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苗元江 《社会》2004,55(4):20-23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虽然学术界直到近代才开始对幸福感 进行系统的测量与研究,但人们对幸福主题的兴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1967年威尔逊(Wilson)回顾了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他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中对幸福感研究领域作了总结。自那以来的30多年,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为人类建构幸福生活、规划美好的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价值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心灵的叩问,是雕刻心灵的艺术,是智能的开掘、精神的渐染和文化的熏陶.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在探索新知的历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多方面的收荻,激发学生内心愉悦的生命和谐发展的过程.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开心词典.  相似文献   

3.
婚外恋新论     
婚恋,根源于人的动物性,表现为人类的社会性,是人类区别于各种动物的特有的文明。它给人类带来了解放,也带来了压抑;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痛苦。只是痛苦与幸福的结构不同罢了。婚外恋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就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人的婚恋上有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婚后却出现了更多的光怪陆离的婚外恋之类的婚姻问题与冲突?为什么曾是两情相悦的恋人,婚后却心猿意马,同床异梦,甚至以分手为结局?为什么很多的婚姻到头来成了“枷锁”、“爱情的坟墓”?人们到底在婚姻中追求什么?婚外恋在人类的婚姻中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问号,是社会的问号,历史的问号。催促着我们从人类自身的深层开掘,从而,应实践之需,补时论之缺,纠通论之误,探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也是一个歧义丛生的话题.幸福究竟是什么?它到底在哪里?这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追寻却又深感困惑的问题.中国历代儒释道的典籍当中记载了诸多古代智者关于幸福的追问和反思,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幸福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刘益 《学术交流》2006,(1):61-64
从历史上看,劳动力所有制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范畴。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是自由人这一本质规定决定了劳动力归个人所有。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只有在共产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中,人们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否定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其实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6.
罗军伟 《社科纵横》2011,(11):111-113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对前人幸福追求的反思和超越。它将需要的满足作为幸福的内驱力;它把劳动视为幸福的源泉;它以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幸福的终极价值目标。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的幸福观为指导,在肯定个人正当利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幸福;在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幸福;在奉献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快乐中升华幸福。  相似文献   

7.
张勇 《生存》2020,(9):0214-0215
教育本身蕴含幸福,需要个体去思考、发现、感悟和追寻教育中的幸福。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的思想认识。教育可以孕育幸福,指引个体去思考、发现、感悟和追寻教育外的幸福。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有幸福教育的追求。幸福教育可以理解为教育中的幸福和教育外的幸福的组合。教育中的幸福可以理解为师生获得一种愉悦感,即“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  相似文献   

8.
明确责任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儿童福利事业儿童是人类未来。儿童的幸福史,也将是人类的幸福史。人们关心和保护儿童,是人类伦理和道义的必然表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儿童也从来没有与“流浪”、“苦难”、“孤残”乃至“死亡”等冰冷的词语分离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中儿童当然受到保护和帮助,这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使然。对失去家庭的儿童、身陷困境的儿童,社会必须给予帮助。从一定意义上讲,救助儿童就是救助人类社会自身;为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就是在为人类社会赢取美好明天。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越高,对儿童的保护和协助的责任也越重,要求也应更高。欧洲经济工业化以后,德国首次使用了“社会政策”一词。随之德国创立了从各种各样的风险中保障人们生活的国家社会保险制度。20世纪逐渐  相似文献   

9.
在原始审美经验中,人们把引起愉快的对象称作“美”.其后,人们意识到对官能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负面后果,进而将“美”限定为“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快感对象的范围包括五觉快感对象的形式美和心灵愉悦对象的内涵美.美作为有价值的快乐对象,又表现为“幸福的东西”“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这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有价值的快乐对象是“美”的特殊语义.  相似文献   

10.
宗教心理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心理功能初探宋广文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崇拜,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的“上帝”、“佛”、“安拉”,可以说,宗教与人类发展几乎是形影不离。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  相似文献   

11.
物质利益,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人们为了能够生活,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就是说,物质利益是所有人们赖以生活的需要。人们的活动,首先就是为满足对物质利益的需要而进行的。过去很长一个时期,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笼统地把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一概说成是“修正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当前的改革中,又有人误认为改革就是为了“抓钱”,“一切向钱看”。如何正确认识物质利益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死的权利”——日本、荷兰、美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在接受“生”的同时 ,也受到“死”的约束。据说生命有了 3 5亿年的进化史 ,但有关生死的法则从原始生命诞生的瞬间开始就一直维持不变。如今人类创造了高度文明 ,在先进的医疗的协助下 ,虽然还没有完全战胜疾病 ,但却可以长久地将身体置于生死之间。因此 ,便产生了探讨“死的应有方式”问题。在医疗尚不发达的时代 ,医疗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扩展连在一起 ,同时也可以说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但如今 ,不少人开始怀疑 ,“让人活下去的医疗”果真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于是 ,从现代意识的自我决定权利观念出发 ,产生了个人的生死是…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霞 《浙江学刊》2006,3(1):126-130
消费主义是从属于“资本的逻辑”的意识形态,它鼓励人们到消费中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使人们把占有和消费尽可能多、尽可能高档次的物品当作人生的价值,从而使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趋于无限,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把人从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中解脱出来,是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一目标为人类走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否定了“关系说”和“效应说”对价值范畴的界定 ,认为价值范畴不仅仅是主客体的关系 ,也不仅仅是主客体的效应 ,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所实现的效应。即价值是主客体关系的效应。从而把价值建立在客观实践的基础上 ,也充分强调价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说明一般价值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 ,充分反映了主体在实践活中不仅追求真、追求事物是什么 ,而且追求善 ,追求真实的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潘国华(以下简称“潘”)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在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的决定 ,大家很受鼓舞 ,但在深层次上 ,人们对开展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您对此有何见解?范家驹(以下简称“范”) :以发达国家办教育的经验和人类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来审视我国教育的现状 ,不难看出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说得严重点儿 ,关乎国家、民族兴亡。突出体现在人文精神和品格培养的失缺 ,使得我们的国民对人性况味的认识和理解及对人格的精神追求 ,显得低俗、卑下。潘 :您说的这种现状恐怕有些是很无奈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按本文涉及的一些问题和重要观点,具有超前性,值得重视和探讨。 ●在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力资源存量、流量和增量中,老年人力资源日趋可观,开发出来,利国利民;不加利用,则成包袱。 ●生产性的老龄化是成功的老龄化,因而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老龄化。 长寿是人类本能的、共同的追求,平均预期寿命的普遍提高,长寿社会的到来是人类长久期待的。长寿和增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是人类深感欣慰的福音。但是,长寿社会毕竟不是传说中的幸福的伊甸园,长寿社会也有它的苦恼和难处。从个体的角度看,长寿并不等于健康;从群体的角度看,则如人所周知的有各种各样的老年人口问题——“老能否有所养”、“老能否有所医”、“老能否有所乐”,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7.
佘文斌 《社会》2002,(8):43-45
“思想和意见的公开与自由市场”是人类恒久的追求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部大众传播史就是一部不断探寻思想自由的历史。过去 ,由于种种限制 ,大众传播媒介只能提供给人们相对有限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因而网络的到来被寄予了无限的期盼。网络由于技术的支撑而具有“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尼葛洛庞帝 ,1997)的特质 ,自由似乎是应有之义。然而 ,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 ,网络虽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自由度 ,但终究没有摆脱历史的螺旋 ,无边的自由之境仍在我们身外的梦想之处。自由与极限在前网络时代 ,普通民众要…  相似文献   

18.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初,福建省委书记汪洋曾致信福建省直机关干部和各市党政主要领导,推荐他们阅读此书。汪洋同志在信中指出:幸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作为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  相似文献   

19.
“快乐主义”(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昔勒尼流派)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在理性主义看来,快乐是与理性无缘的,它只是在终极的意义上———理性的现实化或现实的理性化———才体现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快乐与幸福。康德说:“因为每一个人的快乐与痛苦的特定情感将决定他所追求的特定幸福,即使是同一个主体,他也会根据这种情感的变化而追求不同的需要,因而,主观必然的法则(作为自然法)客观地是一个真正的偶然的实践法则,它可能且必将根据不同的主体而完全不同,所以,它绝不能提供一个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伦敦,…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指人们在克服愚昧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以及相应的能力。广义的文化是“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①其涵盖面十分广泛,又称“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