是中国探索太阳系的第一步,未来还计划发射太阳探测器。火星探测的目的是探索火星过去和现在是否存在生命。这也是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后,科学界一直在努力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萃     
在5月9日闭幕的中国工业高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家透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类重返月球时间表: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和欧洲空间局合作,正式启动“空间探测双星计划”,2010年将在月球建立人类永久居住地。这意味着,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中国航天工业高科技论坛”  相似文献   

11.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1):9-9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开启了踏访月宫之旅。嫦娥探月不仅吸引了中国民众的极大关注,也牵动着各国航天专家的视线,他们时刻跟踪着中国首次落月探测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较高的起点,计划在未来的几年内发射第一枚绕月球轨道运行一年的月球资源探测卫星,并在此期间进行精细的科学研究. ■经估算,如果月球上的氦-3全部用于发电,可供全球用电1万-5万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和俄罗斯10月3日举行仪式,庆祝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50周年。两国在庆祝仪式上还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决定联手寻找月球和火星上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办公室业务》2010,(10):62-63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在零星细雨中起飞约25分钟后,火箭把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  相似文献   

15.
科技     
《领导文萃》2014,(6):137-137
月球之旅照亮“中国梦” 近40年,中国首次实现:在月球软着陆,中国的“玉兔”月球车成功登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中国雄伟的空间工程的巨大进步。这次任务象征着中国全球地位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中国共产党成功逆转了中国曾经贫穷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决策与信息》2007,(10):26-26
月球上有人类发展最需要的能源、资源和生存空间,经济、军事、政治价值都非常高。谁取得开发月球的竞争优势,谁就占据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新一轮的探月热潮正在全球掀起。  相似文献   

17.
海外掠影     
《决策与信息》2007,(11):78-79
金融城市竞争力,伦敦第一;美《读者》杂志选出全球宜居国家及城市;美国预计中国会在美国之前登月;日本探月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轨道;英国停车费要按排量收;手机号码韩国人青睐四个零;维也纳举办全球首个离婚节;德国城市“狐满为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月球探测活动的第二步"落月"工程已经启动,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加紧月球车的研制、试验工作."落月"工程将在2015年以前完成.数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探月"工程中做出了不懈努力,终于让"嫦娥一号"飞奔上天.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盖元 《科学咨询》2003,(9):42-42
以后人们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消息.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人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相似文献   

20.
以后人们的一天就不只是24小时,肯定超过24小时,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消息. 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也因此变长,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人们的一天也就变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