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前言元史研究从来把“民族四等级制”看作是元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的特征。根据元史学界的一般提法 ,元朝把治下人民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 ,并据其所处等级在为官、刑罚、禁令、赋役等方面作出了与之相应的政策或规定 ,这主要是因为蒙古统治者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南人的警惕。这种看法是公认的元朝的多民族政策的基础。①但是 ,最近有些日本专家指出 ,要深入了解元朝政策或元代社会 ,以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二项对立关系为切入点是不确切的。② 那么 ,在元代政治、制度和社会中 ,四个等级到底是如何划分的 ?笔…  相似文献   

2.
元朝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蒙元统治者为了保持蒙古贵族的特权,实行四等人制的民族等级政策,使身为被征服者的汉人和南人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原汉地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社会风尚——汉人"蒙古化"。汉人蒙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取蒙古名就是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其中特别是汉族与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以及中国与西亚东欧之间的文化交流,尤为空前繁盛。究其原因,除了元朝封建国家统一,各民族联系加强,中西交通打开,东西方交往活跃等条件之外,还由于色目人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元代的色目人色目人是元代社会一个民族等级的总称。在元朝统治者推行的“四等级制”民族压迫政策中,色目人列为第二等,其地位仅次于占统治地位的蒙古人,而高于汉人(原来在金朝统  相似文献   

4.
“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后来批判“四人帮”时,有些文章说,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元朝的“九儒、十丐”。这只是凑合了两个“九”宇,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元朝统治者主要搞民族压迫,把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地区的人,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统治地区的人。至于各民族内部,则只分“平人”与“贱人”,亦即平民与贱民两等,并没有分为十等的说法。因而所谓“九儒、十丐”,并非实际存  相似文献   

5.
自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提出“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以来,学界虽对此概念多有使用,但却未从不同历史语境下对“汉人”“南人”的多重内涵进行更深入的解读。检点史料,赵氏所言金代“汉人”“南人”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时空局限性,未能反映这一概念的整体面貌。金初“汉人”概念由辽朝沿袭而来,特指由辽入金的汉族群体,至金中叶以后,“汉人”逐渐成为金朝境内汉族群体的统称。“南人”起初是与“汉人”相对举的概念,指代由宋入金的汉族群体。但在一定时期内又特指黄河(旧河)以南原伪楚、伪齐统治区。而在一些与宋朝相关的特殊情境下,金人也常以“南人”指代南宋政权(南宋人)。金代“汉人”“南人”概念之所以被提出和使用,与其所处的多重历史语境有关,主要包括“辽宋之别”与“重北轻南”的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六、元末红巾军“杀尽不平方太平”的革命逻辑公元一二七一年,以忽必烈为代表的蒙古贵族建立了元王朝,一二七九年灭了南宋,统一了全中国。元王朝是以蒙古贵族为首、联合汉族大地主阶级和其他各族上层分子所组成的封建政权。各族劳动人民遭受着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双重灾难。元统治者推行反动的民族歧视政策,用强制的民族等级制度(把国内各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南人四个等级)来分化和破坏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借以加强封建等级压迫。  相似文献   

7.
元代关涉回回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蒙古统治者给予包括回回在内的色目人以较高的政治地位 ,并以制度或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立法内容关涉回回的行政法规、刑事法规、经济法规和民事法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元朝统治者在种族上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政治上又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子的地位比娼妓还低,仅高于乞丐。经济上,元统治者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官吏们贪脏枉法,冤狱遍于国中。在这种民族压迫严重、种族歧视疯狂的时代,汉族知识分子多无出路。于是一部分人不与元统治者合作,自谋生路。极少部分人则应统治者之召,仕途青云。元代的赵孟頫就是属于后一部分人。赵孟頫,生于1254年,卒于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  相似文献   

9.
12世纪末13世纪初兴起的大蒙古国对当时的亚欧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末元初的汉人地主武装就是在蒙古对金战争中兴起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割据统治半个多世纪的"汉人地主武装"。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蒙金战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红袄军的李全、花帽军的郭仲元和中原的地主武装张柔、史天泽等;金朝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怀疑反对、中后期放任,而蒙元对汉人地主武装的态度和政策是前期全力招集争取,中后期不得不用、却不敢重用;金末元初汉人地主武装兴起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人民和恢复生产,二是加速了蒙元灭金和统一全国的进程,三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影响了野蛮落后的蒙元。  相似文献   

10.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相继迁入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格局更为复杂.改土归流后,民族分布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是区域内苗、土、侗等民族迁徙流动,有的世居民族被强制性外迁;二是汉人大量迁入,民族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