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代占梦小说导源于古代的占梦术和占梦小说故事。唐代占梦小说分为占梦小说、梦告小说和感应小说。战国时期《汲冢琐语》是一部“古今纪异之祖”、“古今小说之祖”的作品,记叙梦验是其重要內容之一。作品所描写的离奇古怪的梦象、穿凿附会的占辞和梦验,构成了占梦小说最初的内容。唐代占梦小说多半袭取了这一类故事的占梦內容和叙事结构。通过对这两者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唐代占梦小说导源于《汲冢琐语》一书,《琐语》是唐代占梦小说的雏形。而这种观点是对现有梦文学史研究只把诗歌、诸子散文、史传等看做梦文学起源的观点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中国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不可忽视中国小说创作的研究;而研究中国小说创作思想则不能不重视中国小说的序跋(包括弁语、凡例、后记等)。中国小说的序跋不仅仅是对一部作品的诠释和介绍,而且往往从更高的视点上对小说这种在千百万群众中流传的审美艺术形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的序跋是和中国的小说同步发展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小说观是存在于作品和批评中的对小说的基本看法。中国古代主要存在两种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粗陈梗概、依实照录、教化劝戒的正统小说观, 一种是主张虚拟和娱乐的通俗小说观。它们虽然在小说的功能、创作方法方面相互对立, 但在根底上它们又是相通的。一个实中有虚, 一个虚中含实; 一个教化兼具谐谑, 一个娱心亦且劝善。这两种对立同一的小说观既反映又规定了整个古代小说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学界普遍认为新时期意识流小说是外来文艺思潮影响的产物,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进行观念移植、技巧模仿的结晶。在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研究中存在着"西化"倾向,新时期意识流小说应该有两个"源头",一是西方意识流文学,发挥着外来因素的启发和诱导的作用,决定了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名称和表述方式;一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资源,影响了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内容和实际,是新时期意识流小说产生的内在依据和土壤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外小说林》是近代著名小说家黄世仲兄弟辛亥革命前在广州———香港创刊的一份文学杂志 ,它包括其前身《粤东小说林》(1 90 6 )、《中外小说林》(1 90 7)和《绘图中外小说林》(1 90 8)。该杂志刊登文学理论、小说、通俗文学和翻译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革命倾向 ,它比内地曾朴等人创办的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之一的《小说林》还要早一年。由于《中外小说林》主要是在香港出版 ,内地馆藏甚少 ,且不是全部 ,因此该杂志长期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本文就《中外小说林》的沿革、内容作了准确的介绍和评论 ,对版面格局三大块 ,即小说理论、小说著译 (包括创作小说和翻译小说 )和俗文学的主要观点、思想意蕴、艺术成就及其意义作了钩玄提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古小说是指汉唐这一历史时段中的文言小说,它是汉唐社会、文化的产物和表现,其文类特征具有一定的同一性,而与宋元小说的面貌大不相同。古小说名义、界限的确立以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不但可以为文言小说研究提供理论参照,也可以由此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以西律中。以西律中的古代小说研究造成了古代小说概念和观念的混乱,并建构了一个不符合古代实际的小说史。古小说研究倡导一种还原和贴近历史的小说研究,希望遵从古人的小说概念和观念,重新建立符合古人小说观念和历史真实的古小说史和古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7.
小说评点作为一种文学批评形式,在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它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批评样式,也是一种融批评鉴赏、理论建构、文本增饰和形式修订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这一特性使小说评点在中国小说艺术史、小说理论批评史和小说传播史上同时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对于小说评点的研究也便要以一种综合的观念来分析其价值体系。小说评点的价值体系有三个层面:文本价值、理论价值和传播价值,这三个层面构成了小说评点价值的综合形态。本文只就小说评点的文本价值作一清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主题的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的迅速发展,启示了作家、评论家对文化小说质的规定性和内蕴的差异作全面思考。文化主题小说有许多层次和内蕴,文化形态小说是其中重要一种。关于这个话题既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实践的。而我的关于文化形态小说的话题,是从甘肃小说家柏原的创作切入的。一、从文化批判小说到文化形态小说的转变曾有评论家认为,文化主题的小说,是作家以自觉的文化意识去观照人类社会生活,从主观上力图表现  相似文献   

9.
小说观是指作家对小说文体创作的认识。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绚烂期 ,比较分析《三国志演义》到《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作家的小说观 ,可见作家越来越摆脱史实而走向虚构想象 ,越来越摆脱英雄传奇而走向百姓世俗生活。小说是一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文体。读者的小说观并非和作家的小说观一致  相似文献   

10.
蔡毅在《思想战线》1987年第5期撰文认为,新时期文学在十年中大的裂变发生过两次,一次是1979年、1980年,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分裂出非现实主义文学,如意识流小说和朦胧诗,一次是1984年底至1985年以来,文学的变化不仅在形式、技巧,而且在观念上也有别于以往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乃至于评论和理论,真正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学态势,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新花蕾。如小说中产生了心态小说、纪实小说、报告小说、荒诞小说、寻根小说、魔幻小说等各种新试验小说。传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反映论、阶级论、本  相似文献   

11.
小说创作与名誉权侵害刘尔明小说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叙述描写,反映多方面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艺术想象、典型化是其主要创作特点。小说分类众说纷纭,但依据“是否虚构”把小说分为两类——小说与“非虚构小说”,为司法界与文学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把通俗小说基本上等同于白话小说 ;一是视通俗小说囊括全部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这就带来了概念和研究上的混乱。考察白话小说的文人化和文言小说的通俗化轨迹则发现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既不等同于白话小说 ,也非涵盖所有古代小说。判定小说的雅俗分野应考虑到作家的创作动机、作品的传播范围、读者的文化审美水平等综合因素。通俗小说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以娱人为目的 ,审美上追求世俗化 ,传播方式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13.
小说理论、小说观念的调整是造成民初小说创作面貌迥异于清末的重要因素。表面上看,这一调整似乎只是传统小说观念的回潮,但它以世俗化、趣味化来调解清末小说的政治化、功利化,实则是走向世俗艺术的一种进步,也是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桂起 《齐鲁学刊》2001,1(5):123-126
五四时期的写意小说是体现着中国现代小说诗化革新倾向的另一种小说体式。写意小说以意绪或情趣为内容表现的核心,以写意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现代小说中显示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从体式类型上看,写意小说最突出的特征是其叙事内容的诗化倾向和描写方式的写意性。写意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出现,显示出现代小说艺术素质的改变和小说审美意识、文体意识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一) 小说文体研究实际是叙述语境、语言、结构、方式、观点等的审美研究。古典人情世态小说是在神话故事、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等中国小说的演变过程中,一种独特主题类型的小说形式。它与宗教文化的联系和情结,在主题原型方面最有密切联系,拙文已有论述。然而,作为独特的小说文体,宗教精神对其思想主题的渗透,也必然影响着它的叙述模式和语境、结构的形式。譬如,宗教意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与其小说说教化、历史化的情节模式;阴阳五行说与其小说“二元互补”的叙事结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世裕化、非理性化的倾向与其小说叙述方式的变更、调整等等。清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无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人情世态小说自身变革的过程和审美的价值;甚至,更具有中国小说自身演变规律性寻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奇幻:中国小说艺术的传统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实录是我国小说艺术的传统,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我国实最小说确实是源远流长,但一般来说,它的源头是六朝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而奇幻,它的源头却要上溯到上古神话传说,中经六朝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讲史故事和神魔小说以及清代侠义公案小说,一直到今天,真象一条理不清、斩不断的红线,源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农村通俗小说文体 ,是毛泽东以民族形式为本位的文体观实践的产物。通俗农村问题小说、通俗农村抒情小说和章回体战时小说是构成这一文体的三种样式 ,以各自的审美特征体现着新通俗农村小说民族形式的丰富内涵。这一文体创造体现了从群众化到民族化的基本规律 ,但在具体途径上却表现为两种相反相成的艺术化过程 :新文艺小说文体的大众化、民族化过程和传统旧章回体小说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写作的雏形构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期出现的小说,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小说,只初具小说规模,作为小说文体来说,它还相当幼稚,极不成熟。郭箴一认力:“汉魏六朝实无小说,只有一些零碎的笔记,可以勉强算作小说。”①刘大杰说:“我国六朝时代的小说,还没有成熟”②这一共识说明,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是一种雏形小说。雏形小说是指  相似文献   

19.
小说评点不仅是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一种主要样式,而且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独有的民族样式,为世界其他民族所罕见。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小说技法主要见之于小说评点。研究小说评点,对于研究我国小说、小说理论、小说技法和古代小说批评都是大有助益的。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唐人成玄英曰:“干,求也;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说,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于至道。字作‘县’字,古县字多不着‘心’。”这里的小说指的是与高言宏论相反的、没有什么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全古小说的编纂是对我国丰富的文言小说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和总结,富有科学价值。文言小说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含,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各个时期不同的方面和思想观点,同样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文言小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文言小说创作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魅力无穷,具有永久的审美价值。它对其他文艺作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整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是一种极有价值功德无量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