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善于评论历史人物,古为今用。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他还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时,毛泽东在北平。有次他观看梅兰芳演的《霸王别姬》。回来路上,对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既不是强硬的“鹰派”,也不是主和的“鸽派”,他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为既强硬又灵活,故人们送他一个精明过人的“鹰爪鸽”的绰号。  相似文献   

3.
<正> 企业管理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就是选择和训练一批善于管理的人。尽管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对善于管理的人应具备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在行政人员或教育家之间的意见分歧实在惊人。 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工业在寻找一些特性或属性,根据这些就能客观地识别“理想的管理者”,他具备的才能使他对企业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应付自如。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首都的一家报纸评论说,1995年的卡斯特罗“变了,完全变了”。过去人们称他“司令员同志”,现在称他为“先生”。 卡斯特罗从来就是注重实际的人。这位加利西亚(西班牙)人的后代,身材魁梧,善于随机应变。目前,  相似文献   

5.
官渡之战,尽见曹操之“雄”。倘若细加 考察,“雄”就“雄”在他善于运用谋士的智囊。 在官渡之战的各个环节上,郭嘉、刘晔、荀彧、许攸等谋士先后起了作用。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先“从理论上巩固了曹操  相似文献   

6.
岳映兵 《领导科学》2004,(10):20-20
领导者既要当元帅,又要当将军,还要会当“医生”,善于给部属施“补药”。一是苦战之前要施“补药”,蓄足力气。在给部属分派重大工作任务时,要及时对其补以信念和信心,使其通过喝“补药”而坚强起来。一要消除他的思想障碍。在从事一项不太熟悉的工作时,部属难免对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任浩之 《领导文萃》2005,(10):93-95
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很多事情靠公事公办,往往办不成。在社会上寻找有用的社会资源,建立自己的关系网,十分重要。清代巨商胡雪岩既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其精明之处在于,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投其所好。在胡雪岩所处的时代,要经营势力,离不开银子。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不会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时任浙江藩司的麟桂调署江宁藩司,临走时,在浙江亏空的两万多两银子需要填补,于是找到胡雪岩,他二话没说,爽快地应承下来。麟桂派去和胡雪岩相商的亲信也“激动”不已,称胡雪岩实在是“有肝胆”、“够朋友”,让…  相似文献   

8.
重温堤义明     
未然  李华 《经营管理者》2007,(3):123-126
堤义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极富传奇的名字,他曾两度雄踞《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成为日本乃至全球家喻户晓式的人物,他所执掌的西武集团也成为日本企业界的一面旗帜。他的成功,既有父辈从小对他实施的“帝王教育”,也与他的善于用人、善于思考分不开。2005年,堤义明因涉嫌违反证券交易法、发布虚假财务信息等原因琅铛入狱,一段财富神奇就此黯然消隐。但他的经营管理理念不会因此而过时,今天重温他的经营管理之道,反思他的失败教训,就是希望可以激励和帮助我们在商海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正> 当好领导的参谋,是办公室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办公室主任善于给领导出谋献策,领导者也乐于倾听他的意见;有的办公室主任尽管也“参”个不停,领导者却很少采纳他的意见;而有的办公室主任则不切实际地乱“参”一通,给领导出“馊主  相似文献   

10.
方军 《领导文萃》2006,(12):135-137
拉里·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说话的人,他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不说话的人。在他的电视访谈中,我们经常看到:名人嘉宾答完了他的问题,但拉里·金不急于接着提问,他只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然后,那些名人又开始说出许多根本没准备要说出来的话。如果拉里·金来教我们如何说话,他能教什么?无非是“别害怕”、“要真诚”、“别担心出错,谁都会犯错”等等老生常谈。但先别急着换台,等拉里·金开始讲了,我们就真的不害怕、不怕犯错了。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他讲了不少故事。拉里·金从小就一直想做电台DJ,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可是,第一次坐…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明确要求: “孝敬父毋,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尊敬父母”也有要求。《孝经》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但是当今的中国农村,因为“不孝”而导致的家庭矛盾, 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34亿, 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建设将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2.
苏北江都市有位年轻的私企老板叫孟祥建,他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先后收购了3家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从而使自己的实力急剧扩张。孟老板的企业之所以如此兴旺,应归功于他善将父辈留下的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轨,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那个“三不要”的用人观。何谓“三不要”?即“一不要不敢否定上级的人;二不要不犯错误的人;三不要保守的人”。“不敢否定上级的人”整天唯唯诺诺,领导说啥他就认为是啥,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人头脑简单,领导叫干啥就干啥,认为出了问题反正是领导承担。这种人善于迎合上司之意,察颜观色,…  相似文献   

13.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是美国口才最好的总统之一。他于1963年11月22日被暗杀。 1961年1月20日,四十三岁的肯尼迪在暴风雪之后的华盛顿发表了这篇就职演说。在演说中他呼吁以果断与牺牲的精神来应付当前的挑战,重新肯定了杰弗逊与威尔逊的第一任就职演讲词所立下的原则。 和林肯一样,肯尼迪也酷爱语言。因此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表现出在说话和写作方面具有表达自己意见的特殊才能。“他不仅善于语言传达政策,更善于用语言创造他所希望的情绪、态度、气氛或觉醒。”他在这篇演说的最后一刻还字斟句酌地锤炼语言,把讲话稿中的“愿”字改为“能”字。他的演说文体流畅,感情放纵而有节制,加之演说时爆发出的精辟句子,使演说极有感染力。他的这篇就职演说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总统就职演说之一,其中著名的话是:“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这位几经沉浮的军人和政坛领袖的足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既不是强硬的“鹰派”,也不是主和的“鸽派”,他善于不失时机地表现为既强硬又灵活,故人们送他一个精明过人的“鹰爪鸽”的绰号。真正把拉宾推上军事生涯辉煌顶峰的是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当时,在美国、英国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伯纳德·洛·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英国将领。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他指挥第八军团,把“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打得落花流水,从而赢得了一场历史性的胜利,蒙哥马利因此名噪一时。 蒙哥马利虽然善于冷静思考,惯于在“踱方步”中考虑重  相似文献   

16.
<正> “班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是班组的一笔“无形资产”,管好用好这笔“资产”,对搞好班组工作有益无害,且能顺心顺手。”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原松藻矿务局松藻煤矿采煤503队采煤一班班长袁蜀继的一段话。 正因如此,他善于发现班组各成员的长处,爱好,并建立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  相似文献   

18.
晋代吴隐之任某地刺史时,他的一个下属给他送饭时把鱼骨都剔得干干净净。一般为官者遇到这样“会来事儿”的下属都会感到高兴,然而吴隐之知道他的用意是想讨好自己,不仅不予以嘉许,反而将他惩罚了一顿,并辞退了。吴隐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清官,与其谨慎提防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边也不乏这样“会来事儿”的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揣摩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领导嘴馋了弄吃的,瞌睡了送枕头,想钱了帮着捞,想玩了安排去桑拿……可谓体贴入微,又…  相似文献   

19.
怕与不怕鲍威尔说:“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此话可谓经典。四道试题有一次,鲍威尔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问:“您认为副业和家庭哪个轻哪个重?”鲍威尔说:“我认为人生应该有四道试题:学业、事业、婚姻和家庭。只有平均分高才能算及格,切莫将太多的精力,用在其中的任何一道题上。”做人2001年4月,鲍威尔的政敌霍恩,曾当面羞辱他不学无术,鲍威尔并没有否认自己不学无术,而是回敬道:“我情愿做一个善于与人交流的无学问者,不愿意做一个博学但不善于与人交流的人。因为我是属于公众…  相似文献   

20.
关键是上司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并且善于把“非常之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非常之才”的桀骜不驯,对团队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严重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状态,大可将其换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