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颖 《决策》2010,(9):94-95
案例一:如何与领导若即若离李飞第一份工作是公司职员,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他“表现平平”。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工业从“蒸气化”进入“电子化”,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于是,一种以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学说风靡全球,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管理者们,把这种学说的精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卓有成效的“一”字管理。 擦亮一双鞋一月赚百万 休斯,查姆斯是现代企业界中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管理技能令许多同行拍案叫绝,美国一家民间商人协会曾授予他“管理大师”称号。他在担任美国“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危机:公司的财务困难,被在各地负责推销的人员知道了。因此这些人都失去了工作热情,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严重到有可能使查姆斯和他手下的几千名销售员一齐被“炒鱿鱼”的地步。于是,查姆斯决定把全国各地的销售员召到总部召开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3.
郑磊  熊凌 《经理人》2005,(8):76-78
国美掌门人黄光裕以少见出众财技,创造了大陆企业家套现的奇迹“套现”这个词早被大家熟知了,从字面上来看,套现就是套取现金,是一种融资手段。目前被经常使用的“套现”融资的方法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和配售股票。IPO对企业的要求较高,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不仅在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等财务指标上要求达到一定的规模,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具体的要求。在中国内地公开发行上市较香港条件相对苛刻。时间上,在中国内地上市一般至少要花两年时间;香港上市要走完所有的程序,至少需要九个月的时间。配售股票是在企业上市之后,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一个成都,一个上海,当两地中小企业主纷纷抱怨被员工“炒鱿鱼”时,作者跟踪访问发现,其实这并非如人们想像的仅仅涉及“忠诚度”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企业长年实行终身雇佣制度,职员一旦受雇于企业便终身有 靠,基本上不存在被解雇的忧虑。日本的这个制度保持了几十年,不曾发生过危机,这使日本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的社会形象。日本失业率很低,人人有饭吃,有工作,不像欧美社会,大家时刻要为失业担心,怕被老板炒鱿鱼。  相似文献   

6.
<正> 报载,广东惠州传出一条大新闻,近年走势强劲的国有企业TCL电子集团,兼并改组了英籍老板的一家跨国公司——香港老牌彩电企业陆氏实业公司,用国有彩电品牌取代了外资的进口品牌。 香港陆氏实业是一家上市公司,是较早涉足大陆彩电市场的企业,其品牌“佳丽彩”八十年代初在内地销售,后在深圳建了一个以外销为主的生产、科研基础。然而,时隔十来年,这家“洋”彩电的老字号却被国内彩电市场的黑马——“TCL王  相似文献   

7.
贾铭 《经营管理者》2004,(11):56-56
<正>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职员叫阿基勃特。他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只要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元”,而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石油大王、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大感惊讶地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一定要见见  相似文献   

8.
<正> 所谓“危机感”管理术,就是企业管理者有意制造“危机”,使下属感到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推动企业这个大舟破浪前进。这种“危机感”管理术在日本企业中早已被采用。  相似文献   

9.
<正> 报截,世界闻名的德国麦当劳快餐店新近推出一种用人绝招,即:麦当劳决不用“靓女”,它所录用的员工均是相貌平平,可个个能吃苦耐劳,以创业精神服务大众;麦当劳一般不“炒鱿鱼”,它认为麦当劳首先应是培养人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对那些极有潜质的员工还送往麦当劳汉堡大学深造,麦当劳的精神培训出来的人,即使  相似文献   

10.
<正>"彼得原理"是指"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员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具体点讲,就是每一个职员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员所占据。而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职员完成的"。"彼得原理"被《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会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等方面滋生出一种被称为“大企业病”的慢性综合病症呢?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纷纷寻求对策。那么,国外企业又有什么有效办法对此加以防治呢?  相似文献   

12.
秦德君 《决策》2014,(4):19-19
2013年"透明国际"公布的全球清廉指数中,香港排名第15位,居亚洲前列。多年来香港一直保持着"廉洁之都"的声誉,"廉洁"成为香港人最引以为豪的核心价值。但过去的香港,是全球闻名的腐败重灾区。当时有一种说法:"难以找到一个不腐败的警员"。一名叫韩德的警司从警19年,贪腐500多万。  相似文献   

13.
<正> 现实生活中,“名牌”一词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众多厂商争着打“名牌”的旗号促销其产品,消费者也抢着购买贴上“名牌”标志的商品,可以说这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在当今世界商战中,名牌已成为一国的标志,一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通行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拥有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就能在供销两方面左右逢源,原料  相似文献   

14.
<正>那些当列入“国退民进”的企业并没有像太阳下的“冰棍”那样很快化掉,仍然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为什么? 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主张“国退民进”的理论认为,将企业卖给管理者或许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相对于企业自然萎缩,像太阳下的“冰棍”那样化掉,效果要好得多,于是趁企业改制攫取国有资产的“盛宴中狂欢”,似乎成了一种义举。但是自从“郎顾之争”引起国人警觉,“盛宴中狂欢”嗄然而止之后,那些当列入“国退民进”的  相似文献   

15.
纺织企业的劳动保险费统筹管理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着纺织企业职员的医疗费用、养老费用、失业费用等合法权益,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纺织企业的劳动保险费统筹管理的作用?在我国还没有推行新的保险管理规定,由企业自由向职员收取与拨放劳动保险费,但是还是有很多职员的合法权益常常被侵害,为此我国国务院推出一些文件,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拨放,这不仅保障了职员的合法权益而且还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谭云 《经营管理者》2011,(10):60-62
“刺头”员工往往也是组织的得力干将。一味的简单“炒鱿鱼”,除了会失去能干的人才,长期来看,还可能变成对于公司中出头鸟类型员工的打压,整个组织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缺少创新和活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区分“刺头”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正> “企业文化整合法”,是成都铁塔厂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中“以人为本”“文化制胜”的新思维,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系统地进行“铸魂”“谋道”“育人”“营围”“塑形”等企业文化要素的优化配置、整体效应合成的产物;是把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发展“软资源”的高度,同时加大生产经营含“文”量与企业文化含“经”量,实行文化与经济、管理、科技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这是历来被企业家及经营者们重视的一条生意经。企业的确应当重视产品的宣传工作,经常地、实事求是地把企业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各种广告介绍给消费者,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熟悉产品,进而购买产品。 然而,人们长期处于“质量第一”,“誉满全球”之类的自誉声中,对广告宣传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就采用揭短策略,心诚意实地在广告中揭己之短,在宣传产品优点的同时,也详细介绍产品的缺点和  相似文献   

19.
田志华 《决策探索》2009,(24):41-41
精细化管理作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它来自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综合学科,强调的不是某一个要素的精细化,而是所有“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企业党委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凝聚、激励、教育和导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企业政治核心,它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织保证“环节”,自身成长需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顺利实施及更好地发挥最大效能,并最终成为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更需要企业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精细化管理更有效地融入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以促进企业稳步、健康发畏。笔者认为,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委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需要精确定位,坚持“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全员化和长期化”这“五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 面对买方市场的严峻考验,企业无不想方设法开拓国内外市场,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巧妙实施人性化经营技艺而获得成功。实践证明,人性化经营作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特色技艺,在开拓买方市场时,往往能取得“芝麻开门”的神奇效果。 替人分忧 为己生财 A企业,在市场开拓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与客商的关系,主动与他们分忧。去年,香港的一个老客户接到一份订单,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