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我国农作物的种类、种植制度和耕地面积而且还影响着我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些都与农户的收入增长息息相关,农户生产行为如何适应气候环境变化,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SW OT法对砀山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发展砀山水果产业提出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皖北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4.
王钦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气候变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从自然科学角度无法真正认识气候变化的本质.人口和气候变化具有密切关系,除了人口规模之外,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性别结构、人口城市化等对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影响.深刻认识人口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重视和发挥人口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人口应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一个重要视角,应该把人口纳入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把控制人口增长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策略,发挥城市化在减排中的积极作用,制定针对小型家庭能源节约引导政策,重视年龄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发挥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LI Wen-tao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3)
气候变化及其对历史的影响是目前环境史研究的方向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讨气候变化对历史的影响成果不断出现,但研究水平大体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随着环境史的兴起,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视野扩大,区域研究呈现活跃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订减灾应急预案;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7.
8.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性措施的不同情景方案对粮食安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气温上升导致的粮食单产下降将对中国今后的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除东北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下降,从而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形势构成重大威胁。部分省区发生的季节性干旱对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区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区域性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未来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大力推广双季稻,可以充分利用气温上升带来积温增加的好处,使这些地区的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引种和技术进步对全国粮食产量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而多种适应性措施多管齐下对全国粮食产量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新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3)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决定某些地区经济的兴旺或衰亡.气候变化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及动植物的地区迁徙,特别是近代的气候异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和新疆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而且气候有暖干向暖湿发展的趋势;但因气候变暖的同时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使水资源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荒漠的面积扩大,绿洲总体和交错过渡带面积减少。由于新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新疆水资源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从而大大的影响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以及政府气候政策之间的关系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在阐述国际贸易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文章论述了多边贸易体制与气候变化政策潜在的一致性与冲突性,并介绍了各国政府所采取的气候变化政策类型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贸易发展的立场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者对区域气候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将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并最终对其旅游动机产生影响。当前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与目的地旅游需求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球气候变迁将导致旅游者寻求较高纬度和较高海拔的,气候凉爽的旅游目的地。而短期内的特殊天气事件更是对旅游需求具有极强的作用效果。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还包括旅游者对特殊天气事件的行为反应等诸多方面,因此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去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温室气体排放、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建筑材料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住宅产业发展环境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和建筑材料难以满足要求等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坚持节能减排基本方针,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进住宅产业化;推广绿色住宅,倡导绿色施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自然保护区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措施,造成其保护珍稀资源的功能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以期使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傅东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9-122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种措施,国际气候合作集中在减缓方面,但进展缓慢,气候变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提高我国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变得非常重要。本文研究了自发性适应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仅仅依靠自发性适应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还会出现新的分配效应,需要政府对此进行有效干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适应气...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改变等使得诸多岛礁的“存亡”受到极大的威胁,在我国南海海域,部分岛礁同样面临着海平面上升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和人为活动的破坏。岛礁的部分或全部“消失”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进而可能引发相邻或相向的国家间的海洋权益矛盾或加剧现存争端。在南海,我国与海上邻国存在着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更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南海岛礁,使其避免遭受“消失”的厄运。本文在分析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对南海岛礁影响的基础上,思考保护我国南海岛礁的意义,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1972年出生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塘家桥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王洪元,初中毕业那年刚满15岁,因家庭贫穷没条件进城读高中,过早地扛起了锄头务农。一晃十余年过去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贫困帽”依然无法摘 相似文献
20.
龚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42-46
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涉及面广,影响大,如何制定一部适应紧迫形势需要,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气候变化法已经成了当务之急.气候变化国际立法经历了20多年发展,适应了以法律形式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形成了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环境发展统筹兼顾和价值认同与技术应对有效衔接等特点.我国应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吸收国际立法的先进经验,包含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同的理念和制度,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引导性的专门法加强制性的行政条例的模式推进气候变化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