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法制建设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政党领导的法制化,法治观念的普及化,政府和社会在法治建设中的协同化是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确立法治建设的目标模式 ,需要制定并及时调整法律发展战略 ,需要走“政府主导推进型”的法治道路 ,同时需创造实现法治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 ,同时具备法律至上、权力制衡、保护和尊重人权、法治正义和司法独立及坚持党的领导等基础要素。建设社会法治国家的过程也就是完善其各种条件的过程 ,邓小平的法治国家思想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评《甲申文化宣言》的学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申文化宣言》的发表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件事,但《宣言》的学理基础中值得商榷的问题甚多。文化中的不同因素分离论和文化多元论是最值得商榷的两个问题。前者是“中体西用”论的翻版,与文化必须作为受统一的内在精神支配的整体存在的本性相悖。后者则是对自尼采以来流行至今的多元论的附会;其产生的学理上的原因是由于缺乏文化形态学的观念,同时也是由于对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城市化,既是目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必须建立一个以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镇为战略目标的农村城市化立体经济网络体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标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制订一套优惠政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卫设施,促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乎能否创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导师何萍、李维武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1 0月版,以下简称《探论》)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问题,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刻地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7.
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和社会演进型法治道路各有其合理性和局限。独立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力的制约力量,因而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国家和社会在法律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我国法治化道路应当是国家和社会双向互动的发展模式。国家应当通过法律制度的变革积极促进市民社会的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中国已进入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国家与社会已经形成相互独立的状态,但是仍然以国家为主导。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国家建设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从强调国家权力建设到国家能力建设。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司法领域出现的司法能动主义,彰显了权力间的扩张和越界,司法权已经受到其他权力的侵蚀,而迫切需要得到加强。强调司法权力的加强,并非是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强化,而是相对于横向的、其他国家权力的强化。而且这种强化更多是对国家能力的强调。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发展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门学科对发展研究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也是前所未有;因此,要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委实是件不易的事情.杨亮才同志的新著<发展的选择>(东方出版社2000年8月版)一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以人的选择为视角,对社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提出了一些颇有创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法治国家具有内在适应性。构建和谐四川必然坚持走法治之路,必须要求依法治国、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宋代的湖湘文化,经过连绵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于湖湘大地。成为华夏独具特色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湖湘文化的孕育与熏陶下,湖南人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近代与现代史上,湖南人更是独领风骚,在时代的舞台上演出过惊天地、泣鬼神的活剧,涌现了无数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切不仅令世人刮目相看,也让湖南人颇为自负。诸如“吾道南来,原本是濂溪一派;大江东去,无非是湘水余波”,“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无湘不成军”,“唯楚有才,于斯为甚”之类的话广…  相似文献   

12.
法治 ,源于人的感性生命的需要。传统中国儒家否定了人的感性生命的合理性 ,因此法治无由产生。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 ,传统中国的人治社会逐渐转变到了现代法治社会。由于法治在现代社会己受到相当重视和强调 ,本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强调法治何以在西方能够落实而在传统中国却不能的原因。本文认为 :法治的落实 ,必须以人的智性心的开发为前提和基础 ,这是传统西方的经验。传统中国 ,以道德涵摄一切 ,因此智性心开发不出 ,法治无由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中,中西方国家都存在法官裁量权,但中国法官裁量权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其实,法官合理行使裁量权,能够克服法的局限性,实现正义,维护秩序,促进法治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是我院农业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根据农林牧渔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前提,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为重点,以精品课程为目标,实施《实用植物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内容实用化和综合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化和教学管理项目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效显著。2005年被评为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经过两年多的继续建设与实践,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文学正在走向自身,其审美品格正在日益为人们所注重。随着审美意识的觉醒和高扬,作为新时期文学的一种重要素质,文化意识也在觉醒之中,它大大拓展了作家们的艺术思维空间,成为一种值得重视的艺术追求。文化意识包含了作家们大都具有的政治意识,然而又更为开阔和博大,大凡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非理论形态的生活方式、风俗习尚以及其它种种上层建筑,都在它的涵盖之内。文化意识的觉醒,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审美意识的观照下,有可能把文学引向一个新的层次。文学创作透过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神话记载,但中国人对神话的研究却是始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在此之前,中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神话,其态度要么“子不语”或“搜神”、“括异”,要么投入到现实的功利主义的利用之中。按西方人的理解,神话是宗教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但它是一种与历史文献、宗教典籍、神学作品不同的叙事。宗教是人们建构社会的一项活动,是人们用神圣的(理所当然)方式确立社会或世界秩序的稳定性。神话在宗教的框架下呈现其自身并发挥其功能,神话的内容是与建构社会相关的。一般说来,神话包括神的谱系、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的事迹…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两千余年来,它以精湛深邃的思维方式与独特的结构框架,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传统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成为推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由著名哲学史家朱伯昆山先生主编、任继愈先生作序的《易学智慧丛书》,是一套着眼于从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易学的特色及其价值的大书。在本丛书中,由易学著名专家萧汉明教授撰写的《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书店2003年6月版)一书,对传统医学中所蕴涵的易学智慧,作了精到的阐发,为人们了解中医的本来面貌、为中医从巫术的丛林走向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和发展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世界历史状况和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最终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社会发展道路,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再返《生死场》--评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篇章,其创新与偏颇之处都相当具有典型性,在"重返<生死场>"时又陷入了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与女性主义话语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仝志敏同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公务员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一本难得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公务员基本知识的好教材。 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步骤。作为一项改革措施,其成败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且与亿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