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但又有新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美好的生态环境看作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吸收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但又有其独特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人口、环境和资源现实的国情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生态社会主义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首次载入中央文件,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方向。它将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转变,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生态文明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态文明上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吸取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成果,而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主义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利润共享是生态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构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成看,生态文明包括了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本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方向,和谐是生态文明建构的实质,发展是生态文明建构的根本。面向生态文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突出整合效应,也需要突出创新效应。当前,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弘扬和谐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这一生态文明观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积极回应,更蕴含着丰富的世界意义。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等方面,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内在要求一致,生态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更加成熟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从纵向和横向双重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文化积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为理论传承,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为理论镜鉴.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逻辑,对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社会视角、自然视角、科学视角和价值视角,并以此为根本指针来认清我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我们要积极建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主体力量,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继而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恩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政治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态、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旗帜鲜明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层面着手进行,探索建立合理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3.
王宏斌博士的新作《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为研究视角,运用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将作者的思考深入到理论层面并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深入论述了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规律,全面分析了生态文明在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及其历史局限性与超越性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一些很具启发意义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从而揭示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生态和谐”是其核心价值观,因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具有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的力量,以生态的视角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发展的应然之举。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思想渊源以及国家层面的生态价值追求、社会层面的生态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生态价值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意蕴进行探析,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实现时代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应有之意,它反映并深层地折射出了人类整体和谐生存的目标与图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至少有三个维度:由先发展后治理转变为发展与治理并举的绿色发展;由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生命共同体"下的整体式治理;由运动式治理转变为制度化治理。当前生产力和生态技术的发展、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生态价值观的进步分别从物质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思想层面为贯彻落实生态治理新理念提供了必要条件。而贯彻落实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必须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通过制度建设确保"三大污染"攻坚战的胜利。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治理新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