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泉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武汉城市圈温泉资源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继红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56-60
温泉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其旅游功能的开发,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武汉城市圈内温泉资源分布广泛,搞好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促进城市圈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而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资源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在对温泉资源的概念、分类、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温泉旅游资源技术单因子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用该评价体系可对武汉城市圈温泉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为城市圈内温泉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焱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2):194-197
温泉旅游在重庆旅游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对其整体开发利用的学术研究还较鲜见。重庆温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开发条件良好,市场潜力大。但是目前在开发上却存在多头管理、定位泛化、产品设计缺乏创新、市场促销不力等问题。因此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它的经营体制、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提升规划档次、设计多样化产品及树立品牌、整体促销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甦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64-67
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武汉城市圈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可通过依托旅游资源的特色、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加强区域旅游协作等途径构建和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的区域整合与协作发展,提升其旅游产业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是指以旅游产业链或价值链为纽带,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各旅游要素的有效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以及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和综合经济效应的旅游区的动态过程.旅游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其集聚过程的顺利实现需要有动力驱动和完善的动力机制.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空间集聚驱动力要素,包括自然驱动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驱动力要转化为动力机制,然后才能发挥长效优势.旅游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动力机制为政府推动型机制和市场引导型机制. 相似文献
5.
抚州市已探明的天然出露温泉有八处,分布在七个县(区),绝大部分温泉品质较高,但旅游开发程度低。在综合考虑温泉资源品质、所处区位、开发的主题与产品组合的基础上,将抚州市温泉旅游开发分为近郊温泉、远郊温泉和乡村温泉三大类型,每种类型在开发方式、主要功能上存在不同。在开发举措中,可采取保护温泉资源及其周边环境、突出温泉旅游开发特色、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加大温泉旅游宣传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武汉城市圈丰富的社会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背景下,就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城市圈内就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强城市圈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节约资源,进而有助于建设两型社会。在推进社会就业资源共享方面,城市圈内各级政府可以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完善制度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及公共医疗卫生的非均等,社会保障能力的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失灵,跨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错位,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是武汉城市圈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四种机制:一是建立城市圈纵横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财力保障机制.二是加强政府合作,完善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协同机制.三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8.
胡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1):87-91
多项国家战略交叠、经济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武汉是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最大优势,但也存在创新认识误区、市场机制不完善、开放度不高和技术扩散机制不畅等区域创新障碍。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推动多层次金融体系支持创新过程,并强化人员、技术和信息流动促进城市圈的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9.
姚芳 《今日湖北(理论)》2007,(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建设以中心城市作为心的城市圈(群),在城市圈(群)内部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本文认为,以建设武汉城市圈为契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对于提高武汉和湖北区域竞争力,实现湖北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伟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3):300-305
中心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武汉城市圈具有弱质性,强化武汉的中心城市功能有助于解决这种弱质性,主要的思路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消减武汉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功能与武汉城市圈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3):300-305
中心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武汉城市圈具有弱质性,强化武汉的中心城市功能有助于解决这种弱质性,主要的思路是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武汉的综合竞争力,努力消减武汉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武汉城市圈期刊传媒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圈内期刊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圈学术信息化水平。圈内期刊的融合,有着深刻的社会信息化背景、城市圈发展背景、国际期刊发展背景、期刊自身的生态图景和资源背景,是武汉城市圈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分别求游客感知武汉城市圈旅游形象的因子--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环境卫生、景区(点)质量与游客对武汉城市圈旅游的总体印象的相关系数,分析各因子对城市圈旅游形象的重要程度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温泉与广东省温泉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毕斗斗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0):87-92
现代温泉旅游产业是休闲产业的一种类型。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外温泉旅游的发展,然后分析了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在资源、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与潜力。在此基础上,对广东省温泉旅游的市场开发、温泉地建设、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等提出了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苗志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3):64-69
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亟需法制一体化来提供支持和保障,行政执法统一是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目前,可以通过优化执法环境、订立行政协议、成立协调机构和完善联席会议、行政协助、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和争议协调制度等协作机制来实现武汉城市圈区域内行政执法的统一协调和功能优化,从而为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颜莉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96-105
县域经济体的发展是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武汉城市圈35个县域经济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经济体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武汉城市圈的县域经济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县域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每类县域经济体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最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先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6-9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及其分解,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城市化效率处于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除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的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建议: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8市,地处北京—香港与上海—重庆“十”字型发展轴的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在中部6省区具有核心地位,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本文根据圈域地质环境特点,从优势利用与脆弱性分析入手,按照扬长避短、人—资源—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从地学角度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20.
雷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1):92-97
以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为基本思路,武汉城市圈全方位、多举措推进圈内的产业整合与协作,提高城市圈的产业一体化水平。产业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促进了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投资和外资利用水平提高、企业生产盈利能力改善等。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圈内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产业协作的关联度较低、产业低度发展倾向明显。为此,应从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形成错位发展的合理产业布局、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武汉城市圈的产业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