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方位词是语义名称而非词类名称。方位词指的是一类以方位语义特征聚合并用来表达空间关系的专职词语,可以归入“定位词”和“方位名词”两个词类。方位词依据语义特征而类聚,语义层次不同,所对应的方位词的范围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位词“上”相关研究之董理与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语言学界发表了不少有关方位词"上"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学者们对"上"及相关语言现象的热切关注。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及时总结十分必要。本文从方位词"上"的典型与非典型意义、方位词"上"的空间定位、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方位词"上"的自由与黏着用法、方位词"上"、"下"使用中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方位词"上"对单双音节词语的语义选择等进行了董理与讨论,以期为后来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着"的介词用法是中古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在介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出"着"的虚化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等几个阶段。唐代以后介词"着"的功能在北方话中逐渐萎缩,不过"着"的介词用法,在有些方言里还有所保留。  相似文献   

4.
"一边"作为并列连词在汉语中很常见,同时也可以作为方位词和副词来使用.分析连词"一边"在"一边……,一边……"结构中的用法,从"一边"作为连词、方位词和副词时所表达的不同语义等方面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汉语词典语料全面梳理汉语"西"历时词汇演变背后的概念隐喻,同时对比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基本类比,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概念转喻和隐喻是最主要动因。因为汉语方位词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汉字的同音假借以及有别于英语的传统典故,英汉语方位词"西"在具体隐喻词条上各自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形象和多样的认知对比。  相似文献   

6.
论“上”型方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科技英语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上”型方位词进行其图式映射分析,结果发现表示一个意象图式概念的“上”型方位词能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认知语言学关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素也应该讨论其配价问题。“副”作为一个一价语素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外延意义趋于虚化,内涵意义有类化倾向。“副”语素在构成词语时可以作为前置语素,也可以作为后置语素,特定语境中的“副”还可以省略。“副”语素与其他语素的语义匹配有组合和融合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中偏指代词"相"的使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韵律句法理论,对中古汉语中使用普遍的表示偏指的"相"字作了分析,指出"相"字结构的使用是为了使语义重心出现在句子的普通重音位置上,即把已知的熟悉的宾语省略,使动词的语义得以突显.  相似文献   

9.
罗竹风的《汉语大词典》中的抽样语料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汉语方位语素“东”的历时词汇演变.将汉语方位概念演变背后所隐含的汉语概念隐喻与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中的基本类比进行比较互证后,可见英汉语方位词的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然而汉语的方位认知有比较鲜明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现代汉语摈弃了许多古汉语中带有唯心主义色彩的认知拓展,并且出现了基于中西方广泛认同的范畴概念带来的语义拓展,这也显示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对人们认知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古汉语副词“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汉语副词“更”语法意义比较复杂,既可表示转折或反诘语气,也可表示动作行为、情况反复、轮迭进行或出现,还可表示程度的加深;在语义指向上,副词“更”既可指向主语、谓语,还可以指向多个成分。在整个中古时期,各种用法的发展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以否定词在“把”前出现为正确,但是通过语料收集,发现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另一种以否定词出现在“把”字结构后、动词性成分前的否定形式,称之为否定后置的“把”字句,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却值得研究,有助于对“把”字句的成句规则、结构限制等方面的进一步规范。文章借助焦点理论,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入手,对这种否定成分后置的“把”字句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彝语有“金”“银”“铜”“铁”四个金属常用词,这些词可以指金属元素,又可以指价值?还可以和一些语素或词搭配指 颜色。 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彝语六大方言区四个常用金属词语音和语义的异同,并和藏缅语族其他亲属 语言进行比较,尝试对彝语这些常用金属词进行探究并对其词源进行探讨,同时将这些金属词与之对应的颜色词进行比较, 一方面揭示彝语方言内部一些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为亲属语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彝族在金 属理解上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偺、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指出其在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使用频率、语境、语用及相关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1方位词作为定位标记 1.0所谓方位词的性质问题,也就是“方位词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仅仅用“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来回答,固然也有比较直观因而在教学上使用比较方便的好处,但要作为方位词性质的概括就太模糊了。 方位词的特殊性质是通过它们的特殊语法作用表现的,并且与它们的特殊语义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要准确认识方位词的性质,最好的途径莫过于从它们的特殊语法作用入手,进而考察它们的特殊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一A—B”式成语,如“一言一行、一张一弛、一琴一鹤”等;主要是对“一A一B”格式成语的构成、语义组合类型以及格式的修辞特色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格式构成1、从语法性质上来看.构成A和B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方位词等.如:一手一足 一心一意 一龙一蛇 一板一眼 一朝一夕 一模一样 一薰一莸一丘一壑 一草一木 一字一珠 一步一鬼 一板一眼 一饮一啄 一唱一和一言一行 一问一答 一颦一笑 一举一动 一吟一咏 一步一趋 一张一弛一长一短 一悲一喜 一死一生 一上一下 一东一西 一前一后 一五一十一点一滴 一年一度从出现的频率上看,由名词构成的格式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再是数量词、方位词.  相似文献   

16.
方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比较特殊的词,本文从方位词界定上的分歧、定义、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方位词研究的特点,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方位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方位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语义研究和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方位词"里""内"是一对同义的方位词,它们的词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差异也在演变过程中慢慢显现出来.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最终的演变结果影响着这对同义方位词的使用,也决定了对它们对名词的选择.现阶段,在使用这对同义方位词时,到底是选择方位词"里"还是方位词"内",也应取决于其本身的词义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焦点理论出发,通过在最小对立对儿中鉴别工具短语"以"字介词结构前置和后置的功能和意义差别,以"易之以羊"和"以羊易之"为突破口,证明:"以"字介词结构前置时表"方式",后置时表"完成";"以"字结构的前置与"完成"语义标记的演进密切相关,而中古时期的相关语言现象验证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定量统计基础上 ,通过历时与共时对比 ,对《三国志》人称代词“之”和“其”的用法作了考察和描写 ,着重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二者在语法功能、格位分布和使用频率上的发展变化 :“之”主要沿袭上古用法 ,否定句中作宾语完全后置 ;“其”功能扩大 ,可作句子主语、宾语、兼语 ,作宾语和兼语可与“之”互用 ,呈现出取代“之”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句子表层结构的线性顺序不一定正确反映了语法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关系,同时对成分之间深层语义关系的认识也需要结合着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来分析.通过对一个特殊句式"我 把 你 这 NP"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分析进一步印证这一分析方法.从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共时平面上这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句子结构,没有交际层面的省略;从历时角度看,这个句式中的"你"与"NP"之间的谓词隐去了,从而否定了"我 把 你 这 NP"句式后面省略动词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