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政府的科技有效支持能力对提升自主创新水平至关重要。本文界定了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两个基本范畴,构建了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的灰色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金融和服务业的重要力量,科技保险具有分散、化解风险的重要功能,能够有效地激励科技企业的研发活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科技能力分析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在科技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科技贡献、科技创新、科技效率等方面,这些指标是评价地区科技能力的主要参数.科技能力是在现有的科技人力、物力、财力、知识及信息等科技资源条件下进行科技活动,发挥效能,取得产出,促进社会、经济、军事、科技全面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科技资源投入即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效率,科技对社会、经济、军事、科技发展的影响即科技影响力或科技贡献.  相似文献   

4.
地市创新率     
北京推出"科技北京"行动计划3月28日,北京市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和《"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旨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首都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科委 《科学咨询》2008,(13):I0002-I0002
近年来,在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科委、市发改委等市级部门紧紧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布局,通过设立科技专项,推动技术创新;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国家项目,支撑产业更好发展;开展国际合作,扩大产业对外开放度;出台相关政策、营造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提升材料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国内取得了领先地位,材料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科技财政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级DPD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知识生产函数,利用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实证考察科技财政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科技财政对代表技术创新的发明专利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代表技术模仿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无显著影响;(2)在发明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中,非政府科技资金的产出弹性高于科技财政资金的产出弹性;(3)在发明专利这种技术创新活动中,科技财政资金与非政府科技资金有一定显著的替代关系,但从总体效果看,加上政府科技财政支持的产出弹性高于仅只有非政府科技资金的产出弹性;(4)非政府科技资金在发明活动中的产出弹性低于其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技术模仿活动中的产出弹性;(5)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高于科技财政资金和非政府科技资金的产出弹性;(6)从短期看,代表技术创新的发明过程呈现报酬递增特征,而代表技术模仿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活动呈现明显的报酬递减特征。但从长期看,则均呈现出明显的报酬递增性质,且发明活动具有最突出的报酬递增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产出水平较低等问题。应以产业理念谋划科技发展,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地区创新体系的一部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对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首先得出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绩效分析的影响因素,之后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绩效水平,本文提出了建立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0,(18):F0003-F0003
鲤城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大转变”、“四个致力”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鲤城自主创新能力为途径,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宴施项目、创新、服备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37):F0004-F0004
地方新政解读奖励引导科技创新市场化随着浙江省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人才引进的速度在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浙江省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已经达到850亿。从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始,至今已有820多个创新载体在浙江生根发芽,同时也带来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2013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浙江省代表团收获喜人。  相似文献   

11.
沈丹  勾鑫晔 《科学咨询》2009,(20):23-23
科技自主创新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国家和集体的政策扶持及各项配套扶持,社会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配套和开发.因此,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应作为政府长期的一个工作战略,科技管理部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力争实现人才兴渝,科技兴渝,创新兴渝,发展兴渝.  相似文献   

12.
万钢 《科学咨询》2007,(23):1-1
当前,我国科技工作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形势好,机遇大。一是中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科技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三是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给科技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科技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评价指标设置一个地区的科技能力,可以从科技实力基础和科技投入产出转化水平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据此,选用以下科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科技自主创新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国家和集体的政策扶持及各项配套扶持,社会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的配套和开发。因此,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促进科技自主创新,应作为政府长期的一个工作战略,科技管理部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力争实现人才兴渝,科技兴渝,创新兴渝,发展兴渝。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将金融科技引入自身日常经营中。借助先进的金融科技,银行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文章首先从金融科技投入、金融科技发展规模以及金融科技应用3个层面分析XY银行金融科技的使用现状,然后建立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提出利用金融科技提高XY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新网络要素及其协同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科技创新绩效是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因此关于科技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但很少有学者从协同理论视角实证分析区域创新网络要素及其协同对地区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文章运用协同度模型测度了各省级区域创新网络要素间的协同能力,并实证分析了要素及其协同能力对各地区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区域创新网络要素间协同度、科技创新绩效呈改善趋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创新主体素质、金融机构及技术中介服务水平、政府支持力度、知识转移与应用效率及创新要素全面协同对地区科技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硬环境与可测量部分的软环境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10%的水平上其作用是显著的。创新文化的地区差异性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强。最后,提出了相应策略建议。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区域创新决策者提供启示,为其采取相应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经济带已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沿海产业基地将形成一批新型产业,这块土地上必须摆放综合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产业项目。沿海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实现沿海经济发展目标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咨询》2008,(5):I0001-I0001
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八项任务的第一条,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敢地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和责任,坚持自主创新,把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影响科技监督能力提升系统的动力机制、运行规律、关键要素及要素间的反馈关系,构建科技监督能力建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依据系统运行特性构建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直观地展示系统关键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系统的影响,最后借助计算机建模仿真展现多种要素投入方案下的科技监督能力增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监督能力建设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地加大某方面投入或简单的均衡投入均非最优方案,在实际决策中须根据滞后性等要素特点合理配置资源,以得到最优的产出效果。此外,在实际决策中还需考虑到系统运行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防止边际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发展对于拥有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才的储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