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他向清政府提出的派遣留学生的”教育计划”,首开以派留学生的形式把西方文化输入中国,从而开中国学子出洋留学的先河.容闳的派遣留学生“教育计划”虽因历史原因而流产,但首批出国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卓越人才,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向外国学习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向封建旧传统教育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林立公 《21世纪》2004,(5):42-42
2003年,自费出国留学生数量占到我国当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九成以上。实际上,自费留学生逐渐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主流群体,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教育界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观。与改革开放之初应运而生的公派留学群体不同,自费留学生在选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的原因 ,当国人把文学作为推进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突破口时 ,文学自身的现代化问题便成为中国现代化动力群体们所关注的焦点。而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转换的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留学生群体 ,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负笈出洋的留学生们。由此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讨了留学生是如何对传统文学进行现代性置换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及文化差异是中国留学生出国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教育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中澳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中国留学生所面临的困难的调查分析 ,对如何提高 ESL 教学 ,架起语言文化桥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方面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
彭冰 《今日南国》2010,(13):10-11
“在国内的人天天想着出国留洋,而在国外的留学生却梦想着回故乡。很多留学生像是站在围城的城墙上,看看城里,再看看城外,却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家。每日,徘徊在城墙上,忧虑,伤感……”  相似文献   

6.
警惕:海外留学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讯接连不断,一桩桩中国留学生在异国被殴打、被抢劫、被绑架的事件不时地浮现于华文媒体的上方。每一次案件的发生,都牵动着国内无数留学生家长的心。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如何防范也成为留学领域的重点问题。本刊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特别推出本期特稿《警惕:海外留学生安全!》,希望对已经出国或准备出国的学生以及家长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国内的很多电视连续剧中,男女主人公在爱情或事业上遇到挫折,常常以出国为解脱,似乎出国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然而,实际生活告诉我们,走出国门,可能就是另一种并不轻松、需要不断奋斗的生活的开始,而打工往往又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一份充满苦辣甜酸的经历。从80年代中期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教育出口”政策,吸引大量的海外自费留学生到澳洲来读书。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涌入澳大利亚的学校。据统计,中国现有1万多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中有近5000人在读大学,其余在读高中、专科甚至…  相似文献   

8.
记者:目前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超过30万。近年来,留学生更有低龄化的趋势。据统计,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生每年约有2万至3万人左右,其中中小学生留学人数就占到一半。我们请在国外的留美学生通过对小留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敬辉:最近比较有意思,国内的朋友包括和您们21世纪的编辑记者的越洋对话中都谈到了小留学生的问题。我顺势读了一些国内外媒体对小留学生的报道。有的媒体称到处惹事生非不学习的小留学生是“留学垃圾”。这个称谓有点极端了。我想对小留学生应该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1.小留学生族群的界定。比如年龄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文化冲突:从伦理到政经──旅美华人“留学生文学”比较论朱双一余光中在为於梨华的《会场现形记》作序时曾写道:“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文学,恐怕是《西游记》了吧……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中,刻划留学生最生动的小说,是《围城》……不过那时候的留学生回国的多,并不真正留...  相似文献   

10.
培植本国教师是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中国新式高等学校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民国时期高校公派教师出国制度发展的动因,最初来自高校学习欧美先进知识的需要,以及力图维持教师国际学术水准和激励教师研求学术的需要。此后,这一制度受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培养中国本土科技领袖人才和国民政府培养中高级建设人才的目标的推动。因为高校教师在高深学术领域相比普通留学生具有明显优势和效益,因而公派高校教师出国制度不断拓展,并与普通公派留学构成互补互通之态势。在政府、高校、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推动下,民国公派高校教师出国的路径逐渐多元化、分层化;公派教师的精英化程度增加,公派目标向更专业、更深入的项目研究演进,资助力度和方式逐渐区别于普通公派留学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以研究学术的特质不断增强,促进民国高等学校学术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东南亚华文文学重镇之一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对中国的种种想象。作为想象原动力的故乡情结,长期表现为对中国的热情关注,即使描写南洋当地风物,所采用的仍是中国视角。国家认同转变后,中国想象逐渐出现了变化。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出于强调其独特性的需要,则将故乡情结虚化为原乡神话。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基于对中国传统语文的深刻认识。据此他倡导语文教育应该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终身以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科的"言语"本位和运用的特点,并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序列的构建,具有民主色彩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而以科学为导引奠定了现代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回顾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汉语中古音历史;介绍日本学者有关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成果;评述日本学者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观点,如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的资料"互动"作用;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间特征,日汉对音译音研究对汉语中古音研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政治小说的生存语境与书写情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家关心政治,希望作品影响政治,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自觉与政治运动合流恰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政治小说自然生存的文化语境。对政治权力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主流意识的疏离,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政治或政治文化书写的三种主要情态。  相似文献   

15.
忧患意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传统。从内容上讲,传统忧患意识中包含着忧身忧德、忧国忧民、忧政忧君等若干方面,其核心是忧国忧民。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忧患意识是人类理性精神的觉醒,是个人道德境界的超越和升华,是一种辩证思维品质,更是一种积极身上、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探析中国传统的忧患意识对于正确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与时俱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与李大钊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们二人不仅对社会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思考。梁启超和李大钊虽然都对社会主义十分向往,但他们二人的社会主义主张却存在很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既与他们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理解紧密相连,也与他们接纳社会主义的逻辑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华裔导演的电影中,关注美国华裔女性命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美国华裔女性通过其特有方式打破沉默,赢得自己话语权,这说明美国华裔电影对于华裔女性的刻板化印象起了渗透、抵抗、甚至颠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众多的跨文化交际都是通过英语来完成的。由于中西方文化之差异,中国人在英语交际中常常犯“文化错误“,导致“文化休克”现象。只有了解并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社会规范及其价值观念之差异,明确并掌握汉英不同的语用规则,以及中西方不同的交际风格,保持文化差异意识,才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1969年5月3日,应美国圣约翰大学中国文化学院的邀请,赛珍珠在第二届中国文化研究会议的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她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民主元素,包括领袖和皇帝出现的方式、由科举考试所维持的文官制度以及以长幼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制度。尽管朝代更迭,这些民主元素始终不变,并维护了国家和政府的稳定;革命之后的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推翻了传统的政府体系,建立了新制度,但传统的民主元素能否保留并影响中国,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欧洲早期学者们对中国的认知,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世界历史理论、社会形态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预测了中国革命的必然胜利、中国崛起的有效途径以及未来中国的可能地位,充分展现了经典作家的中国情结。毋庸置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中国社会的预言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