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的系统中,纳西人在东巴仪式实践场域里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叙事和系统认知.仪式舞蹈作为东巴仪轨系统中的单元结构,与神话叙事的神灵体系、宇宙模式、语言逻辑相关.在纳西族社区的瓦次毕仪式、超度什罗仪式、祭教祖仪式中的舞蹈,呈现了神话记忆和动作逻辑系统的共构关系.在仪式场域下身体语言逻辑和动作形成了仪式身体表达体系,舞仪通过神祇的操演秩序来强化族群信仰、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祭祖民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耕社会,延续于现代社会,盛行于大江南北。从这一点上来说,祭祖民俗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人文传统及诸多因素的制约,各地祭祖民俗在具有许多相似特质的情况下,又有许多差异。本文以山西晋北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村庄为个案进行研究,通过与周围村庄春节祭祖民俗的比较来探讨这一特殊祭祖民俗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精华的凝结与浓缩.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的基础以及中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其有效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我国当前刻不容缓的文化战略.对已列入国家级的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傣族的赞哈、泼水节和孔雀舞的保护,以及在文化遗产本体及资源开发方面,均可走一条以客位保护为手段,以主客保护为主体的民族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旅游人类学需要用总体性社会科学的眼光和方法对其研究,同时人类学的田野工作就是通过实践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的指导下,对喜洲的旅游场域进行了总体性的调查研究,提出旅游开发中应该从历史的雏度和民间智慧中提炼出独特的、难以被仿制的旅游文化元素,并调动当地人内源性的参与意识;同时指出旅游开发中东道主的生存惯习被资本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6.
贵州傩文化主要表现在傩戏的演出中。贵州的傩戏主要是一种酬神戏,它的演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神性空间。在贵州,普遍存在的傩戏一般而言有三种类型:一是威宁的原始傩戏撮泰吉;二是铜仁地区以土家族为主的傩堂戏;三是安顺市以屯堡人为主的军傩地戏。每一种傩戏所建立的神性空间性质不同,并且与其傩戏的性质相吻合。在这些神性空间实现时,一般都依赖的是一系列的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由于傩戏的种类不同,其仪式与神性空间的关系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布依戏是布依族民族民间的特色戏剧,其存在不仅与布依族的民歌、舞蹈、民间文学及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与布依族的民族民间信仰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布依戏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过渡仪式理论”分析布依戏神圣空间的构建,以及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转换、沟通,从而实现布依戏的神性和世俗性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布依戏不仅仅是戏剧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布依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并且在布依戏中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构建的神圣空间来传递布依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所以布依戏是一个娱人娱神的戏剧,这也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戏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本土特色而又不失现代性的景观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方塔园融古典于现代,丰富乡土的含义,在本土文化的时代局限中注入了现代主义的全新含义,是现代中国本土景观营造史上最早、最典型的案例代表。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本土景观与乡土景观理解的异同,从批判的现代性、场所精神、建构3方面分析方塔园的本土意象,最后结合当代本土景观、建筑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本土景观现代化转型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民俗学经典理论,以菲律宾山地原住民族阿拉安人的神话信仰和仪式实践为例,分析民俗学、神话学研究中经典的神话与仪式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神话构筑了解释性、溯源性的话语,仪式实现了神圣话语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行动,从而使两者的密切结合在不断讲述、展演中得到强化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的各类生态因子与乡村山区的天然形成的生态因子大不相同。应用本土景观植物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要对不同的环境生态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植物群落,以使植物病虫害的天敌得到保护。本土植物的大量应用可以突出本土文化与特色,使外地游客有新奇,愉快之感,某些植物甚至可成为当地城市的一张新的名片。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毕业典礼在集体记忆的延续、阶段过渡及社会化成长等方面体现出不可替代的意义。幼儿园毕业典礼中隐含的抑或显现的仪式通过各种表征呈现,从而以潜在的形式影响仪式的参与者。目前,幼儿园毕业典礼仪式活动的开展,浮现出忽视幼儿主体性、制约幼儿自主性,以及影响幼儿的沉浸性体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确立参与群体的共同意志、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以及构建参与者互动意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民族学中的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学对于异文化的关注使"田野工作"成为必然。"马林诺夫斯基革命"促成了对于"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的深入认识;哈里斯的"主位研究"和"客位研究"自有其学理内容和旨趣。从民族学研究中的人道思想出发,这种研究视角上的区分会使研究者为精彩的平民文化和平民精神而欢欣鼓舞,并对自身和许多自我固有的观念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保持为学和为人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3.
乡饮酒礼乃大司徒所积极推行而深入民间的"十二教"之一,其旨在于教导百姓谦让不争的良好美德,对于大众生活之影响以及社会风气之凝塑都极为密切,故而本文特别以乡饮酒礼为对象,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此礼之主要过程,包含正礼、旅酬以及第二天的宾拜谢主人、主人慰劳司正等后续发展三部分,本文将以此三大过程为讨论范围,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本文之进行,首先论述为文之动机、目的与讨论之范围;其次,概述乡饮酒礼的四种类型与意义;再其次,则透过乡饮酒礼正礼中五步骤使用诗乐之情形,探讨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然后,则论述旅酬以及无算爵与乐的阶段,其所用之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继此之后,再讨论典礼后续余波部分的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最后,则提出乡饮酒的饮食之礼,藉由诗乐等文学艺术活动之熏陶,而达到催生礼乐社会之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乡饮酒礼是官员与民间精英合作起来,彰显朝廷儒礼治国理念的社会教化礼。其中,州县乡饮是官方扩展政治资源的平台,地方官选择齿德财势俱佳之人作为乡饮宾介,以假他们的实力来协办乡村社会纷繁杂芜的事务。里社乡饮则与保甲、乡约、宗族等乡民自治体系相配合而发挥教化作用,一道维护着乡村社会秩序。在乡饮礼执行过程中,地方出现的无故停废乡饮,仪轨混乱,乡饮宾不得其人等反常现象,削弱了乡饮礼既定的社会作用。晚清时期,由于政局动荡和财政压力,乡饮酒礼不再强制执行,它因此在一些地方由国家礼法演变成民间礼俗。  相似文献   

15.
师生之礼作为我国传统“礼”的一部分,在民国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师生之礼的称谓、内容、形式、对象、关系五个方面着手,从孔颜师生之“博文约礼”这个层面来探讨师生之礼的转变,从而体现出民国师生之礼的时代色彩和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得奉化的居民形成了“俗信鬼神,好淫祀”的文化特点,给这个地区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运而生的各种礼俗仪式围绕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吹打乐则贯穿于各种仪式之中,吹打乐的乐曲则以戏曲音乐得以呈现。通过对当地祭祖、丧葬仪式中所使用的吹打乐进行形态的分析,结合信仰文化和认同观念,阐释当地的礼俗仪式中大量使用与戏曲音乐相关的吹打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青春之歌》的革命叙事背后,潜隐着成年礼这一古老的仪式原型。林道静面对接踵而来的人生挫折,最初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在江华等人的引导下,经历了“死亡”与“再生”的考验,最终完成了身份的终极转换,由一位知识青年成长为一位共产党员。这一生命历程,正是古老的成年仪式在当代的置换变形。对《青春之歌》成年礼原型的揭示,有助于从文化层面深化对这部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荀子认为礼是人的本质。具体言之,礼是人、物分别的根据,是划分圣人、君子与小人的原则,甚至是重构社会等级的标准。但是,荀子的人之本质论与其人性论根本对立,使其礼为人之本质的证明缺乏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近代礼理之辩的大背景下梳理黄式三、以周父子的礼、理思想,以及他们对清代礼学的系统总结,试图洞见诂训说经背后的清代学术真貌,并对清代学术思想进行某种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接上期)三、礼制考论礼之别异,一在于仪,二在于制。礼制是对礼器形制和数量的规定,是礼义在物体层面的体现。《礼记.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礼的分配作用和节制意识要求不同社会阶层在器物使用上有所区别,礼别尊卑、上下的社会意义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