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付春 《伴侣(A版)》2008,(11):39-39
正比尔·盖茨于6月27日正式退休了。世人都知道,盖茨是个富爸爸。因为他13次蝉联世界首富,身价580亿美元。按我们国人的正常思维,他就该把自己的公司让自己的儿女来经营,或者用自己的钱为儿女另行开办一个能发挥他们专长的公司,然后送他们一程。  相似文献   

2.
莫特 《伴侣(A版)》2017,(5):34-36
父母年迈,儿女并非不孝,然而,在赡养父亲还是母亲的选择中,3个儿女无一例外,均指向母亲.因为父母数年前离婚,离婚根源在父亲的过错,儿女为此不屑,亦为母亲抱不平.“爸,你有退休金,又已经再婚,赡养的事就不要来找我们了……”儿女厚彼薄此,老父该当何为? 对离异的年迈父母,儿女们如何赡养?赡养老爸与赡养老妈,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薄此厚彼行不行?选择性赡养,法律如何评说?  相似文献   

3.
1983年暑假,我们一家到西安旅游。这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规模宏大的“碑林”参观,那精湛的古代书法艺术使我们叹为观止,一双年幼的儿女也聚精会神地与我们一起观赏。这时,一个外国友人笑盈盈地走过来,拉着我的一双儿女向我比划着,旁边的翻译对我说:“这位是比利时朋友,他说你的儿女很可爱,想给他们照张照片。你看行吗?”我和先生当即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比利时友人便将两个孩子领到碑贴旁,拍了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4.
丁怪  燕燕 《老年人》2005,(4):22-22
3年前,与我厮守了66年的老伴突然撒手人寰。如果说老伴的死对我是致命的打击,那么,儿女接连而来的冷落,几乎将我推向崩溃的边缘。我是个80多岁的老人,一生养育了9个儿女。他们成家立业后,我和老伴又含辛茹苦,将他们的儿女带养大。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看到儿孙有出息,我们  相似文献   

5.
竞孝     
刘吾福 《老年人》2007,(1):29-29
我们兄妹5人全都住在城里。我是个退休教师,3个弟弟经商,也把户口迁到了城里,妹妹则找了个城里老公.好多年前就到了城里。父母养育了我们5兄妹,吃了不少苦,为了感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总是隔三岔五地回老家看望两位老人,要不就将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一段时间。但在乡下住惯的两位老人,总说在城里住不惯,  相似文献   

6.
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如今回家,物是人非,屋里空荡荡的,不禁倍感悲伤。母亲啊!您可听到了儿女的呼唤,您可知道了儿女的思念!母亲一共生育了11个儿女。她说,那个时代不搞计划生育,尽管儿多母苦,但她对每个孩子都视若自己的生命。1964年,出生不久的满妹云珍发高烧抽筋,父母多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来了,身为儿女,在这一天都满怀感恩的心,感谢母亲,但似乎用世界上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孝敬母亲就该为她做点事。让我们先来学学古人的孝母招数。  相似文献   

8.
父母与儿女的关系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血缘而言,父母与儿女是最亲的亲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缔造儿女的生命,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为抚养儿女遭了多少罪,如今父母年老,儿女该拿什么孝敬他们?儿女到底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孝敬父母?一封读者来信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志国 《老人天地》2014,(10):36-37
马老师: 您好! 一年前,丧妻多年的我和老杨又走入婚姻的殿堂。我们衣食无忧,还买了大房子,儿女也不反对。我们再婚后的一段日子,两个人都觉得年轻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平时为了工作忙碌的我们忘记了很多,忘记了表达情感的方式。譬如,细小地关心与体贴,或一声在意的嘘寒问暖。再或者,偶尔记得给家里一个电话,即使又是一阵烦腻的唠叨,父母都记在心里——儿女记着我们的。更或者,爱情。我们忘记了我们一直在用成功学里的标准来对待生活,人和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女性,似乎儿女心都特别重。在丈夫和儿女之间,一切都先紧着儿女。可儿女总有离开的那一天,陪伴我们到老的还是枕边的那个男人啊!一个女人在博客里写道:"除了我儿子,生活中任何男人都不值一提,他爸就是买一赠一的附属品,有了孩子后,他爸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0,(35):48-49
一个近百岁的老人,儿孙满堂却独居危房,她的儿女在哪里?每个儿女都理直气壮,每个人都忘记了老娘,老娘的最后一程谁来相送?  相似文献   

13.
正我早年离异,独自将一双儿女带大成人。由于年轻时劳累过度,我现在身体虚弱,并患有多种老年病,还请了一位保姆。我每月有3500元的养老金,不够药费和保姆费,难以维持基本生活。两个月前,我生了一场大病,以前的一点积蓄都贴了进去,还需要不少钱用于后续的康复治疗。我开始要求儿女按月给赡养费,以备不测。可儿女们说,我有房产和养老金,即使养老金不够用,还可以用房产担保贷款来支  相似文献   

14.
我和老伴结婚已经快40年了。我们虽然不能说是“患准夫妻”,不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一起走到今天,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现在儿女都长大成家了,平时家里大多时间就我们两个人。  相似文献   

15.
夫妻老来宜相伴丁声时下,常见到不少的年老夫妻被自己的儿女拆开。究其原因,有的是因儿女“承包”单个赡养,有的是因儿女之家需要老人照顾。所以,相德以沫的老夫老妻不得不分居两地,过起牛郎织女的日子来。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一时不见心牵连。”人到老来,最...  相似文献   

16.
我和老伴王春风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她虽年长我一岁,但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感情。1964年,我结婚后的第3年就入伍参军,献身国防事业,留下她在家孝敬父母养育一双儿女,尽管我们从此天各一方,可我们却一直夫妻恩爱情深意浓。直到1979年,妻子才带着儿女随军,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当初儿子刚结婚时,我们老两口就想,以后就靠他们自己奋斗了,我们可不参与到他们的小天地中。可是后来真的有了小孙子,眼看着儿子、儿媳工作忙,我们不帮忙谁帮忙?这一帮就是六年多,虽然辛苦.但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和快乐,也领悟出不少帮助儿女照看家务的道道来。  相似文献   

18.
陈永江 《老年世界》2014,(18):24-24
退休以后,不缺钱,缺的是聊天的对象。上班的时候,周围男女老少,整天嘁嘁喳喳,不知道什么叫寂寞。可是,退休回家,见不到工友了,子女也一个个离开身边,心灵上的孤寂感和失落感与日俱增。老人最希望的是儿女陪他们说说话。现实生活中,儿女忙于生计,天天忙忙碌碌,连回家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想和他们聊几句都成为奢望。  相似文献   

19.
大过年的,谁不盼着与家人团聚。这很难吗?单身时好说,结婚后,夫妻二人成一体,父母却有两对。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是老婆要跟着老公回家过年。对于儿女众多的家庭,有得有失,也算平衡。可如今,很多家只有一个宝贝,父母心里盼着念着都是团聚的这一天,儿女到底该怎么选择?曾经,我们吵过、闹过、年关好像真成了过不去的一关。回头想想,我们的出发点就错了:如果夫妻只想着和自己的父母过年,注定是不能两全其美的。而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去对方家里过年,这年能过得痛快吗?其实,换个角度想,过年图的不就是高兴嘛。办法是想出来的,这不,我们特意找来几对夫妇,看看他们是如何搞定回家过年这个难题的。  相似文献   

20.
郑文 《老人天地》2010,(7):43-43
母亲有领导欲。我们家人口简单,我便成了她的重点“管理”对象。敬重父母是儿女的天职,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我不想被她管得太多,于是琢磨请个钟点工,每天两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