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今年在委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讨班上强调指出:高校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能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重要的示范、影响和幅射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略加论述.一、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作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它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的载体,而校园文明的核心内容则是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制度是校园文明的保障,物质环境是校园文明的依托.抓好校园文明建设,是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的载体,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依托,而校风建设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学术空气、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行为举止,乃至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搞好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对确保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从形态上区分应包括,城市的物态文化、市民的行为文化和城市精神文化。然而,大连没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现阶段的文明程度仅仅是表层文明,城市文化表现为表面的物态文化。在市民素质、城市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等软环境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限制了其“龙头”作用和“窗口”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影响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与往来。因此,在世纪之交,大连仍需要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进行城市与文化功能再造。基于这一点。本文拟从城市的物态景观的建设、市民行为活动方式(即民风)和城市文明特…  相似文献   

4.
高校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寝室文化就是整个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合而成的相对稳定又在发展变化的、具有特定风格和鲜明情调的文化氛围.它作为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大众文化渗透和嫁接于学生的一个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某种程度的辐射、同化或异化作用.研究寝室文化,目的在于建设寝室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而寝室文化的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历来就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代的城乡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处于一种“无差别的统一”状态之中,到了近代虽然有所变化,但城乡关系仍然十分微妙。一方面,以牺牲传统农业文明为代价的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使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状态初露端倪;一方面,近代都市文明的诸多先天缺陷又使城市和乡村之间始终保持着某种传统的默契。这一矛盾关系格局从根本上制约着城市文化的总体格局和发展走向。其中最突出之点便是始终没有建立纯粹的独立的具有近代形态的都市文化。在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的内涵的区域文化氛围中,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保持着既同构又异质,既认同又超越,既吸纳又辐射的矛盾关系。因此,中国的城市文化勿宁说是乡土文化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6.
从本质上说,婚姻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传承赋予婚姻不同的特点。传统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性别歧视的文化,女性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男权文化氛围下所受的压抑与束缚首先就表现在婚姻生活之中。本文试图透视关于歧视女性的传统文化,用文化女权观重现婚姻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7.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中国学者对后现代后殖民问题的研究,大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迄今未达成共识.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当代学界已经走出了一元文化模式,而进入多元文化氛围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后学"自审意识的缺乏,思潮的交互出现成为时尚景观,"追新逐后"成为时代风向标.这意味着,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场在意义世界和认知地图上出现了新的"战国"状态,没有任何一种声音能够成为主流声音,没有任何一个流派能够主宰局面,没有任何一种话语能够成为当代话语的中心模式.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文化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兰州学刊》2008,(10):158-162
徽州文化涵盖了自远古以来属徽州地域的所有人文事象,而古徽州商人是徽州文化辐射的载体,特别是在明清徽商身上充分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因素。探求徽商成功的原因,我们不能忽视对徽商本身方面的研究。文章拟从文化的深层结构——精神层面入手,力图剖析徽商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历史、文化氛围的相互关系,以求更真切而全面地认识徽商在明清时期辉煌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南京民营企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生活的一个亮点,是推动江苏省经济增长的 重要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量的民营企业从迅速从辉煌走向衰败,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现代化的企业 文化理念和相应的企业文化氛围,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南京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种种误区,并提出了企业文化 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艳华  陈建荣 《云梦学刊》2011,32(1):116-117
梅花为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梅文化发展史如我国文明发展史一样悠久灿烂而没有中断且有迹可循。梅文化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还是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具体表现在梅花的人化、人格化。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塑造了一个“疯女人”曹七巧的形象,但在这一形象背后体现的是作家鲜明而又深刻的男权颠覆意识。作家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了男权社会的缩影“姜公馆”浓重而又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围,探究了造成曹七巧性格异化的原因,并对男权文化予以嘲讽和鞭挞。  相似文献   

12.
家庭文化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的。家庭的文化氛围主要体现在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文化氛围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因此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如何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明建设?笔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校园文明建设作用的认识 1.校园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改善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有着不同于社会、相对独立的文化氛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可见,校园文明是实实在在的德育,是对德育主渠道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你会喝酒吗?     
喝酒,在有些地方已成为一种习俗。每逢佳节必备酒,没有酒就不成席。在这种酒的文化氛围下,究竟该怎样喝,喝多少,才能避免“酒悲剧”的发生,从而营造一种文明饮酒的气氛呢?  相似文献   

15.
庐隐和石评梅在创作中排斥和否定异性恋,追求同性之间的爱恋.这并不是纵情享受的变态,而与当时过渡时期特定的文化氛围、社会现实和家庭处境等方面的原因紧密相关.这种恋爱观是她们在特定处境中有意识构筑起来的排斥异性的一道性别防线,以否定女性"妻性"角色定位的方式反叛封建文化,曲折地反映了五四女性自我拯救、追求解放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营造文化氛围、赓续文化血脉、推进文明进程、培养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民俗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其中作为民俗重要内容的传统民间游戏正处于飘摇之中,现状并不乐观。积极、合理地保护传统民间游戏,不仅是民俗文化理性传承的需要,也是塑造民族精神、促进人类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安全文化的产生及特点.提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安全行为产生安全观念,在安全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必将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安全文化,应该而且可以发展成为安全文明.  相似文献   

18.
所谓手抄本,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相对于公开印刷发行的文化而以手抄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文化现象.其规模大小不同,在文化发展中的影响也不同,意义也不同.就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而言,手抄本是文化体制形成障碍时所出现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对思想文化的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在“文革”十年中,手抄本的大规模出现、流行,就是这种文化典型.这一时期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文化的流通机制充满了障碍,停滞不前,死气沉沉,正如毛泽东在当时所批评的那样,“没有文学,没有文学评论”.一个社会若没有文化,精神文明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手抄本就承担起建设文明,冲荡专制的重任,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富有特殊意义的一页.今天,重新整理、认识评价它,是很有必要、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与其所形成的一系列后果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发生这种问题,表面上是由于文化问题引起———人们生存的文化氛围造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所导致的错误行为所形成。然而,真正本质上的方面却不能不从之所以形成这样文化氛围的文化基础和结构中去寻求答案。这一反思使我们必然追寻人类为什么要去创造这样的文化基础和结构,这一事实的必然性的基本原因的研究使这一工作回到哲学方面,哲学观念所造成的这一文化现象的必然性使以往的哲学观念成了我们关注的重要之处。  相似文献   

20.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创造了财富,但使得人与自然界分离,世界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日益掉进了物质主义的陷井,变得贪婪和自私。工业文明已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正孕育而生。中国西部在这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追随工业文明的落影,而应从现实的文化、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中,整合时代文化趋势,走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