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是从对传统技术和本质进行批判开始的。被称之为座架的现代技术的本质带来了技术危机和人类的危机;海德格尔认为拯救的力量就在于极端的危机当中,只有通过对本质的追问才能找到,为处于现代性危机中的人们指出了一条归家之途——思与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30年代海德格尔思想经历的转折 (转向 )是论题域的重大改变 ,即从“回到形而上学基础”向“克服形而上学”的转向。它从“物之纯真”和“人之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敞开 ,形成了两大主题 :其一 ,在现代技术的展现中 ,思考“物的纯真”如何被剥夺 ;其二 ,寻求在一种诗意的“言说”与“栖居”中 ,切近并守护“物之纯真”。克服形而上学的问题 ,既是克服形而上学的现实 (作为形而上学之展现的现代技术 ) ,同时也是克服形而上学的思想文化 (哲学 )。“克服形而上学”关涉着更本源的“真” ,是海德格尔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哗中对“思之本源”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8,(4):28-34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两人都对技术问题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技术思想。马克思认为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导致了人类深陷奴役的泥潭。马克思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应用,因而马克思认为要想摆脱人被奴役的局面就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变革生产关系。然而海德格尔的技术思想却触及到人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将现代技术的本质——集置作为一种"危险"的关系,确定为真理的极端展现方式。正是这种极端的展现方式让现代人处于"无家可归"的困境之中。海德格尔认为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重新入"思"存在。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华 《求是学刊》2003,30(1):17-20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5.
陆杰荣 《求是学刊》2003,30(1):20-2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早在20世纪中叶就对科学技术问题予以关注,认为现代科学活动的本质是技术,现代技术的本质在于“座架”,它把世界变成一个无人的技术世界,使人愈益失去原初的本质,只有依靠沉思才能实现“救渡”。围绕海德格尔的这一主要思想,阐述其技术哲学思想的主要内涵,分析科技发展背离其始源价值的问题,澄明海德格尔基于对人的关注的解救之道,分析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合理成分及其对当代科技发展的理性启示,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发掘与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30年代思想的转折,海德格尔对“命运”、“天命”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获得的规定则显现并发展在他关于艺术、科技、语言及人的论述中:他的艺术之思表明艺术乃是天命得以展示之所;他的科技之思表明科技乃解蔽的天命;他的语言之思表明语言能为人带来天命的消息;他对人的思考表明人乃是澄明的天命。  相似文献   

8.
艾秀梅 《求是学刊》2003,30(5):51-55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思想十分庞杂,然而在他的哲学思考中却始终体现着他对人类生存现状尤其是人的日常生存的忧虑.在<存在与时间>这部成名作中,海德格尔用独具特色的哲学术语描述和批判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沉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他转向技术探求人类异化的根源,认为正是现代技术制造了常人,导致了人在日常共在中越来越远离他的本真存在.进而,海德格尔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道路诗与思,主张通过诗意的栖居破除常人的统治,回到一个澄明、无蔽的本真存在的源始世界.  相似文献   

9.
章林 《社科纵横》2015,(1):130-134
在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释中,尼采一方面要求对存在者整体的"非人化",通过这种非人化,他可以按照自然本身来规定人,将人自然化;与此同时,尼采最终在其强力意志的形而上学中实现了对存在者整体的极端的人化。尼采思想在海德格尔那里表现出来的人化和非人化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其他思想家那里也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这种一致性表明了一个共同的时代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意识形态批判角度出发,海德格尔从存在论角度出发分别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组织方式,并主张通过积极的社会实践克服异化;海德格尔认为异化的根源在于对存在的遗忘,人类的拯救在于对“存在的看护”。  相似文献   

11.
当代哲学界更多地从“无限性”视阈规定哲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哲学走向了一种理论上自足而与现实生活“有限性”无关的世界.然而,康德批判哲学揭示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使得哲学的封闭性和自足性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正是康德哲学对“有限性”的揭示使得海德格尔等人的“有限性”与“此在形而上学”关联起来.虽然海德格尔从“始源哲学”和诗意语言即在意识内在性中解说了“此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他的“有限性”思想却蕴涵着深刻的“实践精神”,这种“实践精神”通过其独特的哲学话语体现出来.除了这些话语所具有的实践精神之外,海德格尔还从“实践精神”出发来反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及其社会境遇:现代人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现代社会“技术座架”,“技术”的最初本质乃是一种解蔽方式,即是在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基于此,海德格尔力图恢复技术和科学当初的解蔽功能,克服“实践”的单纯“制造”功能,实现“实践”的“形而上”维度.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从其一贯关注的"存在的遗忘"这一最根本的哲学之思入手,考察现代性问题。关于现代性问题,虽然他只是简短地概括过其主要的五种表现形式,并未专门著文探究,但其对技术主义的批判、对文化的反思却是贯穿于其哲学思考的始终,显示出海德格尔对现代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力。对现代性问题的概括与关注起于对"物性"探索的迷误,对现代性问题的解决则依赖于艺术的拯救。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认为,价值在今天承担着弥补已丧失的"存在"这一历史重任。他的"表象"概念的根本原则就是促逼世界为"图像",由此,价值成为一切存在者的尺度,强制性的"创造"被理解为最高价值,但实质上价值也成了被表象的价值。这一切都只能使"存在"逃遁得越来越远,而人越来越进入"不知所措"的"无家可归状态"。借着价值这一现代根本现象,海德格尔看到的是其背后的形而上学之根。所以,他"反对价值"根本上是为反对"表象"之思维模式,而不在于另树"纯粹价值";唯此才可能进入"存在之思"而对存在之尊严有更好的领会和守护。  相似文献   

14.
王俊  余虹 《社科纵横》2008,23(11):123-125
海德格尔走的是一条思想的事情的规定的道路,此条道路经验着世界性、历史性和语言性.海德格尔的语言之思体现在世界的世界性和历史的历史性中,但在晚期更凸显出其批判性.海德格尔晚期的语言思想是通往纯粹的,因其通过对非诗意语言即日常语言、形而上学的语言以及技术语言的批判,努力克服了语言的不纯粹性及工具性的理解,为语言的本性即诗意语言的显现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3):60-64
在《尼采》一书中,海德格尔把尼采的艺术观总结为五个命题。其中第四命题内含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以及克服虚无主义的努力。海德格尔认为由尼采的强力意志所建立起的价值路径无法实现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因为更为根本的是存在的遗忘。通过作为存在真理的艺术本质,海德格尔为克服欧洲虚无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尽管海德格尔的尝试并不成功,但仍然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延革和哲学的演进角度把握形而上学的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形而上学的本质.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表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一体性联系,形而上学乃是对人的本性的理论形态和价值形态的表达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而上学的理论样式尽管有阶段性的差异,但形而上学始终持守着自身的本真规定.  相似文献   

17.
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晓芒 《求是学刊》2003,30(1):15-17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的情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德生 《求是学刊》2003,30(1):12-15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哲学之思永远不会指向或屈从于某种既定的目标,而总是处于不断超越给定性的开放性的路途之中。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而进到存在之思的路途正是这种思之本质的体现:它一方面表现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把握和进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象学的批判与超越。而完成这一思之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由一种追求系统性和明证性的本源科学转变为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事实的解释学”,由此,他进入了《存在与时间》中关于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分析,即存在之思。揭示海德格尔的这一思想之路,对于深入把握他的全部思想历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清海 《求是学刊》2003,30(1):10-12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