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文学当中极具特色的一支,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研究俄侨女诗人的创作"共性"特征,并在此框架下就其作品的题材和女性形象等加以分析。首先,根据《松花江畔紫丁香》一书中收寻的作品剖析女诗人创作的普遍题材;其次,在此基础上,解析大量作品中彰显的艺术特色;最后,又着重解读女诗人笔下的女诗人形象,进而挖掘俄侨作品中的共性和个性,努力找寻女诗人作品中独到之处,进而阐述俄侨女诗人作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俄侨文学与报刊在20世纪上丰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边界》、《曙光》、《传声筒》等报刊成为俄侨文学的重要载体,《边界》更是培养了A.涅斯梅洛夫、B.别列列中等一大批俄侨作家,形成堪与欧美俄侨作家媲美的中国哈尔滨俄侨的文学力量.哈尔滨俄侨文学的题材主要分为俄罗斯题材和中国题材.俄侨报刊不仅传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与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东北文学,对加强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哈尔滨俄侨文学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对我国哈尔滨著名俄侨诗人佩列列申及其创作、思想状态与关注情怀,以及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和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疯狂演变过程和文学创作经验,揭示女性的社会性别内涵、扭曲的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中传统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分析了她们的创作动力来自对女性的自我否定和对其肉体的嘲讽以及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她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哈尔滨俄侨文学是高尚的文学。本文探讨了尼·巴依科夫、阿·黑多克这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思想意蕴。他们在创作中歌颂大自然,心系俄罗斯的命运,关注现实,反映俄侨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追求真善美。这些内容是中国俄侨作家创作的基本主题,反映了文学家们对深奥的人生哲学意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俄侨诗歌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中俄文化合璧的特点,是诗歌中的精华,诗歌中的精品。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有记载的诗人有58位,出版诗歌文集180部以上。虽然这些中国俄侨诗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们创作的文学珍品却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值得挖掘,值得研究。文章将以文本分析形式对中国俄侨诗歌创作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大量俄侨涌入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命运引起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关注,并在作品中予以反映.现代文学中的俄侨题材作品,不约而同地展现俄侨的经济困顿和精神悲苦这一主题.探讨这种一致性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现代作家笔下赋予了俄侨神圣的使命:宣传人民革命的胜利,增强革命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清代涌现了大量的女诗人,创作了许多诗歌,咏物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清代女诗人创作的咏物诗固然多写她们琐细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敏锐地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尤其对西洋传进的物件深感兴趣。总的来说,清代女诗人的咏物诗并不刻意追求寄托,但也重视对于“意”的表达。她们的作品非常重视以形传神,甚至希望做到遗貌取神。处于强大的中国文学的咏物传统中,她们也和前代的经典作家或同时代较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进行对话,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这些都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色、性别特色和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至俄国十月革命前,俄罗斯人陆续跨过界河进入中国黑龙江中上游沿岸地区居住,进而在本区出现了早期俄侨社会群体。探究俄侨进入该地区的历史,从其身份和目的来看,多为采金、经商、外事工作、行医或为人佣工等。虽然早期俄侨多数并不以移民为目的,但他们旅居其闾对中俄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应有贡献;另外,仍有一部分俄侨出于各种原因定居下来,成为该地区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当地各族人民一起成为黑龙江边区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1.
赵莉 《南都学坛》2008,28(5):72-75
女冠是唐代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的生活、思想与传统闺阁女性大不相同,她们的地位较之世俗女性有所改善,可以以独立人的身份(如作为道师、道观主持人)接人待物,应酬世事,其生活的自由度较之传统女性高。女冠特殊的生活使她们广泛自由地与文人名士交往,一起宴饮、集会、郊游、酬唱,唐代文人的文才风流、浪漫情趣大大触发了她们的创作热情。作为创作主体,女冠们不仅写出了别具特色的赠答诗,而且也写出了不同于传统特色的爱情诗。同时,特殊的地位、频繁的社交,形成了女冠见多识广的人生阅历、与众不同的心理框架和洒脱旷达的思维方式,这使女冠们对世态人情、爱情婚姻、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较之世俗女性更深刻,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为唐代文学添写了绚丽的一笔。作为创作客体,女冠的身份行为也影响了男性文人的小说创作,使他们改变了以往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传统,为唐代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女冠的创作在唐代文学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从陈烨、李昂、施叔青三人四种小说入手 ,考察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涉性题材 ,如何把性的问题与政治问题融合起来 ,使两者在情节、意象与象征、文学体例、作品意旨等多个层面上交互渗透 ,发展出自成一格的政治论述风格 ,说明个人的性行为其实是被国家、政治、法律、社会等所左右 ,欲望的主体羁绊在意识形态中。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词作 ,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就其内容而言 ,都处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内 ,为时代所限 ,她本人也不具备当代女性那样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在男性作者占绝大多数的宋代词坛上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及其词作的女性视角和话语 ,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历史价值 ,在真实地展现女性生命体验这一点上 ,又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另一境界。  相似文献   

14.
大学女校长管理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产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为女性领导者在职场中凸现性别特色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大学女校长在恪守高等教育管理的传统规则的同时,也日渐以女性的特质影响着领导和管理过程。其中最大的进步,是对于传统社会管理伦理和价值中占有主导位置的权力和层级秩序崇拜的突破。大学女性领导者更明确地追求的是对人的内在精神的解放,往往会以情感和沟通作为基本领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何处是归程--重读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是契合左翼文坛主流话语的革命文学,但与男性写作者相比,仍然透射着女性的独特观察与体验.文章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探察丁玲对女性身体和意识的体验以及对女性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追问中国女性主体生成过程中所遭遇的内外双重制约与阻抑.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孙犁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文本的解读,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现将两位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探讨其相似性和不同点,及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苏青和林白是时隔半个多世纪的女性作家,并且成名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然而笔者发现,就是这两位不同时空的女性作家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私人化写作”倾向。文章试图以两位作家为基点,论述其不同语境下的独特的“私人化写作”,从而揭示“私人化写作”这一独特的景观对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带有男权倾向的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性别意识。这种性别意识广泛地存在于女性的自我意识、存在价值、独特体验、身体语言之中。中国女性艺术正处于变动、发展的阶段,女性艺术家已不仅仅停留于自我关注的个人经验层面,而是从她们的"内心资源"和感悟出发,向更广阔的精神空间拓展。  相似文献   

19.
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犁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中国新女性形象,她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令人们常读常新,综观孙犁以往对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文革"前、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今.每个阶段对女性形象的把握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苏留日女性构成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留日女性的专业选择学科覆盖面广,但主要集中在师范和工艺等方面;在求知的同时,她们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女性社团,创办女性报刊,呼吁女性解放,参加爱国救亡运动;江苏留日女性是时代的先驱,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