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庭的梦魇——福克纳笔下的女性悲剧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一幕幕悲剧。值得注意的是,她们的悲剧首场几乎都在家庭中上演。家庭不是她们温暖的庇护所,而是她们的受难场;她们从家庭中不但没有得到爱,反而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家庭成为女性们一生都难以摆脱的梦魇。  相似文献   

2.
苦涩的婚恋——福克纳笔下的女性悲剧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爱情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美好的情愫之一,她是作家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笔下,爱情不但没有给女性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成为她们人生悲剧的重要一幕;婚姻没有给女性带来新生和归宿,反而使她们走进了新的磨难。苦涩的婚恋使福克纳创作的女性形象更具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毁灭与扭曲:福克纳笔下南方女性形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克纳笔下美国南方女性形象或被扭曲或被毁灭,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读,可以从南方的父权社会、骑士制度、清教妇道观以及种族奴隶制等几个方面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笔下的堕落女性有两类:一类以莉娜、鲁碧、凯蒂为代表,一类以谭波儿、杜威为代表。分析她们反叛南方妇道传统的不同原因和在反叛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前者是人情、人性美的象征,是“灵”的代表代;后者则丧失掉了心灵的高贵,是“肉”的体现。福克纳通过对“灵”与“肉”这两种堕落女性的塑造来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中人性堕落的失望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容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及弗萊的原型学说为理论基础,作者结合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南方社会经历,以及自身生活经历来说明福克纳在小说中是怎样来进行女性形象创作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喧哗与骚动》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痴班吉的形象,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对班吉这个形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笔下女性形象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许多批评家基于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对妇女怀有极大的偏见。事实上福克纳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揭露并谴责了南方传统中妇道观对南方妇女人性的压抑与摧残,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莉表面看去象似一个悲剧形象 ,然而细细读之 ,就会发现福克纳赋予了这一形象以深刻的内涵。本文认为福克纳通过爱米莉形象的塑造 ,旨在揭示“人”生存的困惑以及颂扬“人”在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的超凡的“忍耐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结合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宗教氛围,对福克纳几部主要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和演变的过程,以求全面公正地评价作家的宗教观及其在作品中塑造这些各具特色的耶稣形象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可大致分为"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这些形象均是对印第安形象的扭曲,使殖民主义对印第安人民的驱赶、杀戮和压迫合法化。20世纪美国白人作家福克纳在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刻画了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印第安人物。然而,与一些20世纪的美国白人作家不同,福克纳笔下的印第安形象与白人文学经典中的印第安形象有着本质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他突破了"高贵的野人"和"卑劣的野人"两种传统的印第安形象,用他刻画的印第安形象,唤起印第安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福克纳极其善于从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吸收艺术营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关于意识流的相关理论和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的机制以及生本能和死本能的划分等均对福克纳的意识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早期小说刻画了追求唯美爱情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唯美、温馨的感觉。中期小说塑造的以戴凤莲为代表的野性十足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新时期女性追求全面解放的赞赏。后期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女性生理细节描写以及对本能欲望的过分渲染和夸张,使得女性形象变成了男性欲望化对象,构成了对女性的亵渎。这种媚俗化女性形象塑造模式主要是作者迎合市场所致。  相似文献   

15.
<我弥留之际>是威廉·福克纳在当时一部具有实验性的小说,小说由15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作者试图通过每个人物的独白表现各个人物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迥异的性格,并进而在总体上彰显他们对相同的事件所做出不同的反映.小说通篇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十几个人的心理活动就像拼图一样,拼出了一部小说.但是这幅拼图是不完整的,需要靠已有的图案去猜想出那些没有拼出来的画面.这些图案也是不美丽的,因为它们反映出的人物的心理状态是非健康的.在小说中,作家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底层人民的身份危机与精神危机,揭露了当时人们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6.
论威廉·福克纳的乡恋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最重要的作家,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恋情结,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也是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他面对近代文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主义小说家福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人性的现代主义揭示而引人注目,其独特的小说技巧也一直是文学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我弥留之际》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于一身,成为现代主义小说写作的典范。文章从互文性角度解析这部小说的构思策略及主题,阐发了福克纳对人类苦难的描绘甚至歌颂,表达了对人类坚韧精神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的家族小说在书写美国南方家族神话、男权思想、种族问题、妇道观念、血缘伦理等主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辨的母题类型和母题谱系."家族神话与失乐园母题"、"父权至上与审父母题"、"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女性崇拜与厌女母题"是贯穿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家族世系小说的四对矛盾母题形态,彰显了福克纳历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及其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反思.这种母题谱系学研究是考察福克纳家族小说思想艺术特征和美国南方家族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