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都塞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总体上未曾摆脱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框架,马克思《资本论》则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结构为研究主题,在区分了“现实的具体”与“思维的具体”、“理想的平均形式”与“现实的过渡形式”之后而以英国为典范且经过“纯净化”处理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的.阿尔都塞对《资本论》主题与对象的阐释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进而探索马克思历史科学的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资本论》与作为经济领域内的科学的一般基础——政治经济学二者的研究对象,澄清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校正多年来在经济理论研究方向上的错误。一经济理论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段话的不同理解,最主要的是对“生产方式”一词的不同理解,从而敷衍出许多见解。归纳一下,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不外有三种观点:(一)研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出场路径.恩格斯晚年阐发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丰富内涵,完善了资本主义形成史,坚持并发展了《资本论》基本观点.这一理论工作既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特别是《资本论》哲学的重要依据,又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有力补充,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的核心既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正是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革命,确立了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释人类历史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结构,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创立则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超越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社会历史批判.从宗教批判到对国家、法和政治的批判,再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青年马克思宗教批判的第一重逻辑;而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对黑格尔和整个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批判,则构成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第二重逻辑.无论是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马克思始终是围绕着现实的人及其生存危机展开的.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将人自身的存在理解为一个在对象性实践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这同时也就是现实的生活世界的生成过程.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三者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脱离三者任何一个,都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思想.通过批判分析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化,使之成为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理论.马克思在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始终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资本论》的逻辑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经济结构,而是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全部的历史过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历史和主要科研成就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我国,政治经济学一般被划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以马克思《资本论》为基础构建,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运动的一般规律,基本内容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也基本没动;另一块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一块至今没有成型,各大学所使用的教材也不尽一样。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之初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一般被称为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当属北方10所高校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简称"北方本",南方16所大学编写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简称南方本。在理论基点、基本概念、分析框架和体系上,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以下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基本理论套出来的 ,也是用形式逻辑推导出来的。1.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 ,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从广义上说 ,也研究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那么 ,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建立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这个命题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2 .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所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篇就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7.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是他的理论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纷纷把关注点放在各种异化理论批判之时,鲍德里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资本主义社会,运用符号学解析了当代社会已经不再是生产型社会而是已经转变为消费型社会,认为马克思用生产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时代已经结束,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已经不能承担起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任。鲍德里亚从分析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阐释了生产逻辑是如何被符号逻辑所取代,试图想通过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马克思的生产逻辑,以更好的对资本主义现实社会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汤英副教授主编的《当代经济学——商品经济理论分析原理》(下简称《当代》)。这是一部展现作者们大胆求索精神和理论勇气的著作。这部新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重新构造了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它突破了某些传统的教科书的旧的结构与体系而有所创新。这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概括的: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原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的体系,确立以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为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生产方式运动的一般规律为主要内容,以  相似文献   

10.
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马克思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实质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哲学人本学批判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历史批判.马克思从批判地分析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入手,揭示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分裂基础上现实的人的基本的生存状况,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揭示了现实的人的生存状况以及这种状况是如何根源于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本质,从而既确定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也拟定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基础,并为阐明其一般形而上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思想的三者同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21,(1):37-43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观与其资本主义观一样,总是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紧密地关联在一起。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爆炸式进步使得人们不断地重新反思其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基本矛盾关联的新形式和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资本主义带来的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内在地包含了他们的科学技术观,揭示了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密切关联,并且从存在论角度、政治经济学角度和伦理学与社会批判角度全面地进行资本主义科学技术二重性批判,并指出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后果与历史任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技术异化和打破这种生产方式束缚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政治经济学构成了经济科学的基础,因为它不仅研究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和主要规律,同时它还提供各种经济研究的独有的方法论.由于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体系中具有这种作用,因而必须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以便进一步更确切地分清其自身的对象和整个经济科学对象的异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活条件的社会生产方式,研  相似文献   

13.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它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形成的里程碑。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已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尚未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五十年代,马克思继续为写一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而呕心沥血地不懈工作。在1850—1853年期间,马克思写了二十四本笔记摘录,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以及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现实都作了不少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李嘉图的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流通理论和级差地租的错误论断作了批判,这是当时马克思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勘定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以从其“拜物教批判”所具有的内涵出发加以深化.拜物教批判是对特殊替代普遍过程的“颠倒”,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不过都是一种“特定”的存在,将被“普遍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形态所替换.拜物教批判内涵的“对象规定性”决定了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必须将其置放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中才能真正切中其“政治的本质”.拜物教批判使得人们能够洞识历史本质,从而激活阶级意识以颠覆资本主义财产权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5.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从后现代的立场出发,对马克思建构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人类生存自由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做了明确的批判.第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给出充分的逻缉依据;第二,对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做出颠倒,然而,这一颠倒是无效的;第三,在后现代的立场上提出了“象征交换”的概念,试图为克服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范式提供建设性对策,但这与马克思的本意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思想启蒙,是民族觉醒。舍此根本,各项具体改革措施都难以奏效。 129年前,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副标题也叫“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总是在不断的批判中新陈代谢,向前发展。时代大大前进了,而我们的经济学还基本上停留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19世纪中叶的水平。以100多年前的认识,来指导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例如以蒸汽机时代的认识指导电子时代的工作,其结果如何,是不言自明的。为了清除经济学中多年积淀的陈垢,恢复其“批判的和…  相似文献   

17.
刘合行 《唐都学刊》2005,21(5):25-28
《资本论》围绕人的自由和解放这一最终价值目标,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从伦理的角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过程,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伦理思想,展望和构造了未来社会新的伦理关系,蕴藏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因此《资本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结构的新观念 以往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主要限于两层含义:第一,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总和,即通常所说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所有制关系的构成;第二,经济结构就是社会的产业构成,按照传统的理解,主要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组合内容和比例。 第一种经济结构的含义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因此,他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要以生产力为基础,但生产力只是一个前提,并不是重点考察对象。马克思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生产方式,这是经济理论界的一致看法。但是,对马克思如何和为什么把生产关系确定为研究对象,似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而搞清这个问题,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对于科学地建立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马克思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但很快就停止了。五十年代初又重新进行。这正如他自己所讲的:“1848年和1849年《新莱茵报》的出版以及随后发生的一些事变,打断了我的经济研究工作,到1850年我在伦敦才能重新进行这一工作。英国博物馆中堆积着政治经济学的大量资料,伦敦对于考察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方便的地点,最后,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资产阶级社会似乎踏进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决定我再从头开始,用批判的精神来透彻地  相似文献   

20.
徐峰 《阅江学刊》2011,3(5):53-58
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角来研究与分析气候危机可以拓宽其研究路向。虽然许多人长期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抱有敌视的态度,但只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探寻到导致气候危机的真正肇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伦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正是围绕这两大进路展开批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以否定其解决气候危机的能力,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观和宗教伦理的批判以澄明其反生态和伪正义的本质。可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为正确认识和解决气候危机提供了全新的思维范式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