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现代建筑的本土化是创作的根源;现代建筑要与环境相融合。指出内与外、过去与现代的结合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特征,横向与纵向的观念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依据,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的平衡是中国本土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建筑在社会大众对现代建筑的种种质疑中诞生了.它不受任何法则束缚,主要表现为多元与折衷,在建筑文化上既反映了新技术的时代性,又表现了大众化、历史化、地方化的特性.后现代主义注意建筑的文化与传统,积极地拓展现代建筑中未包容的文化内涵.后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对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建筑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修正与超越,从而使建筑的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对建筑的美学思想、美学风格发展有根本性的影响。建筑产业立足于多学科交叉,是研究现代建筑艺术特点成因的不可不察的因素。现代建筑设计思想也根源于科技的发展。建筑美学的研究应该在文化的系统中注意科技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变化入手,介绍了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模式的变化对图书馆建筑的新要求,提出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折衷主义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及各种流派为依据,对各历史时期建筑派别的产生、发展、衰败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折衷主义建筑美学在建筑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其内涵的关系.指出要进一步发掘折衷主义美学思想,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作为一种能够均衡不同地区建筑技术的技术交流活动,是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研究必然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而产生的“毕尔巴鄂效应”作为建筑设计创新引进的成功案例,一直备受社会及建筑学界的瞩目.利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探研,可以迸一步深入分析建筑设计创新引进中的各类问题,并对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创新引进提供新的视角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以及方案设计各有特点的状况,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师应该从理论、文化、空间组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继而进行建筑方案创作.  相似文献   

8.
生态视域下的徽州建筑设计及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样式之一,其特有的设计理念是汇聚古典哲学、宗法观念、地域文化特征、实用理性功能乃至风水意识等多种思想的产物.徽州建筑设计所富含的生态观体现在建筑选址、造型设计、材料使用、室内装饰等多个层面,而这一先进的生态理念不仅造就了古徽州宜居型的居住环境,而且对当下社会的建筑设计实践乃至现代建筑理念的构建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和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详细论述了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思想,医院建筑如何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医院的建筑在实施建筑设计时面临的能源、土地资源等实际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筑语境下语言符号学理论的分析和中外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对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例证,来分析建筑与符号的内部联系,揭示出建筑符号学理论与建筑设计实际应用方面存在距离。由于符号体系本身存在不定性,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信号传递难以协调等问题,试图探索中国现代建筑同历史文脉联系的问题。最后提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建筑符号学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不能用其去解决建筑创作的全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