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挑战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管理客体的复杂化,对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基于传统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性,社会管理必须走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之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董根洪 《学术交流》2006,(12):26-30
先秦儒家与道家都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和谐思想。儒家所持的是仁礼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而道家所持的是自然和谐型的社会和谐思想。在二者都追求和谐社会,都把统治者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这一共同点之外,在关于和谐社会的性质、内容与走向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等问题上表现出更多的不同点。相比较,儒家的社会和谐思想体现出更多的积极意义。尽管二者在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特征上与现代社会的和谐不同,但儒家和道家社会和谐思想中重视民心民意、重视经济利益关系的和谐、重视思想道德与制度关系的和谐等许多观点,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废名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很深,他的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废名的小说在表层上呈现出支离破碎的画面特征,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表层风貌。在精神内核上,废名的小说也传达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荒诞、虚无、孤独等鲜明的现代感受,在精神指向上和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感受是相同的。在创作方法上,废名也大量采用象征、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义务观念的现代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是与权利相对应的最基本的法律范畴,是对权利的承诺。义务的本质特点与外在表现是主观自愿,而不是外在强制。义务的自愿性既是主体自律的现实表现,也是社会自治的心理、理论和制度根源。它为社会自治和自愿性组织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前提,也为现代经济学尤其是契约经济学提供了法律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杨少波 《社科纵横》2009,24(2):150-152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多元社会思潮共同表现出的性质上更具有隐蔽性。内容上更具现实性,传播渠道上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等突出特征,大大增加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影响的强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引导大学生科学爱国、理性爱国,需要我们在分析社会思潮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着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在这一点上,当前社会学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是引人注目的。在1991年第三期的《社会》杂志中,就涉及了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社会公平问题”、“农业问题”、“拐卖妇女问题”,以及禁而不止的“六害问题”、“吃喝风问题”等等,但是,社会学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就此所作的对策或建议却往往是“可望”而“难及”,其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社会学文章对问题的分析可谓精辟、全面,入木三分,但成果建议却表现出肤浅、苍白无力,理论上可以讲得通,对实际生活的指导价值、应用价值却很小。《社会》杂志上有篇《吃喝风屡禁不止探源》的文章,深刻而全面地对吃喝风作为一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了探源诊断,“诊断的目的在于疗救”,该文从现实出发,从党和政府这些年狠刹吃喝风的经验教训出发提出三条对策。这三条对策,理论上完全可以得出,但实际上有多少可行性?且不说对吃喝风专门立法有无可能,就说对吃喝风立法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该文提出的对策表现出理论与实践应用上的脱节,操作性太小。  相似文献   

7.
社会网络分析在非政府组织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界长期忽视其中宗教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的"社团革命",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也通过国际社会网积极地介入国际事务。它们的组织性使其表现出与世俗组织相似的网络参与特征,但其宗教性却使其表现出诸多的独特参与模式。对于某些自由派的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来说,即便是政治机会结构缺乏时,它们也越来越主动、频繁地借助整体网和局部网的角色转变直接介入国际政治事务。它们的宗教性既是其作用优势所在,同时也是其局限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西方来华传教士将基督教平等观念带入中国,与当时实学思潮相结合,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现在新的伦理观、价值观、政治观涌现,也表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城乡中小学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幼教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能力也得以更新和提高,大大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各地都针对硬软件设施、教学理念、管理思想、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农村的幼儿教育表现出严重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也致使多数学生家长表现出对学校幼儿教育工作的不满.  相似文献   

10.
李卿 《探求》2005,(Z1):88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各阶层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主要是指社会的各个 群体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整个社会能够表现出一种公正的状态,社会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第二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情感与集体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晖临  潘毅 《社会》2014,34(4):1-24
本文基于一个工人的口述和笔者在深圳和东莞的田野调查资料,集中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自我认同、愤怒以及集体行动,并试图把第二代农民工的研究纳入马克思阶级形成的理论视野,将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等通常归属于认同政治的主题与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等阶级分析的传统主题结合起来,以凸显认同政治研究在马克思阶级分析中的价值。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源自生产关系,当在生产关系中的利益对立无法缓解和消除时,我们看到认同政治不仅不会遮掩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反而会因为在农民工那里所引发的主体分裂和负面情绪,直接成为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员力量。  相似文献   

12.
李丁 《社会》2014,34(4):91-118
本文将农民、农民工以及已经获得非农户籍的“新市民”的“农民子女”作为分析对象,以农民子女跨越城乡二元系统的市民化进程来透视中国社会系统的开放性与社会分层流动机制。基于CGSS调查数据等资料的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职业非农化水平快速提高,但身份市民化机会长期保持不变,两者之间的断裂日益扩大。这种断裂不仅表现在水平上,也表现在分配机制上。职业非农化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教育的作用相对弱化,家庭背景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而户籍非农化(身份市民化)因升学之外的传统途径不断收缩,教育成为影响户籍非农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保持了有限的户籍非农化机会在农民子女间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关注点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模式”下民营企业的效率机制产生的来源是什么。关于企业的效率机制历来存在两种解释路径:来自企业内部的制度优化和由地方政府及地方市场提供的支持资源。本文考察了这两种解释路径在不同规模企业里的适用性,并提出两种解释路径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它们对不同规模的企业有着不一样的适用性。文章对制度化产权和家族管理模式、理性化的企业运作、源自政府的支持对企业效率的实际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Assistance legislation in Germany is not viewed as being effective because imports seem to be an interior source of displacement compared to productivity change and are not therefore the prime cause of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Moreover, programs aimed at specific individual industries do not seem warranted, as they operate to delay necessary restructuring, can easily turn into disguised or open protection, discriminate against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and provoke retaliatory measures abroad.  相似文献   

15.
柳建坤  许弘智 《社会》2019,39(2):133-159
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城市本地人排斥进城农民这一问题的发生机制。通过剖析经典利益威胁假说,依托冲突理论以及中国的现实情境,本研究考察了市民与政府关系的演化及其对排斥进城农民的影响。通过对“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获得以下发现:(1)本地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部分源于其当前生活境遇的恶化,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过去的利益受损经历以及对未来社会地位变化的悲观预期;(2)本地市民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不满,会降低其对进城农民的接纳意愿;(3)在本地市民中,遭受利益损失的“失意者”对进城农民的排斥态度显著受到其对政府行政能力不满以及政府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低效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了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意愿中存在“替罪羊”机制。  相似文献   

16.
赵延东  胡乔宪 《社会》2013,33(5):144-158
个人社会网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诸多研究的验证。研究认为,社会网络能推动人们的健康行为,从而提升健康水平,但这一影响机制尚需经验研究的支持。本研究利用一项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检验了社会网络对“母乳喂养”这一健康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母亲社会网络中强关系比例越高,越可能在新生儿成长的早期为母亲提供实际的帮助和社会支持,从而提高母亲提供母乳喂养的可能性;她们的社会网络中如果有医务人员,能更有效地传递相关知识和信息,也可提高母乳喂养的可能。因此,社会网络主要通过提供社会支持与信息来促进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居委会的社区权力及声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学勤 《社会》2009,29(6):22-38
在中国城市社会变迁的转型时期,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权力与声望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南京BX区61个社区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及分析表明:居委会目前的社区权力结构中仍以政府赋予的行政权为主,而在社区居民对其期待颇多的自治权、协管与监督权、突发事件处理权等的运用方面,居委会并未拥有足够的资源存量;社区其他营利及非营利组织在直接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的过程中多少瓜分了居委会的权力,从而影响了居委会的声望,并且随着社区居民群体在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的进一步分化,居委会在不同社区成员中的权力与声望呈现差异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debt management and its consequence for the control of base mone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 (Belgium). The study compares the effects obtained from a small theoretical model with the results of a larger empirical model.The theoretical model focuses on the financing of government by money operation, on the bond rate, an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rve of the Central Bank.The empirical model is a medium-term one, including the demand and the supply sectors of the economy and permitting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real and financial variables.The effects of an endogeneous or exogenous debt management have been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odification in the public expenditure, the world trade, and the discount rate.  相似文献   

19.
龙书芹 《社会》2009,29(6):39-59
本文以666份对南京企业员工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了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职业流动问题,揭示了影响其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他们在以单位所有制性质为区分的劳动力市场格局中的流动趋向。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机会结构的转变是企业员工职业流动的主要推动力量,而伴随着社会转型而改变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则为他们的职业流动制定了游戏规则,个体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仅仅是这些游戏规则之下的筹码。因此,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职业流动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非常有限的“自主选择”,换言之,这是一种身不由己的“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a sustained emphasis that appropriate responses aremade to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need, recent policy documentsexpress a concern about the high thresholds for receipt of children’sservices preventing many high-need families from accessing help.Where this is the case, families are liable to have to fallback on their own resources.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how dothese families, particularly mothers (frequently the primarycare-givers), cope? Locus of Control (LoC) has been shown tob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confidence, and capacity, ofindividuals to respond to their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focuses on applicants for children’s services who didnot meet the thresholds for service receipt, focusing on theircoping strategies in the light of the LoC of the women. Thefindings show that LoC did have an impact on coping strategies,and, in particular, points to the greater likelihood of avoidancestrategies in those with an external LoC and of stress underminingActive Coping by those with internal LoC, in the absence ofservices. These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prevention, recentlyconceptually extended to include activities by the families,as well as the provision of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