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开发开放,浦东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郊区变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化新城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浦东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变也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为了克服过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式带来的问题,以及适应新的条件下发展方式转变等需要,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浦东模式"需要转型.现在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实践中需要更加着力于提高对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着力于保障他们基本的社会权利;着力于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从而形成新型的和谐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形成的农民工研究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局限性。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口迁移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移民研究的新思路在于以城市新移民概念为核心,摆脱城市-农村二元对立的思维,将移民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方式来看待,重点关注城市新移民通过社会融合所引发的城市社会重构,从而带来城乡二元结构消解,最终实现城乡和谐社会的过程。"城市新移民"研究思路的转变对理解我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对策意义。 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市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新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发展小城市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新创造。发展小城市既是区别于刘-费-拉模型的全新发展模式,又是区别于我国改革前城乡分割的发展模式,而是对前阶立农村分散工业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市化的起点,城市化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评价城市化的成效要放在二元结构的背景下来考虑.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需要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发展的机制,使之既与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相适应,又与中国农村、农民、农业发展相适应.城市化并非是让城市取代农村,并非让农民都变成城市居民,而是要让城市吸取农村的优势.城市化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城市化要与农业、农村、农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农村发展与城乡关系演变趋势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察,其中之一就是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城乡关系从理论上讲,就是反映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二元(城市现代工业与农村传统农业并存的结构)经济社会结构问题。因此,农村发展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逐渐弱化以致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米袋子"、"菜篮子"影响到城市的发展。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既有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不当和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的经济根源,也有政府环境管理行为不当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影响的政治根源,还有农民价值取向和农民环境意识淡薄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识根源。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其中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是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总概括。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办法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揽子思路的总根源。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对策是从总体上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实行工农业和城乡平等发展战略 ;调整城乡生产要素的时空序列 ,发挥城乡社会文化资源良性互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及其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分割的一种经济社会形态,它是发展中国家所共有的现象,也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程。本文以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为线索,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角度,分析了城乡关系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城乡关系发展的五个阶段和五个表征,建立了分析城乡关系发展阶段的指标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做出判断,并对城乡一体化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红花乡北塔村这样一个回族村为例,通过其从传统农村社会向城市过渡的特殊阶段即城乡结合部基本生产状况和人们生存状态的描述,分析社区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并对民族地区城市化的进程、发展阶段及城市化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是制约广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目前,广西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各异,供给水平不同,审批程序不一致,以及公民享有权的非均等化等问题相对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的城乡体制决定论,"乏力"的财政供给体制,"隐性"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等。为此,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应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转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规范财政资金管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