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彭锋 《天津社会科学》2015,(1):150-155,163
在两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中,艺术哲学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思辨的艺术哲学时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是实证的艺术哲学时期,20世纪中期以来是分析的艺术哲学时期。作为学科形态某些阶段的艺术哲学已经成为历史,但作为研究方法它们在今天依然有效。不过,无论从学科形态还是从研究方法来说,这三种艺术哲学都在西方的范围之内。在西方艺术哲学的第三个阶段即分析的艺术哲学中展现出来的开放性,使得中国和其他文化传统中的艺术思想可以介入其中,一种跨文化的艺术哲学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最早发生在英国.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哲学主要是在古典经济学、功利主义伦理学和进化论等科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并与之融为一体的实证主义运动,它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后一阶段的哲学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输入的德国唯心主义,以及由此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绝对唯心主义运动.这两个阶段的哲学发展都处于从近代到现代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不是与其“即时批评”的发生结伴而行的产物,而是中国当代文学在被“学科化”的进程中逐步完成了其“历史形态”的塑形.。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可视为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属于第四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有关中国当代文学的时段划分、经典指认、现象选择、历史叙述等方面,不仅与时代的修辞语境关系密切,而且也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复杂变化的典型“镜像”。  相似文献   

4.
《江苏社会科学》2004,(3):240-240
苏州大学方汉文教授承担的200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外比较文论和批评的历史阶段与类型学研究”,在发表多篇重要论文的基础上,推出重要中期成果《比较文学高等原理》,由南方出版社出版。该书入选2003年江苏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全面总结中国与世界比  相似文献   

5.
本书的首篇介绍 C理论的基本内涵,指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阶段性、层次性、系统性、目标性等特点,管理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第二篇阐述了C理论的管理模型,并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进行了综合。第三篇讨论C理论与东西方管理。第四篇探讨 C理论的管理境界。作者提出要建立中国的管理哲学。作者还对决策过程作了哲学分析。决策可以说是管理中的一种预测行为,也是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篇末谈到了二十一世纪企业管理策略──858工程。  相似文献   

6.
重庆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张翼星先生编著的《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以下简称《命运》)一书。该书分正篇(列宁哲学思想与当代现实)和附篇(国外学者对列宁哲学思想的若干评论)两大部分。正篇由10章构成,前9章的内容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列宁主义总体问题。作者着眼于社会主义实践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现实,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估、列宁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遗产的考察,以及对列宁主义的国际性和民族特色的分析,揭示了列宁主义的思想实质。第二部分是关于列宁哲学  相似文献   

7.
唐·陆宣公(陆贽)奏议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公务文书的典范,是封建国家统治人物理财、理政的思想指南,加强封建政权建设的谋略库。当前研究奏议,国外已有人初设“奏议学”从若干方面有所涉及,国内学术界对此亦颇为关注。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就教于方家。陆贽奏议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人对于现代化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由“四个现代化”转变为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一个包罗宏富的转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革命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中,“现代化范式”可以将革命史的内容包含其中,与“革命史范式”相比,“现代化范式”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实际情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可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10.
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的区别 通常我们把历史认识分为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两个层次。如:考察秦代修筑长城的具体经过,是历史事实的认识;考察秦代长城修筑的历史意义,则是历史价值的认识。历史事实认识与历史价值认识的区分依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12.
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13.
从"破体"到"失范"——当前中国散文文体的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14.
书话散文创作在周作人的中后期散文创作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隐藏着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两个主题:"爱智"与"别择".这两个主题的贯穿与发挥,造就了周作人书话散文的独特魅力,也开出了20世纪主流散文之外的另一支脉,使得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苏联出版了一套辩证法史丛书:《古代辩证法史》、《14—18世纪辩证法史》、《辩证法史·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史》马恩阶段一书作一些评价。此书由罗森塔尔主编,出版于1971年,全书分三篇,十四章,围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重阐明两个问题:一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二是详尽分析《资本论》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约合一半篇幅)并论及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范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重要成就,是全面地有意识地制订了作为发展理论的辩证法,它是由康德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百年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社会心理学学科理智力量的逐渐累积以及它在科学共同体内地位的逐渐上升,而不是学科内学派的更替或研究主旨的变换,我们可以采纳一种更为合理的学科历史发展的整体观.而把社会心理学的百年历史确定为依次更替的四个发展阶段:学科成形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初):学科合法性的建立(20年代至30年代):战争及战后的飞速发展期(4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学科自我批判意识的兴起,它以所谓的“社会心理学危机论”为先导(60年代末至今).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是中国哲学本身的一部分,这种研究不仅表现为学理上的探究,还表现为对西方哲学的运用,以及中国哲学对其自身历史与原理的解释。按照中西文化交通史的内在节奏,西方哲学的中国化乃至整个西学中国化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明清之际(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晚清(19世纪下半叶)至上世纪70年代末;上世纪70年代末迄今。这三个历史阶段之间的中国学术思想和西方哲学本身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第一阶段,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交互格义"以互为镜像为结果;第二阶段则是在理解与解释的前提下系统绍介、研究西方哲学,以西方哲学为准绳重新区分、整理、解释中国的传统学术思想,建构学院化的现代中国哲学系统;第三阶段则是走出反向格义阶段,通过对传统中国哲学的重新诠释,构建当代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78年前,1978-1990年,1990年后.对于这段历史,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法,如有的学者把这段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教科书哲学、教科书改革哲学(以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出发点)、后教科书哲学(以原教科书为背景提出问题);有的学者则分为四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类哲学;  相似文献   

19.
当元、白新乐府运动和韩、柳散文运动放出了熠熠光芒后,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相对地沉寂了一个时期,没有出现什么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潮。直到公元九、十世纪之际,文采斐然、引人入胜的司空图的《诗品》和提倡“韵外之致“的其他篇章,才重又为理论批评史开了新页。就在九世纪中期,约当唐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四代,也就是在这一个理论批评界一时比较沉寂的阶段,李商隐的反对拘挛  相似文献   

20.
李殷 《东岳论丛》2022,(1):80-88
唐人在遵循《文选》诗、赋、文序次,"诏令"位列"奏议"前的义例基础上,对"奏敕"文献的卷目设立与编次进行了调整.《权载之集》首次设立"奏议"独立类目,《白氏长庆集》则将最直接凸显官僚士人立言垂世的献书进言奏议放在了"奏状"类文献的首篇.进入宋编唐集视野,以宋敏求整理《李卫公别集》与《颜鲁公集》为例,"奏议""表章"类文章占据"文"类文献的首要位置.又宋编《元氏长庆集》与《唐文粹》总集,"表状"类文献调整至"制诰"类文献之前.通过考察唐人文集中"奏议"文献在类目设立、首篇意图、卷次调整等层面在唐宋时代的变化,呈现唐宋士人对奏议文献政治内涵重视程度逐步加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