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矛盾进行结构性分析,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当前的社会结构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指出中国已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提出了中国社会建设的四大任务和进行社会建设的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已越来越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但中国的社会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社会结构严重落后于经济结构已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梗阻,是众多社会矛盾频发、高发且呈剧烈化的重要根源,是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界定"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内涵,厘清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与利益性社会矛盾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新的概念体系中对社会矛盾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和准确,并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统筹各项具体工作的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层社会矛盾作为我国众多社会矛盾的一种主要形式,需对其存在与演化进行研究。对此,首先须立基于我国总体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就是多种社会形态的多重叠加。我国基层社会矛盾的形式则主要体现为社会怨气、集体性敌视、具体利益冲突和群体性事件的金字塔堆积。这种堆积既是数量对比的呈现,也是能量传递之后的形态演化路径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包围着每一个国家。我国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最深刻、最迅速。它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及执政建设都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有必要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意味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要走一条新的和平发展之路。其中,首要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为此,应该认识到利益共同点是统一体和谐存在的基础,斗争与合作是社会统一体发展的动力,"和解"是解决当今社会矛盾的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体结构,是指不同社会成员和群体在社会资源分配和占有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形态,其实质表现为一系列利益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主体结构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化程度提高、分层化趋势加剧、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集团化趋势增强、矛盾的复杂性增强、团结的主题突出。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 ,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利益结构的单一整体性 ,呈现出利益单元的多元化、利益观念的多元化和利益意识的觉醒。由此对执政党的高度认同、高度服从、高度信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加强党的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9.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0.
利益诉求与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人们的利益诉求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泄愤式群体性事件不断出现、信访规模居高不下、劳动纠纷的利益诉求从"底线型"向"增长型"转变等特征。要正确评价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是围绕经济利益展开,认识到化解社会矛盾不仅需要建立公平的利益诉求机制,更需要培育进入利益博弈场域中的弱者的博弈能力。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必须以保障民生、保障民权、培育社会组织的自组织能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已进入转型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社会各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冲突。认真研究转型期的各种文化冲突及其影响,探求文化建设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权和保障权利的社会。权利结构的分化必然引发社会的分化,而权利的和谐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正义的社会要求社会制度安排保障权利的公正和谐,权利的公正和谐成为社会和谐的实质。在改革进程中,权利结构的分化整合及其制度建构,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议题,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在权利与责任对等基础上实现权利和谐的社会制度建设时代。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工程学视角出发,可将我国社会建设视为一项重要且具有社会性的社会工程。以社会工程学的核心环节“制度设计”为分析基础,对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制度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制度设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以深入探讨,继而结合社会学社会结构的建构主义,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建设中制度设计的机制和途径: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制度建构和制度创新,实现制度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是当今人类安排其社会和生活的主要知识体系。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对国家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全面恢复,并快速发展,成为引导和推动国家建设的重要知识力量。中国的崛起的背后必须有强大社会科学支撑,因而,发展社会科学是中国国家建设的战略需求。在新时期,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回到学科的内核,即学术的建设与发展,其着力点有四: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理论的建构;三是方法的提升;四是资料的储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学者们围绕社会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内涵以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社会建设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李迎生  李文静 《河北学刊》2012,32(4):111-117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落实中央“住有所居”的重大举措,对控制高房价、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当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背景及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影响进行科学阐述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改革及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社会建设的含义、核心、主体、原则、目标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观点。但是,随着国家对社会建设日益推进,如何衡量实际中社会建设的成效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也是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采用专家咨询法试图提出一个可行的、科学的指标体系,对社会建设概念进行操作化,用以衡量实践中社会建设成效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蔡笑腾 《河北学刊》2007,27(5):205-208
笔者从事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网络经济的发展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而社会保障工作在中国尚属朝阳事业,如何让两者结合一起,充分发挥网络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作用,是社会保障工作新的方略选择和改革探索的新领域。结合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工作实践,本文从网络化经济时代的需求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良性的社会阶层分化对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意义;当今中国阶层分化中出现的阶层分化不平衡、贫富悬殊等现象,使得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加,它们对和谐社会构建构成潜在威胁。消解这些不和谐因素,必须在社会整合机制、流动机制、利益统筹和表达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