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参照生命表方法,运用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结构等指标系统,分析了我国人口受教育状况的基本模式、时期变动和区域差别,估算了各省市人口受教育机会的分年龄概率表,研究了人口受教育结构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7利用人口普查资料间接估算平均预期未婚、有配偶、丧偶、离婚寿命的方法,并把它引入到对婚姻状态与婚龄男女平衡问题的研究之中。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与1990年男女人口生命表数据。对1990年中国两性人口的婚姻状态与婚龄男女平衡状态及其所造成的婚姻后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工婚姻状况对维持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做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生代农民工为样本,通过非参数统计方法和Heckman二阶段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四个城市生活和工作压力造成了农民工初婚年龄相对其他城市较大;(2)受教育程度、收入、支出等因素与初婚年龄均呈正相关性,同时女性农民工初婚年龄略早于男性;(3)四个城市对于农民工初婚年龄影响因素略微存在差异,反映出地理位置差异对农民工自身生活存在一定影响.提高农民工婚姻质量,需要有关部门推出相应政策加强引导,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心与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布拉斯Gompertz相关生育模型的思想应用到对人类初婚率的研究之中而提出了与布拉斯Gompertz相关生育模型完全并行的Gompertz相关初婚模型;建立Gompertz相关初婚模型的标准初婚模式,并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讨论模型的参数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房价”与“婚姻”是大众热议的民生问题。构建婚姻决策理论模型,探讨房价对结婚率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房价上涨对居民初婚年龄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每上涨1%,居民的平均初婚年龄增加1.108岁;房价上涨对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于男性,对城镇地区居民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于农村地区居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大于发达地区居民;家庭经济水平对农村地区男性的初婚年龄有显著负向影响,个体受教育程度对欠发达地区居民的初婚年龄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溯1953-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数据,根据年龄推移可知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低年龄组人口漏报。漏报的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并且漏报情况愈演愈烈。尽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问题是能够得到修正的。对于统计误差,应该抱着“允许错误,但要修正错误”的态度,才能在社会上树立统计数据的威信。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规模庞大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晚婚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推拉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和全国宏观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深入分析城镇化因素在微观、中观及宏观层次对农业转移人口初婚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首次外出务工时间与男女两性的初婚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首次外出务工距离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2)务农显著提升初婚概率,且对女性影响更大,农业年收益仅对男性初婚概率有提升效应;(3)老家房屋价值、在县城是否买房对初婚概率影响显著;(4)村庄离县城越远的男性初婚概率越小,户籍地地理位置、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及居住类消费价格指数均对两性初婚概率影响显著,初婚概率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降低。由此,优化个体就业模式、提高家庭及地区城镇化水平、给予低收入群体适当的购房补贴等,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初婚概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9.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文章利用五次人口普查及各次人口抽样调查的分年龄组数据,及各地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人均GDP的增长率为因变量,各年龄段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等指标为应变量,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及转变对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长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使长三角地区快于全国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5 年全国1 %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本世纪以来北京市人口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化及90 年代前半期人口迁移流动对平均初婚年龄的影响分析表明,迁入女性、流入男性在京初婚人口对北京平均初婚年龄有微弱降低作用,但由于北京市出生从未流迁人口所占权数很大,所以对该市初婚年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宏观物流成本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客观、准确地统计宏观物流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韩国物流成本的统计方法,该方法系统地考虑了统计数据与行业调查数据相结合,既能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有效地反映物流业运行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过多采用专家经验估算导致的误差。该方法可以为我国物流成本统计方法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统计指标对中部FD I的利用质量分析表明:在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人力资本贡献、产业结构升级、出口方面的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但明显低于全国利用FD I在这些方面的质量;虽然在某些指标方面,中部FD I的利用质量高于全国,但中部利用FD I在这些指标方面的质量整体上不高。  相似文献   

13.
女性人口文化程度对其婚育状况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女性人口文化程度与其早婚状况、平均初婚年龄.以及女性初婚年龄与其平均活产子女数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化程度与生育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市白下区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 ,对女性文化程度与其生育率之间的相关性 ,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 ,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平均活产子女数呈负相关关系 ,并且妇女文化程度通过生育观念、家庭结构、初婚年龄、就业状况等因素对生育率产生影响。从而指出提高妇女文化程度是稳定低生育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国民所得”估算成果迄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通过对“国民所得”成果的系统性爬梳发现:相较于1953年后规范化的国民账户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国民所得”的涵义是宽泛的;14家估算者各异的估计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估值结果;国民账户体系相关指标核算方法是“国民所得”估算方法规范化的结果;与国民账户体系利用统计资料核算不同,“国民所得”估值主要通过非统计资料间接地推算得到。这些特点不仅造成了20世纪40年代围绕“国民所得”问题的估算争议,也使得当前学界在利用相关资料时形成了歧见。研究表明,对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学理考辨是必要的,厘清新旧指标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准确地作出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婚龄持续推迟和婚龄差扩大的背景下,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4年数据描述了我国人口的初婚年龄模式和初婚年龄匹配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并研究了婚龄和夫妻年龄匹配情况同个体主观福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与在正常婚配年龄结婚的夫妻相比,早婚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和精神健康均有显著负面影响,晚婚影响则不显著;与正常的初婚年龄匹配模式(夫妻婚龄差范围为-1~4岁)相比,男性大于女性4岁以上会显著降低妻子的主观幸福感、对丈夫的精神健康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生命历程视角下的婚姻成熟度和性别角色理论角度对这一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并讨论了在婚姻模式变迁中该结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国际上通用的几种检验人口普查年龄性别数据准确性指数及与其他有关人口资料对比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年龄性别构成资料质量作出评价,肯定广东省199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取得的年龄性别构成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统计指标是进行统计分析和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求解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统计指标的准确性,分析结论的客观性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本文就现行水平法求解中长期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尚存在某些值得商榷之处,对其指标内涵的科学定位,计算公式做了重新认识和归纳,提出并论证了“最大值法”在统计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筹备宪政,晚清政府于1906年设立统计局,作为政府统计机构的中枢。统计局利用它建立起来的统计网络,完成了一系列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活动,如全国人口普查、财政调查、商业调查、矿业调查等。这些统计调查活动不仅推动了宪政工作的开展,而且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统计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首先,建立了行业、部门和产业三个层次生产角度购买力平价的估算方法;其次,确定了电信业生产角度购买力平价的测算方法、测算类目和测算单位;然后,通过数量和收入指标的适当调整,获得了中国与美国双边可比的、口径相当的数据集;最后,运用这些数据对中国与美国1990~1998年的购买力平价进行了实际测算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