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承办的"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6-9日在宝鸡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1993年9月22日至26日,历时5天的“’93中国宝鸡炎帝节·炎帝与姜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宝鸡市隆重召开。研讨会吸引了海內外专家学者120多人,共提交论文80多篇。在关于宝鸡是炎帝的第一故乡、宝鸡是姜炎部落发祥地的问题上,与会专家众口归一;在关于姜炎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等相关的问题上,专家们的议论更是见解独到、异彩纷呈。现将这次讨论会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承办的“炎帝与民族复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日至4日在宝鸡市隆重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河南、陕西、台湾等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汉民族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的"2002年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11日至8月15日在陕西宝鸡召开,邹衡、张岂之、陈连开、黄盛璋、石兴邦等来自北京、上海、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湖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11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著名学者费孝通、李亦园等发来了贺信、贺电.本次会议是中国汉民族研究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西北城市召开的盛会,与会代表提交论文102篇,内容主要集中在炎帝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域、炎黄文化、汉民族的形成、"炎黄子孙"的提法、炎帝精神与中国现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8日-20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在宝鸡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等15个省市的5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古陈仓,共提交论文50余篇,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由宝鸡师范学院、宝鸡市民盟、宝鸡市社科联、宝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30日至10月31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来自西安、临潼、宝鸡等地的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收到论文31篇,陕西省秦俑  相似文献   

7.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部落在今宝鸡地区相聚且交错发展,成为泾水南、北的大部族.黄帝部族与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榆罔帝部族徙入中原地区后逐渐融合,构成了华夏族.他们在夏商周时又在宝鸡地区形成大国或小国,使炎黄文化故地大放三代文化异彩,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渊源和发展地之一,故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是渭水流域的宝鸡地区.  相似文献   

8.
由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发起和主办的江泽民"青铜器之乡"题词座谈会于7月28日在宝鸡举行.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关工委、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宝鸡市社科联、宝鸡文理学院周秦文化研究所、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等有关单位的代表20余人出席.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江主席题词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促进宝鸡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发展和周秦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在听取了宝鸡市文物局张润棠局长关于江泽民主席7月2日为宝鸡题词"青铜器之乡"简要经过的介绍后,代表们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宝鸡炎帝陵是当代新建文化景观,也是继宝鸡峪泉村神农祠之后祭祀炎帝的主要文化空间.投资方通过对宝鸡炎帝文化资源的挪用与重构,对炎帝陵进行产业化开发:一方面依靠景区内建筑景观收取门票、吸引企业投资;另一方面为企业或团体提供祭典服务,并开展"研学祭祖"系列活动来维持景区运营.目前宝鸡炎帝陵已成为当代炎帝精神的重要传承场域,其开发也获得了初步成效,但景区修建的模式化、炎帝文化内涵展示的单一化、产业结构的初级化等问题是制约炎帝陵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0.
由宝鸡市民盟、宝鸡市社科联、宝鸡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和我院联合举办的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0月30日至31日在我院召开。来自西安、宝鸡等地的五十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先后由市政协高景明副主席、市社科联蔡宏斌副主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羌族,包括从羌族中分化出来的姜姓氏族起源于西北,族源上与三苗无关;而三苗迁往西北的一支后世称为犬戎、允姓之戎、猃狁、阴戎,即后世的氐族,其文化遗存是寺洼文化.陇县发现的齐家文化中晚期的川口河类型遗存,是姜姓四岳氏族的文化遗存,从而把宝鸡市与炎帝的关系追溯到尧舜禹时期.正因为这种原因,所以四岳氏族的后裔姜氏之戎商代早期才能兴起于宝鸡市区.  相似文献   

12.
旅游意象是区域旅游发展为旅游者形成的综合心理感知,旅游意象的完善和突出对区域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宝鸡旅游意象主要包括悠久历史、名人文化、炎帝与周秦文化、青铜器之乡、青山绿水等内容,宝鸡旅游深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对以上旅游意象的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炎帝文化研究成就斐然,研究内容除了传统所涉炎帝文化源流、内涵、价值以及炎帝祭祀等之外,还增添了诸如炎帝文化传播、炎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带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自信视域审视当下炎帝文化研究,其存在着时代性不足、创新性不够之缺憾。新时代炎帝文化研究应围绕着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与弘扬,努力提高研究的时代性创新性,直面炎帝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秦陇地方的姜炎文化纪念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炎传说体现了人们对远古时代一个特殊时期文明进步的纪念。历代纪念姜炎文化的遗存,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湖南等地,而以陕西宝鸡地方为中心的秦陇文化圈最为集中。讨论姜炎文化纪念遗迹,忽略渭北“姜泉”、“姜水”、“姜氏城”等地名透露的信息,是不妥当的。然而,关注这些遗存与“相距并不太远”的宝鸡“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关系,显然也是十分必要的。甘肃天水地方和陕西宝鸡地方的原始文化面貌有接近之处,当时应相互有所联系,甚至有共同的文化渊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论说姜氏源流者,大都关注天水作为这一氏族发展重心的人文地理意义。姜氏在天水集聚并发达的历史事实,确实值得古史研究者注意。位于天水的“火炎山”,亦不能排除其得名与“炎帝”崇拜有某种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25周年和出版100期,总结办刊的经验教训,提高刊物的质量和品位,奉刊编辑部于10月18日在本院召开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出版100期座谈会。学报社科版本届编委会成员、宝鸡市委宣传部、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市社科联、《宝鸡社会科学》编辑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各人文社科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与宝鸡市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联合,于1993年9月25日至9月27日在宝鸡市召开了“鲁迅与现代文化”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省内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通过对“鲁迅与现代文化”这一中心议题的深入讨论,及时地交流鲁迅研究成果,以切实的实  相似文献   

17.
宝鸡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优势和城市名片就是“中国钛城”。根据SWOT态势分析,宝鸡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钛城”,就应当提高宝鸡市钛材加工能力,增强钛材的竞争力。进行钛加工资源的重组、整合,全力推进骨干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实现聚集效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钛合金材料体系,真正使钛产业成为宝鸡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16日,我院举行了“周秦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省内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到会祝贺.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周秦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秦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对推动宝鸡的经济文化建设、促进周秦文化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宝鸡地区古为雍、梁二州的一部分,是炎帝神农氏的故乡。商代中晚期,周、秦族先后进入宝鸡地区。周原长期为周诸候国的国都,由此而展开翦商大业,至西周,宝鸡地区兴旺、繁荣。西周末及春秋初,宝鸡地区大部分周人东徙和南走,西戎、犬戎等占据宝鸡地区,繁荣的景象为荒凉所代替,经济、文化骤落千丈。秦襄公几次打进宝鸡地区,文公时秦人控制这一地区,宝鸡县、凤翔且相继成为秦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346年,并以此为根据地打向了全国。周、秦时代的宝鸡民众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永远彪柄史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