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讨沦,可概括为宽派、中派和窄派三种观点。窄派认为,马克思只把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看作生产劳动,没有把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算作生产劳动。中派认为马克思不仅把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而且把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算作生产劳动。宽派认为马克思把物质、劳务、精神生产的劳动都算作生产劳动。究竟谁对呢?从什么角度看才对?要回答此问题,必须了解马克思如何对范畴的质料和形态作对立统一的考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思想的扩展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将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从物质生产劳动适度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二是把创造价值的领域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三是把创造价值的要素从劳动要素扩展到非劳动要素。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拓展。科技进步条件下具体劳动形式的变化 ,虽然没有改变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本质性内容 ,但却引起商品生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 ,从而拓宽了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的范围 ,使它由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跨越到了广义的非物质生产领域 ,实现了劳动价值理论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  相似文献   

4.
财富是因稀缺而需要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对人类有用的产品,满足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是财富,满足精神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财富;具有物质形式的劳动产品是财富,不具有物质形式而以思维、活动的方式存在的劳动产品也是财富.在物质产品匮乏年代,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产品被忽视或被排除出财富领域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当今时代,非物质产品的财富性质不能被否定.生产财富的生产活动既包括物质性的活动也包括非物质性的活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关于价值创造的理论视域来审视,现代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趋于相互融合的态势.一方面,我国经济理论界乃至经济哲学界关于"什么劳动创造价值"问题的争鸣,使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不断地从物质生产领域向精神生产领域拓展,以至于将科技劳动纳入"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范畴.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哲学界乃至经济理论界关于"什么是科技劳动"问题的探讨,使科技劳动不断地从知识生产领域向现代经济社会诸领域拓展,以至于使创造价值的各种劳动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成为了"科技化的劳动"或"科技劳动".并且由现代经济社会之劳动方式的转变所呈现的新特征所决定,创造价值的劳动已形成"以科技劳动为核心"和"以准科技劳动为辅助"的新型生产劳动系统,以至于使传统的科技劳动和生产劳动呈现出一体化特征.这一研究,对于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不应以是否生产物质资料为界限,而应以是否能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界限,一切能够满足人们消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因此,他们提出教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教育工作者从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其中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现阶段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不应以是否生产物质资料为界限,而应以是否能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界限,一切能够满足人们消费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因此,他们提出教育也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教育工作者从事的劳动也算作生产劳动。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下面就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划分的标准及其意义,结合教育是否生产劳动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在满足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中展示了空前的力量,“劳动”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关注劳动经济功能的同时,学者们从物质生产维度对马克思的劳动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些学者们只强调了劳动的某一种生产形式,而忽视了劳动各生产形式之间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通过对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信息生产,以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交往关系生产统一性和虚拟劳动的论述,使我们能够多维度地客观认识、反思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理论讨论中,有着两大派,即宽派和窄派。宽派认为,生产劳动与生产的物质内容没有关系,凡是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①窄派则认为,只有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②两派争鸣,都以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论述为依据。因此,有必要深入讨论一下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概念,这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同属于经济范畴。但物质生产劳动与商业劳动相比,它们的对象、性质、任务、劳动的有效成果及其产生的对社会的影响,则各不相同。前者直接使用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各种生产和生活资料。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决定  相似文献   

13.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在社会历史领域对精神生产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他们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在它的指导下对精神生产作出了许多经典性结论。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写道:“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现在,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接着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完全把精神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生产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生产形式,认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无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已成为世界性生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职业妇女角色冲突理论和对策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妇女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冲突,是妇女解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它源于工业革命把妇女带到社会劳动的舞台,迄今未能得到理想的缓解,已成为当前妇女解放的主要障碍之一。一、角色冲突是妇女广泛参加社会劳动后出现的社会现象当历史发展到个体家庭时代,劳动便逐渐分解为社会劳动和家务劳动两部分。经过生理、体力的筛选,身强力壮又没有生养、哺育子女负担的男子,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地拉越来越重要,妇女逐渐退出主要生产领域转而从事家务劳动、生育劳动和一些辅助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分工的格局在历史上持续时间十分漫长,整…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劳动的生产性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下列因素具有决定意义:1)工作者加入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从而使作为社会生存基础的物质生产和其  相似文献   

17.
论物化劳动与管理劳动的不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化劳动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只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发生关系,而与抽象劳动无关,因而,它只被具体劳动转移价值,与价值形成和增殖无关。管理劳动是发生在共同协作生产全过程的指挥、协调、监督的劳动,它与直接生产工人的劳动一样属于生产劳动,而且是一种高档次、高水平、全局性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8.
许多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论文以及经济学说史教科书都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有两种解释,或者说亚当·斯密给生产劳动下了两个定义。(一)能为资本家生产利润、并直接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二)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我认为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不是两个,而是一个。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谈谈斯密给生产劳动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马克思对自由王国内涵的界定和得以实现的茶件的探寻分析出发,比较了作为“真正的自由劳动”的艺术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内在本质关系,指出其过渡的可能性,并探讨了自由王国与物质生产为主要内涵的必然王国的历时性和井时性关系,指出了自由王国的实质并不是对社会不同活动领域的划界,自由王国的实现就在于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对立的消除;就在于在扬弃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疑难部分之一。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不同意见的争论历经两次高潮以后,至今尚难统一。本文不打算对这一问题作全面的探讨,只想从哲学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希望能对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一、生产劳动的一般与特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一般与特殊这对范畴.作为生产劳动一般,离不开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离不开劳动者有目的的活动,更离不开劳动过程的结果—物质产品.其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由于这样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引申出来的,它存在于一切社会中,决不因社会的更迭而改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劳动一般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生产劳动,反映各自不同的经济关系,具有各自不同社会的本质特征,人们称它为生产劳动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