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从本质主义的实体性思维转向反本质主义的生成性思维,建构主义文论无意于文学或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转而关注建构其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从而走向了文学的知识社会学或文化政治学。建构主义文论的学理依据主要包括索绪尔的建构论语言学、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和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建构主义文论在破除纯文学研究和纯文学理论幻象方面是有功绩的。但是,建构主义文论也只是建基于后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一种文论形态,具有回避文学内部研究、反人文主义、缺乏价值论维度等理论缺陷。故其并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即只适用于对文学的文化研究,而不是对文学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文论界,反本质主义的引入及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对于破除与解构僵化思维及话语霸权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理论中心"的强制阐释运思模式与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解构策略上,也体现在它所谓的"建构主义"重建思路与"关系主义"重建思路之中。而这也使反本质主义的理论重建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相疏离,并表现出自身理论构建的无力与不足。当代中国文论的重建,必须从认识论根源入手,重新恢复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关系,回归到实践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克服对西方理论的亦步亦趋及对现成理论结论的文献式演绎,构建具有民族特色和实践根基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以促进自身理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传统“宏大叙事”模式开始瓦解,语言的透明性和启蒙的合法性问题在当代西方文化中受到了普遍质疑。当代反本质主义在对语言表述机制的重新思考中,解构西方文化中客体知识的启蒙传统,倡导从客体语言表述到主体话语实践的回归,并试图建立一种主体权力关照的文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当前文学理论的中西之争,均着眼于中西文论的特殊性局限,却忽略二者所表现出的交互适用性。中西文论虽在知识结构与价值系统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却并不具有根本的对立冲突。文学理论的中西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由主观焦虑引起的、论争目标发生偏移的误读性论战。因此,我们应采取多元分层的对话主义立场,摒弃文学理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偏执,在普遍性的基础上寻求特殊性的保全方案,使各方文论资源在多层视域有机结合,且保持彼此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而构建可以与异域的他者、历史的自我进行对话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文论给予了当代中国文论以重要的影响--从注重"文学的内部研究"到充满忧世情怀的"文化评论",都开阔了中国评论界的新视野.另一方面,中国评论界在兼收并蓄美国文论影响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并不唯新是从,而是立足本土的现实关怀.这是中国当代文论追求超越境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政治;当代文论中"本质主义"话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服务于政治需求,这是断定"二十七年"文学本质主义主要缘由.出于对政治的片面化认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极力和政治撇清关系,试图寻找文学自律,但这并没有使文学完全摆脱本质主义的影子.当下话语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微观政治淡化了本质主义色彩,文学和政治在关系主义维度上开始重新对话,它们也隐含着滑向"绝时相对主义"的危险.因此,文学的政治诉求并不绝对导致本质主义,如果梳理各个时期的政治以及文学的具体观念,文学、政治和本质主义的关系就显得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目标是寻求建立中国文论的现代知识形态,百年来经历了世纪初的转型发轫期、世纪中现代文论系统的形成期和新时期突破解构中的创新建构等几个阶段。新时期文论的创新发展走出了几种不同的路向,取得了一批相应的成果。当代文论仍保持着多元创新探索的态势,从  相似文献   

9.
俄国形式主义融入中国文论的过程,也是中国文论转型中克服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思维的过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最初遭到拒斥及随之的全面接受,都受到中国当代文论转型中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而20世纪90年代对俄国形式主义的综合性解读,则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论对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超越的开始.不过,中国当代文论的重建还远远没有消除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的影响.本文认为:只有缩小文学本质的逻辑内涵,扩大文学本质的逻辑外延,文论转型与重构中的二元对立与本质主义思维才可能被超越.  相似文献   

10.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话语权力"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人类语言,对语言与社会环境、权力系统、社会理性运转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方式,也深刻地改变了当代文论对文学创作、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福柯的权力观与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代的反思中,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潮,而福柯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福柯后期关于系谱学的研究,也即对于权力的研究,使得我们对于权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看不到任何有形的权力主体,却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权力的概念区别于我们所理解的权力主体化的概念,认识到权力这种张力在日常中随处可见,我们随时可能受控其中。  相似文献   

13.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相似文献   

14.
在充分肯定当代西方文论对中国文论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对当代西方文论本身进行辨析,考察其应用于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并最终思考中国文论的重建问题。当代西方文论的主要局限有:脱离文学实践,用其他学科的现成理论阐释文学文本、解释文学经验,并将之推广为普遍的文学规则;出于对以往理论和方法的批判乃至颠覆,将具有合理因素的观点推延至极端;套用科学主义的恒定模式阐释具体文本。当代西方文论生长于西方文化土壤,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伦理差异和审美差异,这决定了其理论运用的有限性。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点,一是抛弃对外来理论的过分倚重,重归中国文学实践;二是坚持民族化方向,回到中国语境,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论遗产;三是认识、处理好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问题,建构二者辩证统一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直在争论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与意义,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提倡"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转换说",和完全否定当代理论话语的"失语说"。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认为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环境中缺少存在的正当性和可能性。这种观念导致了对古代文论的误读。古代文论的价值并非单纯在于理论概念、范畴的思想价值;许多缺少逻辑性、系统性或理论思辨意义的叙述行为,在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从学术生态的角度来看,当代以系统性、逻辑性为特征的主流学术想象被当作唯一正当的学术形态。这种学术形态一元性的观念,带来了当代学术生态环境的恶化。古代文论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形态的多样性,有助于构建更加良性的文艺理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张中 《天府新论》2017,(5):61-70
目前,文学批评遭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面对传统的问题。为传统所化之人,往往也会为之所累,但传统观念的转型也为批评家创设了新的解释空间。在漫长的文化史中,中西方传统文论以话语的流变显示各自的兴衰荣辱。一部经典、一个传统,之所以不可废弃,是因为它存在着本真性意义和多义阐释空间。面对“伟大的传统”,当代批评家不可墨守成规,而是要除旧布新,以创造性解释积极应对。批评家要在文本原意的基础上,努力展开“当下性”阐释,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文论的发展逻辑角度描述了中 国古代文论在20世纪的窘境,分析了 造成其窘境的种种原因。认为由于文学的叙事化、审美功能的多元化、审美主义的审美化, 中国古代文论在回应20世纪文学现象时已很难有所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只能在小范 围内发生。文章从内容层面和技术操作角度给予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马列文论作为文艺理论体系中指向性最强的一类,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因此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文章以两次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座谈会讲话为基本材料,探讨马列文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指导意义,并对其在当代社会中如何继续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研究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对当代中国文论建设有何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流派影响的深入研究会对我们有何启发?这些思潮进入中国后有怎样的文化过滤和文化移植?这种文化的理论旅行在新世纪中国文论转型中有怎样的意义?这些都是必须弄清楚的.在我看来,研究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关键在于,在研究各种西学"主义"时,力求弄清其思想文化"语境",追问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它们仅仅是西方的问题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是国家民族的本土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是现代性文论问题还是后现代性文论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将有助于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的借鉴和自我反思,并对我们的文化理论策略和文学理论价值维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主持人特组织了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有三大传统:一是工具主义传统,二是审美主义传统,三是以文本为中心的诗文评传统。这三大文论传统均与古代文人士大夫某一方面的精神追求息息相关。但是到了现代,中国古代文人逐渐为现代知识分子所取代,他们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应,上述三大文论传统也各有其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