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张君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43-344,347
本文概述了许渊冲教授的诗词翻译理论“三美”及“化境”。以黛玉葬花辞汉译英译文为例,通过译文评析,探讨译者如何传情达意,成功地实现汉英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境界,传达原诗的韵味及美感。 相似文献
2.
赵一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83-84,87
文章分析了英汉诅咒语的特征、分类、诅咒对象及方式的差异,阐述了宗教和神学对英汉诅咒语的影响,并从这一角度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验证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必然会在语言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从英汉颜色词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长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
汉英语言中的颜色词都很丰富。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别,它们不仅有各自的基本意义,而且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本文对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了探讨,旨在增强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从英汉习语中的隐喻之颜色词差异看英汉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翦洁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
讨论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在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帮助发展了语言.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通过研究习语中的颜色词汇可以看出英汉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
龙森祥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1):59-61
各民族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这是构成民族文化的要素之一。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恰当的比喻,常隐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深刻的涵义,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因而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通过对英汉俗语文化的分析比较,可以掌握两种语言中俗语的来源,以及俗语的民族性和比喻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与《葬花词》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雪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1):125-130
从女性主义视角入手分析杨宪益、戴乃迭、霍克斯和许渊冲等译者在英译《葬花词》中的不同风格和取向以及对《葬花词》三个译本的音、词、句、篇章各层面进行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后可以发现,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强弱程度直接对译者的翻译风格产生影响,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充分体现类似作品的创作用意。男性译者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样值得研究,应引起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袁延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25-28
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洛阳地区在历史上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都洛阳一带的语音是全国的通语和标准音。这在《颜氏家训.音辞篇》等著作中,都有记述和反映。 相似文献
8.
从就职演说辞看肯尼迪演说的文体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407-410
肯尼迪的总统就职演说辞一直被认为是一篇演讲中的经典之作。本论文从文体学的角度 ,在词法、句法、修辞、语篇等各个层面 ,对肯尼迪的就职演说辞进行分析 ,揭示其文体特征 ,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肯尼迪的演讲艺术 ,并学习一些演讲中的语言技巧 ,提高演讲水平。 相似文献
9.
阳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5-118
基于对原始思维的文化吸收,战国以来儒士们积极参与的宗教造神运动,不仅共同催生了《山海经》,抑且提升了这部典籍的摹本效应,乃至有《神异经》的叙事模仿和相关“嘲讽之辞”的应运而生。就叙事意义而言,《神异经》“嘲讽之辞”借助了广征博物的时代习尚,通过伪托性质的异人抑或禽兽比附道德品质,藉此传达出深受方术影响的儒者对世风和人情的隐性观照。 相似文献
10.
俞志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5)
自东汉王逸以来,学界对<离骚>乱辞的解释存在颇多争议和疏漏,譬如彭成为何许人,为一或为二,彭咸水死说的证据何在,释彭成之所居为水死的合理性又何在?本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楚辞>文本和当时语用实例,提出:彭成本为二人,彭咸水死说系汉人因屈原水死逆推所得,<离骚>中的彭咸是诗人对他所请教的巫师的借代称呼.居是安顿之意,从彭成之所居即听从巫师的指点,所居的内容则是远逝,这在<离骚>文本中皆有落实.因而<离骚>乱辞只是对前文的总结:前二句对应诗歌的前半篇,痛陈国无人莫我知的苦闷;后二句对应诗歌的后半篇,叙述彭咸等巫师的指点以及诗人如何听从他(们)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奚莹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9):94-96
分析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如自然环境的差异、生存环境的差异、习俗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历史典故的差异等,阐述了英汉习语翻译应注意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转换形象法、增译法、省略法等。 相似文献
12.
陆厚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119-123
各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一点,分析、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才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译者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译作的质量,本文试着从词汇的角度来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构成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英汉习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4.
浅议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洁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73-75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翻译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揭示了文化差异存在可译性.英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背景、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当文化差异现象在翻译中需要保留或无法求同时,可以采用直译、意译、阐释、信息的增删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森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27-30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固定的表达方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神话故事、社会历史背景等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给习语的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实例,提出了英汉习语互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古国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2):122-12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从地理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四个文化侧面入手,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英汉习语大致可分为全对应、半对应、非对应三种对应关系,针对这三种对应关系,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并指出英汉习语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词汇中"狗"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1):77-80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西方人与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迥然不同.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王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25-126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归纳出了中英称谓在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势必给中英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充分照顾中英文化差异,充分考虑两国读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归纳出了翻译称谓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茜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84-86
商务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必须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前提下,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忠实地传达不同语言中的文化信息,确保商务活动顺利开展。从商务英语翻译及其特点入手,就文化差异对商务英语翻译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商务英语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黎青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2):149-150
文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认为英汉文化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差异,造成了英汉习语表达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