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包燕嫆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1)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这部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描述.<方舟>堪称一部女性生活的艰辛"创业史",小说展示了三位独身知识女性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种种艰难挫折,和她们互相扶持在窘境中不懈努力的历程,让我们看到的是男权意识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2.
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尺,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因此,我们以社会言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例,来分析过渡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而,把握社会言情小说的价值和启蒙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樱桃园》——《斜阳》——论《斜阳》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莹洁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5):87-91
日本小说《斜阳》巧妙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樱桃园》的主题与创作方法 ,用以反映本国社会现实 ,塑造了母亲、和子这两个颇具日本特色的妇女形象。以母亲之死来表现贵族主义的终结 ,以和子的所谓“道德革命”预示新时代即将开始。通过对母亲和和子两位女性形象的描写 ,表现了太宰治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红与黑》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皖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109-110
本文从女性阅读的角度 ,分析了《红与黑》中女性形象体现的女性特征 ,阐述了女性追求及追求中的痛苦和挫折 ,并指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毁灭是社会功利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6.
向着黎明和自由的艰难跋涉--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81-84
与“五四”文学注重通过对外部的剖析和关照来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 ,张洁更注重对女性内部的审视和反思。在张洁的众多作品中 ,《爱 ,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三篇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集中体现了张洁的女性解放思想和女性意识的张扬 ,并呈现了她对女性问题思考的连续深入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程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116
在西方机器人叙事史中,德国科幻经典《大都会》中的赫尔-玛莉亚是女性机器人形象的银幕首秀,在概念、定性、形象和功能等方面均独具特点。赫尔-玛莉亚并非“robot”式的反叛奴仆机器人,而是更有早期机器人的类人属性:在女性机器人叙事中,它不仅符合“男性幻想—女性身体”的性别模式,也成为西方文艺中技术与女性负面结合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满足了个体欲望,其影响也拓展社会层面,成为西方早期到当代、小说到影视机器人形象的承转角色。同时,为什么传统机器人多是女性?《大都会》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7-79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不少诗篇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浪漫痴情,或缠绵哀婉,或刚烈决绝。《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周代对于女性的审美,对于后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陆璇璇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塑造了多位女性形象:有贤妻良母型的,有为爱痴狂型的,有纯真无害型的,有放纵情欲型的。她们以各自的秉性与心理,在马贡多谱写了多样的人生,展示了女性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畅引婷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4):107-112
为了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20周年,《女性的反响续集》(以下简称《续集》)一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引起"反响"的原因何在?"反响"后对20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究竟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对当今世界的妇女解放运动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在20年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为什么发生变化?女性的反响与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建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1.
翟爱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5):22-25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半个多世纪的近代历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可以大略分为以鸦片战争时期"师夷"思想的提出,学习西方自然科技和初步探求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以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为基础寻求中国社会根本变革三个时期。在逐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认识中,富于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与传统渐行渐远而趋向现代。 相似文献
12.
陈迪强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5):41-45
上海时期的鲁迅脱离教授和官员的身份,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同时,上海更加繁荣的报刊业以及政治上的特殊性,使鲁迅后期的杂文更具有公共性。其杂文写作表现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面对革命话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话语、商业化文人话语与官方知识分子权威话语时的一种"话语突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以"人话"的审视为起点,始终坚持"立人思想",秉持"立人话语",始终关注的是公共事务背后的知识/权力关系,其杂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之一。政治上 ,社会氛围宽松自由 ;经济上 ,跨地区商贸活动频繁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高潮 ;思想上 ,百家争鸣 ,十分活跃。这种开放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颜世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68-73,83
春秋时宋楚泓之战,宋襄公为坚持礼义而放弃有利战术时机,结果大败。襄公何以这样做?自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此事的背景十分复杂,涉及齐桓公以后霸政兴起,华夷对峙的局面,也与殷人的复兴运动有关。宋襄公独特的个性是事件的原因之一,但此事最终不是能由个人性格说明的,从泓之战可以看出春秋初年复杂的历史变局。此外,自古至今有关泓之战的评价,也折射出不同时代价值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彦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125-129
春秋辞令作为春秋时代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既包含着时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蕴含着时人对辞令历史作用的认识。出于对辞令历史价值的思考,他们希望辞令也能够不朽于世。春秋辞令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史书的修撰与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对历史法则的追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蒋继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6):115-118
在感官欲望张扬、消费文化勃兴的时代,女性身体图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逐渐消解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身体的艳美意象.表现在传统文学作品注重营造情意性、朦胧性的女性身体意象,令鉴赏者静观沉入的品味,当代女性身体图像则带来欲望的满足和形式美的冲击,呈现平面化、直观性、诱惑性.女性身体图像的增殖彰显出女性温馨浪漫、高贵时尚的一面,但也日益剥蚀着审美的深度感和本真性. 相似文献
18.
沿袭·颠覆·融合——浅析现代知识女性婚姻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文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84-8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谈及共建和谐社会,婚姻话题必不可免。本文从现当代文学部分作品着手,分析了知识女性婚姻观的几次重大的嬗变历程,探讨了两性和平共处对共同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权宗田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8-62
先进知识分子是“五四”时期政治传播的主体。这时的先进知识分子以政治传播作为自己的自觉使命,是政治思想推介、启蒙者,政治思潮的引领者和政治理想的实践者。“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政治传播的时代特点体现在:政治思想引进与选择的结合;政治传播与政治实践的结合;社会道义担当与政治价值选择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余习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116-118
在中国当代小说之林中,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是一部在表现形式上颇具特色的小说。它不仅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与众不同,其意象的摄取也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在吸收中外小说特点的同时,对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大胆的借鉴,形成了新颖别致的风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