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从事社区教育工作几年来,五味杂陈,感慨万千。有人说我们的职业"很不幸",什么都要知道一点,什么都没有太多经验可循,太费心费力;有人说我们的职业"很幸福",唱唱跳跳、画画写写,各类人群都有交流,什么都不需要太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Z1)
人生烦恼无数。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象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想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是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4.
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对职业幸福有着无数的心灵感怀,但对于还没有参加过工作又即将走出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他们又对职业幸福有着怎样的期待?如果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拿什么来谈职业幸福?他们却是最急于寻找"职业幸福"的一族,有着自己心酸的求职经历和不尽相同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5.
幸福     
幸福,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我不是哲人,不懂得如何来诠释这一个词儿,但我心中却有一番感想。幸福是知足。这世界贫富差距很大,有的人挥金如土,有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这样的现实也许暂时无法改变,但是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却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试问,用你的双足、双手,亲情、友情去换取成千上万的财富,你同意吗?我想大部分人不会同意。既然有健全的身体,有可贵的亲情、友情,何必去贪图那身外之物呢!幸福是懂得珍惜。你或许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或许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地劳作,请不要埋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或悲惨或幸运,然而岁月不饶…  相似文献   

6.
正还记得,前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某著名电视台编导组织了"你幸福吗?"系列调查。一时间,相关记者纷纷走上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不管对方愿不愿意,高不高兴,也不管是否涉及隐私,劈头盖脸,张口就问:"你幸福吗?"有的人被问得莫名其妙,张口结舌;有的人被问得支吾其词,答非所问;有的人被问得满脸无奈,恨不得马上钻入地底下……。一  相似文献   

7.
说幸福     
"让人民享受更多幸福"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话语。幸福成了一个高频率被热议的词语。幸福是什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以为,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责任。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释义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对幸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我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一份轻松的心情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幸福的核心是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它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里。平平安安是幸福,家庭和睦是幸福,被人信任是幸福,拥有希望是幸福……  相似文献   

8.
享受微幸福     
刘锴 《社区》2012,(29):27-27
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机、微博、微信、微电脑……其实,还有一种“微”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微幸福”!谈到“幸福”,很多人马上想到舒心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名车、别墅、锦衣关食、高官显位……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昂贵的外衣.一般人是“买”不来、“穿”不起的!其实,现实生活中,隐藏着很多廉价的“微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低成本的“微幸福”享受者!而那些“微幸福”积攒多了,便成了“大幸福”——那时,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拥有幸福了!”  相似文献   

9.
追逐幸福     
石钟山 《可乐》2008,(5):27-27
每个人都想得到一份甚至更多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也许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我们每个人,从早到晚,周而复始,忙忙碌碌地挣扎着、奋斗着,最终追求的无非两个字:幸福。幸福离每个人有多远呢?从记事起,我们就知道幸  相似文献   

10.
正幸福教育的校本解读与内涵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这种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就是幸福教育。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确立"幸福"为学校的办学主旨,即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人之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在教育心态上,强调教师爱教;在教育状态上,关注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实践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本质。幸福教育旨在通过成就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幸福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们非常关注幸福问题,但对幸福的理解则歧义丛生。将拥有财富或快乐等同于幸福,视幸福为纯粹客观性活动,认为人能够"被幸福"或"幸福完全由自己决定",且幸福"与公正无关"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幸福的认知误区。其实,财富只是幸福的物质基础,德行与健康才是构成幸福的更重要的因素;快乐不等同于幸福,将快乐提升为幸福是生活意义的根本要求;幸福并非纯粹客观的,而是一种体验和心理感受;人不能够"被幸福",真正的幸福源于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幸福也并非完全由自己决定,它也来自于主体参与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环境的营造;幸福与公正密切相关,幸福蕴含着对公正的要求而公正又服务于幸福。  相似文献   

12.
幸福熔点     
《可乐》2006,(4)
生活中,总有很多事情,让你觉得在那一刻,自己被幸福地熔化了。当然,有的人熔点高,有的人熔点低。幸福的秘诀就是将自己的熔点降低一点,再低一点……1、夏夜和一帮人在街边小摊啃牛骨头,干掉N箱啤酒;2、挠到痒处;3、睡到自然醒;4、早上起来,大便顺畅;5、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6、MM熬夜陪我加班;7、有时间看电影,电影还贼精彩;8、发现自己喜欢上了一个人;9、厨艺越来越好;10、杠上开花;  相似文献   

13.
深夜,在我常去的那家论坛发现一个帖子,让我的心头,不禁一热,帖子是这样写的:发现一个问题,论坛里幸福的帖子很少很少,都是人们的伤心、郁闷、愤怒等等,所以我才发了这篇文章,咱们大家把自己记忆中或者刚刚体味到的幸福写下来,一起"攒"幸福吧!欢迎你的加入,写下自己的幸福。这个帖子的后面已经跟了长长的一串,我依次看去: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很幸福;我的亲人都健康快乐,好幸福;今天吃了最爱吃的烤串儿,真幸福呀;这个周末,美美地睡到自然醒,最幸福不过了;我暗恋着的那个他,今天主动找我说话了,好激动,好幸福;我家走失了两天的花猫回来了,高兴,幸福!  相似文献   

14.
闻之 《社区》2012,(24):33
我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问他:"你幸福吗?"莫言回答得很干脆:"我不知道,我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吗?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其实,这就是莫言的幸福观。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什么压力。因为,幸福是一种人的心理欲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7)
前一段时间,江湖上盛传伊能静和庾澄庆这对模范夫妻要"掰"了。依据是伊能静发在博客里的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她写道:"我真的好累,亲人、家庭、爱情,这些组成一个人活下去的情感依赖与付出,却也是牵绊我的原因……我一直很浪漫,以为爱可以战胜一切,现在才发现,并不是如此……"这段文字让人不可抑制地觉得她和庾澄庆要玩完了。很快,伊能静便通过媒体澄清:这段文字只是文学创作,并不是真实生活。并高调宣称,她和庾澄庆非常幸福。一向低调的庾澄庆也站出来说话。庾澄庆承认,他们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吵架,但是,感情依然很好,"所有平凡夫妻有的,我们都有;一些平凡夫妻没有的,我们也有。"夫妻俩还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互相夸奖对方,很快,谣言便不攻自破。幸福,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许多人一生都在寻找,却往往求之不得。伊能静却敢如此高调地宣称自己生活幸福,她  相似文献   

16.
蒋北麒 《人力资源管理》2011,(5):I0001-I0001
<正>一段时期以来,"幸福感"成了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职场幸福"这个与劳动者最为密切的话题更是各种会议、网站热议的话题。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各个层次的职场人士来说,都是如此。一位90后的朋友问我:"蒋老师,职场幸福是不是只属于成功人士?"从她那稚气未脱但遍布愁云的脸上,我看到  相似文献   

17.
论幸福     
梁小民 《可乐》2008,(8):29-30
幸福基础是财富最近讨论幸福的文章与著作越来越多,总的趋势是倾向于否认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得出"财富越多,越不幸福"的结论。有人还拿数据说话:财富在人生整个幸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2%。我不明白这个数字是如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人人心向往之。幸福是什么?对于教育者而言,幸福就是孩子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幸福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淋漓体现。自有教育以来,人们就探索着教育的完美。在丰富的教育记载中,有一种论述非常的诱人,那就是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创造、生成丰富的幸福资源。幸福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9.
同样是在工作,甚至是做相同性质的工作,或者更巧的是当年还是毕业于同样的学校,或者同样的专业,甚或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为什么有的人升职加薪,有的人聊以维生?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有的人却总是无精打采?为什么有的人因为职业的成功在社会上广受尊重,而有的人一辈子在工作上没有赢得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希望过幸福的生活是人的权利,人追求幸福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幸福问题是人所面对的所有问题中的终极问题——是一切目的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是一切原因最终所导向的目的。探讨幸福问题就是探讨人类的精神出路,这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人们对于幸福的认识即幸福观,却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思想家是人类的‘大脑’,政治家是人类的‘双手’",3 000年来思想家们关于幸福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幸福、认识幸福、创造幸福和把握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类对幸福的认识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类进入文明期不久,人们对于幸福问题的探讨还是初步的,认识也比较肤浅;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幸福问题的认识已比较深入,且带有强烈的反经院哲学的性质,言辞激烈但不够深刻;欧洲思想革命-启蒙运动时期,人类已比较成熟,对幸福问题的探讨也更深入,不仅讨论什么是幸福,更关注怎样才能幸福;近200年来人们关于幸福问题的讨论已较少关注物质层面的因素,而着重关心意识、观念、精神、制度等对幸福的影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预示的以消灭私有制、彻底解放生产力,从而建立和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满足实现人类期望的最大幸福的充分条件,是实现人的个人幸福和全人类幸福的必由之途。3 000年"幸福论坛"的主要结论是:人是地球上唯一同时生活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拥有物理空间和思想空间的生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生活;人的享受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享受;人的幸福离不开物质,但主要是精神幸福。精神追求是人的幸福之路的唯一正确出口。值此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之际,人的个性张扬而又思想纷扰,人人都在自己的幸福观的支配下为"幸福"而奔忙,但不少人陷入误区、走上歧途。在这种情势下,回头看看人类幸福观的演变过程,听听先哲关于幸福问题的论述和争辩,对于矫治和修正自己的幸福观不无益处。正确地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幸福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