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人对will一词的研究,主要从语法标记、情态动词及意义溯源三方面展开。然而,在语法化理论的框架下关注长久以来备受争议的will一词,更能对其作为情态动词与作为将来时语法标记作出区分,同时理清will从实词到虚词的过程:名词will(意愿、遗嘱)〉动词will(意志、意愿)〉情态动词will(意愿、意图)〉将来时标记win(将要),从而在研究和习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类的一般认知模式和非语言因素对语言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法化与母语习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儿童母语的虚词习得和儿童母语习得中语言结构的语法化过程特征两个方面研究语法化与母语习得在过程上的正相关,从而证明母语习得实际上是语言发展过程的重演。语法化研究语言结构的产生过程,而这一过程与个人母语习得的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3.
在二语习得领域探究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尚属比较新的研究尝试。从运动事件表达视角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以汉语为外语的高、中、低3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如何习得汉语的复合动词形式,并与汉语母语者的表现进行比较。考察内容聚焦于3个方面:第一,从形式上看,学习者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即:成分组成及排序、词汇地位);第二,从词化模式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中语义要素和语法范畴的对应关系(即:词化模式);第三,从句法环境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即:单句)。结果发现,高水平二语习得者的表现与母语人群大致相似。首先,他们基本摆脱了英语中单极化动词的倾向,较频繁地使用复合动词形式,并能正确认知其词汇地位;其次,对运动事件中的方式、路径等语义要素均能在典型语法成分中表达;再次,基本掌握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能够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式在小句范围内进行语义信息的分布。相比之下,中、低水平的学习者未能习得汉语运动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虽然大致掌握了复合动词的内部成分及排序,但很难正确选择特定的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对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实验表明,二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4.
以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为视角,以实验结果和语料库语料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对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进行对比研究:尽管在一些具体的语法项目上存在差异,但两者在总体上都经历从实词到虚词、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顺序,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渐变性、竞争性以及音系变化等特征。语法化和儿童母语语法习得在总体上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路径及其机制,把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放在世界语言语法化的范围内来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两条路径——“能力〉(中性条件)〉许可”和“能力〉(中性条件)〉知识可能”也普遍存在于其它语言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普遍路径。推理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法化,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6.
“比”字句是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中重要的句式。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研究发现,“比”字句习得是动态发展过程,存在吸态,同一偏误类型在不同学习阶段反复出现,导致中高级学习者偏误率高。“比”字句的习得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偏误类型的数量并不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减少,而是充满波动和变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针对“比”字句的教学建议,如增强“比”字句正确形式的语言输入,合理应对习得过程中“吸态”,提高“比”字句的使用频率等。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特殊句式研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数语言学家研究的都是成人的把字句,对儿童把字句的习得的研究目前还是很少的,国内外只有少数的语言学家分析了儿童把字句习得的情况,儿童把字句的习得仍是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研究的领域。本文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和结果等方面概括和总结了前人对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所做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热门词“给力”的构词要素“给”、“力”是汉语的基本词汇.“给”和“力”组合成词后,“给力”的语义引申和功能兼容是其得以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给力”经历了“动词一形容词一感叹词一话语标记”这一发展过程,“给力”的语义链表明:“给力”的语义发展既是一个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使"字句的语义特点入手,尝试从概念框架的角度进一步诠释,并结合母语使用者"使"字句的使用情况,对"使"字句的二语习得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对于带双宾的"使"字句,留学生习得"使"字句时多采用回避政策,而对于对动词也没有太多的限制的"使"字句类型,则使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和中国儿童汉语语法获得既有相同的一面 ,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处表现为 ,同是汉语语法习得 ,习得的一般规律 (语言结构内化的规律等 )和汉语语法特点对两者是相同的。由于习得主体和环境不同 ,习得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认知因素发展是汉语母语语法习得的基础 ,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更多受母语影响。此外 ,两者还在方式和动机方面存在不同。对两者异同的比较可以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语言习得与"行为-认知教学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笔者提出的"人类习得语言在心理学上的假定"入手,对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心理机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和观点,并针对现代认知论的-些主要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明确指出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心理机制实际上与现代认知论的观最有差别,以及外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同化过程与母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同化过程在心理机制上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并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的后部分,向外语教学界和心理学界报告"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以及对相关理论(如知识的同化过程)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语言习得中的"认知-知识语言双元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人脑语言学习功能的模块化特点的分析,并运用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教育心理学和认知论等相关理论,同时基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提出了成人在英语语言习得中所形成的大脑语言双元结构理论的假设,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指出在成人的英语学习中,英汉两种语言的交叉对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母语对英语的习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把汉语的"得"字补语句分成三段,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段总结泰国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并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总结偏误成因,发现泰语的负迁移是造成泰国学生的汉语"得"字补语句偏误的一个重要成因,因泰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达到了43.5%.从汉泰语言对比的角度出发,主要运用"难度等级模式"理论并结合偏误统计分析总结出了泰国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难点,这一研究结论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将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加快学生习得汉语"得"字补语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命题过去只认为是指明了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及想象自由的特点。本文则认为该命题概括了艺术想象的普遍规律。“迁想妙得”不仅指艺术形象要超越生活形象 ,发生形变 ;并且指要发生理变 ,即在艺术想象中由遵循生活逻辑、理性逻辑转换成遵循艺术逻辑、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16.
韩国留学生习得“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人的认知有关,其中的语言普遍性因素包括普遍性、标记性和自然度,汉语与韩语在这三个因素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韩国学生在习得“了”时产生偏误;过去时间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韩国学生对“了”的错误使用;针对韩国留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关于“了”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进行,城市不断向郊区农村索取集体土地。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滞后,征地中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保护财产以及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律,是当今处理征收集体土地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的依据。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对于保护权利人的物权,定纷止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Pienemann“可教性假设”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受心理语言学处理能力的限制 ,即在某一级上处理语言结构的能力取决于已能够处理其前面一级的语言结构。也就是说 ,他们必须在前面习得的基础上获得下一个级别的进步。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包括口语设计制作 ,优选任务 ,以及混合问句等设计 ) ,通过 15 0名操汉语的成年学生对英语疑问句的习得来验证这一假说。本研究进一步叙述了语言习得的发展顺序与母语影响之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高原期"现象会极大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斯蒂夫·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学习-习得假说"理论,二语习得也是一种"吸入"并经大脑过滤而最终使用一种非母语语言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习得者也会出现"高原期"现象,这种"高原期"具有自身的特点.要克服它,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外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中输入与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通过对外语输入、思维心理以及情感障碍是怎样影响外语习得效果的分析 ,可以减少或消除习得者的“心译”及情感障碍 ,从而提高外语习得者的习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