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走过了10年历程的《人才开发》,如何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形势,在交流人才学研究成果,传播人才知识,传递国内外人才信息,推进人才培育和开发、利用各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呢?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办公室,上海市人事局办公室,上海人才研究会和《人才开发》杂志社于1997年4月25日联合召开了座谈会,邀请本市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党政领导和市区县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30余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本刊副社长梁光壁同志主持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2.
经过半年多的探讨和研究,上海市将向新世纪献上一份厚礼──提出了“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兼具文化艺术表演、文化交流和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网络,以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 上海文艺人才高地是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是:力争使上海成为国内外文艺人才的集散中心;市场化文艺人才的交流中心;社会化文艺人才的培养中心;全球化文艺人才的信息中心。为实现构筑上海文艺人才高地这一目标,提出了近期开发上海文艺人才的对策设计。这些已经…  相似文献   

3.
日前,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上海当代人才教育学院”成立。 本着“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紧缺人才”的办学宗旨,由上海市市政工程培训中心、上海惠缘策划有限公司、上海《人才开发》杂志社在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前提下,经充分协商,决定以上海市市政工程培训中心为主联合成立上海当代人才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培育形成与其他要素市场贯通的人才市场,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我们按照推进上海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要求,围绕着建设上海国际汽车城和提高嘉定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对上海国际汽车城人才服务中心实行改制,建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机制。工作主体到位,积极有效地实…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在老干部局工作的便利条件,常有机会与老同志们探讨学术理论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一次在谈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多么需要人才时,一位老同志向我推荐了上海《人才开发》杂志,他说:“新时期要有所为,不可不读上海《人才开发》”。他并送给我两期《人才开发》,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仅这两期《人才开发》,就使我头脑豁然清新,获益匪浅。两期中的篇篇文章都激起了我思想的波浪。  相似文献   

6.
叶尚志 《人才开发》2006,(9):1-1,4-5
(一)《人才开发》杂志1986年10月创刊,今年正值20周年。本刊是在迎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为全国人才开发摇旗呐喊,鼓劲助威,和在我国人才学兴起的大好形势下创办起来的。20年来《人才开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大人才”观念,为全国人才开发服务,报道面宽广。凡涉及人才成长的自身条件、内在规律和人才开发的客观条件、环境因素;人才涌现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环顾全球;广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有关战略、政策;古今中外人物典型、人才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传统、论述,名人指点,学术箴言,众口群言,凡对当今人才开发有所启示、有所教益的报道,《人才开发》都欢迎,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10年,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为此,上海市委、市府及时确立了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战略规划,制定了上海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体系和政策体系,经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上海正逐渐呈现出“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关键在于加大青年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使上海成为优秀青年人才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正2014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年会暨第二届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讨会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简称"研究会")与合作伙伴凯业必达(上海)网络有限公司(简称"凯业必达")联合发布了《外籍人才来华就业意愿调查报告》,受到了现场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及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参考消息》等多家媒体也对报告进行了报道与评论。为更好地促进国际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会  相似文献   

9.
上海人才研究会年会1998年2月27日于上海图书馆举行。上海人才研究会会长黄耀文作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工作总结和98年工作报告。 黄耀文说,1997年上海人才研究会在市社联的领导下,组织发动广大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人事人才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人才理论研究和服务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完成了一批重要课题研究。在“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政策体系研究”中,主要研究了人才投资、人才培育、人才利用、人才引进、人才工资、人才职称、人才奖励、人才兼职、人才市场、人才退休等十个方面跨世纪的人才政策。此外,还参与了“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课题研究”、“经理革命与企业家人才资源开发研究”、“上海乡镇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研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隆重发行。不仅在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旋律中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说有着指导意义。 邓小平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经济改革走向胜利的指南。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的“人才开发理论”,对“开发浦东、振兴上海”建立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人才”问题是在1954年7月9日政务会议上,他明确地指出:“现在我们是搞建设,干部已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干部的状况是,一方面不够用,另一方面又有浪费。要充分发挥现有干部的作用,同时要培养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并发表了“高级专门人才的工资待遇,应该提高”的观点。 为了解决我国干部状况的两方面矛盾,1962年11月邓小平同志接见参加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理论上,给我们启迪,在实践上,给我们帮助。她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知音,成为各级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成为人事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人才开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来到我们中间。短短10年,她由一颗新芽,经过编采人员的精心培育,使她茁壮成长,成为我国人才类的核心刊物。她融政治性、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站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前列,积极传播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广泛交流人才工作信  相似文献   

12.
贺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人才开发》创刊已100期了,谨表示衷心祝贺。 人才是上海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上海的希望之所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借助于自身拥有的一批造诣深专家、学者,一支门类齐全、规模可观的专业技术人才理人才以及数以百计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资源优势,取得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巨大成就。今天,上海已进入90年代振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要在下世纪初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崛起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还必须实施更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战略举措,培养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造就数以万计的高中级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同时按照  相似文献   

13.
资信     
上海发布 2003年人才开发目录 十类人才非常紧缺 “2003年上海人才资源开发信息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世博人才等十类人才榜上有名。会议提出,2003年上海人才总量将力争达到155万人。 根据《目录》,世博人才、信息产业人才、现代制造业人才、金融保险人才、城市发展人才、现代服务和贸易人才、现代农业人才,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投资类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将是今年该市重点开发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上海演艺人才资源再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玲 《人才开发》2001,(8):26-2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地提高和人才资源地开发。为努力实现“把上海建成国际文化广播影视交流中心、国内外文化广播影视作品展演、展示集散港之一和优秀文化广播影视演艺人才荟萃高地”的战略目标,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系统新一轮资源整合已经启动。作为深  相似文献   

15.
《人才开发》杂志创刊至今已经10年了。10年来,上海人才研究会和杂志社的同志们,在人才开发理论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藉此机会,对《人才开发》杂志创刊10周年,致以真诚的祝贺,对同志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  相似文献   

16.
《人才开发》2007,(12):57-57
《人才开发》杂志进入创刊第二十二年,由上海市人事局主管,上海人才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人才开发》杂志是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人才学类综合性期刊。期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遵循"三贴近"、"三面向"的方针原  相似文献   

17.
《人才开发》杂志创刊至今已经10年了。10年来,上海人才研究会和杂志社的同志们,在人才开发理论与人事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藉此机会,对《人才开发》杂志创刊10周年,致以真诚的祝贺,对同志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感谢。 上海“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科教兴市”战略,要求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尽快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人才开发是一件直接关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事,在上海跨世纪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杂志1986年创刊,由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上海人才研究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在读者中享有盛誉。是集时代性,政治性,思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人才类综合性期刊。创刊20余载,一贯以专注学术理论深度而闻名,并为配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提供智力支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才研究会的初创,《人才开发》杂志的创刊,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邓小平同志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蓝图,全国上下都怀着锐意进取、敢于拼搏的热情。“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必须依靠知识,依靠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示,恢复了知识和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正是人才学研究的宗旨,我们的热情就此有了着落点。 还在1982年上海在市委、市府支持下,率先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跨地区人才交流正呈现出日益良好的势头。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步伐,上海正以其敞开的胸襟吸引着国内外人才来沪施展才干,同时上海也已成为外省市竞相逐鹿、争夺人才的大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今年上半年,仅通过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来沪设摊招聘的外省市企业就有100余家,登报招聘的也有50家左右。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的高级人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