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活动形式、项目、场所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旨在为女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健身、娱乐活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献资料,对心理健康的含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献资料,对心理健康的含义,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几种不利因素,提出了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与搞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展望,以期为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广泛地开展,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与体质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体育锻炼应对策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锻炼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对大学生自尊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锻炼次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同时发现,每次锻炼时间的长短,通过影响个体的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的影响,从而得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某民族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运动量分值高的学生组,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体育锻炼运动量分值低的学生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运动性伤病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应加强科学锻炼和自我医务监督的思考,以期达到指导大学生科学锻炼身体,减少运动性伤病的发生,有效增强体质,不断提高健康水平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解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体质现状的关系、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心理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关系,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黄艳红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5):66-67,109
体育运动对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勇敢顽强的精神,树立高尚情操,发展健康良好的个性和智力,强化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和良好效应。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来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和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影响,给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试验法结合健美选项课教学的特点,对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健美教学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素质和技术评定成绩,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在身体心理、道德规范、终身体育意识、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同时指出了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武汉市两所中学56名(其中男生31人,女生25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中学生与正常中学生相比在体质健康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学校运动技能学习困难中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大部分指标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我国闲暇体育兴起的必然性及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认为闲暇体育的开展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不能不受自己态度的影响,态度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调解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在查阅有关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并从高校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态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体育健身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沙市区5所大学在校女生参与体育健身的现状、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女生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等,从以往的健身为主的单一目标向娱乐、健身、交际并举的多目标方向发展。但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建议:1)加强对女生进行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健身教育的宣传;2)提高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3)在校园内创造一种良好的健身气氛和健身环境,培养她们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校学生课外体育健身的状况,笔者从学生锻炼的时间和次数、锻炼的动机、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及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4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自我锻炼的目的较为明确,以增进健康而锻炼的为多数,占60.7%;锻炼项目以球类为首选,占66.7%;而影响锻炼的因素主要为学业负担重和体育场地不足,分别占43.7%和39.3%,与参加锻炼次数少相吻合。因此,增加体育资金投入,解决体育场地不足,增加体育健身新项目等已是我校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罗宇 《肇庆学院学报》2013,34(2):96-100
分别采用了不记名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以及访问调查法,针对肇庆市各专科院校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肇庆市专科院校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低,这主要是由于所开设的课程中他们喜欢的项目少、教学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体育课内容枯燥乏味、场地器材、生理、心理等因素造成的.学生对体育课有着多种选择和需要,应该重视他们的选择需要,从而使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实现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