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作为结果,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相对稳定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导致能力与倾向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或活动).它与成熟、适应、疲劳,药物等引起的变化存在区别.对学习进行分类,有利于揭示不同类型的学习规律,便于人们(尤其是教师)按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和指导学习.由于学习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目标和标准进行分类,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习分类.  相似文献   

2.
元决策: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提出了元决策的更广泛和更全面的定义,探讨了元决策的特点,提出了决策者作为元决策者和具体决策者的双重身份的概念及自知之明的重要性。依次研讨了元决策的内容、决策方式的选择、决策步骤的安排等问题。提出从系统理论把元决策看作是自适应、自学习系统的观点。最后提出从知识的转化、融合与创新来看决策活动,可以把元决策看作是知识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互动德育模式是为了克服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关注学生主体道德生活的德育模式。它把德育过程看作师与生、教与学双方互动的活动过程,它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发展,全面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为目标,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德育共振,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读者阅读活动本质上是不断接受信息、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活动。读者阅读活动更是读者主体与文本客体或作者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持续建构过程。关于阅读活动跟主体的认识格局关系密切。读者的阅读能获取信息量的大小,接受能力如何还与主体认识的同化和调节能力相关。主体对知识的获得与积累,都并非是消极被动的,而是阅读认识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读者阅读信息获得与接受是主客体的持续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如实述说”:逻辑中的信息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逻辑表述为关于信息流动的一般理论,它涉及推理、观察和社会交往等人类能力。由此导致的多主体动力学可以用关于信息更新的动态认知逻辑系统来加以研究,后者也能够处理信念更新和学习问题;可以把这种语义动态学与作为信息阐明的推理的语法过程相结合: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将已有结果)扩展到主体之间的长期互动,并描述了(主体的)偏好和目标,以及由此导致的逻辑、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后期学术界在认识论这一领域出现了所谓的“超前认识”的提法。自此,超前认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超前认识没能区分这种认识是否是对未来实践的正确反映,因而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本文尝试用前瞻性认识这个定义来弥补这个缺欠,并提出前瞻性认识的定义及其意义。一、超前认识存在的缺欠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超前认识的内涵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刘泽民为代表的:“它是以人们认识未来、把握未来、创造未来的实践为认识对象与任务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把客体未来运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与规律(客体事实)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而且要把未来主体改造世界、创造未来的实践(主体事实)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同时还要把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也纳入认识论的视野之内……亦即超前认识论。”2、“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3、“超前认识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立足并超越当前现实状况而对于尚未出现或发生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以及人们未来实践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效应等的一种前瞻性认识。”4、“所谓超前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主体认识活动微观研究的深入,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一个重要要素的知识结构愈来愈令人瞩目。那么,知识结构在主体认识结构中居于什么地位,具有哪些功能呢?这便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根据系统论关于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可以把知识结构规定为知识系统中知识数量、知识种类和知识层次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连结的方式。联结方式不  相似文献   

9.
身体-主体间性是西方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把存在看作实体,比如抽象的主体实体或抽象的客体实体,而是把存在看作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看作关系和意义.从根本意义上,审美活动受制于人类生存活动.莫言小说无论从其叙事视角、审美意义,还是从其艺术创作、欣赏的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出鲜明的身体-主体间性的哲学视野.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阅读主体对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进行解读,更重要的是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语言能力、阅读材料、阅读模式及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主体的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  相似文献   

11.
行政执法活动是执法主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行政执法环境,是指与行政执法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作用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执法的质量和效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要改善行政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学习活动是个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项目学习高度契合了第三代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即主体、客体、学习共同体、工具、规则、分工,把活动理论的精髓与网络环境的形式、内容完美结合,是二语或外语课堂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对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范畴的产生,是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逻辑产物。长期以来,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被看作认识论的固定模式,这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发展的结果,又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产生种种失误的重要原因。环境是客观的、普遍的、成系统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不同的环境对主体实践认识活动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生产力问题要结合各交叉学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把人作为自然社会之真正的主体,从主体能动性、主客体相互作用及对立统一中理解生产力;要把生产力作为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多层次多方面认识把握生产力的规律,更好地促进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要把生产力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对生产力内容的丰富和发展.由此出发,生产力应理解为主体开发利用客体并协调主体客体使其共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能动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体具有能动性,表现主体能动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在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体能动性所产生的认识结果是否正确要依靠实践检验,认识与实践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所认识对象的自身规律性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阶梯性练习教学法 ,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 ,编选设计出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题 ,把练习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课前练习、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三步 ,重点在“练习”上。  相似文献   

17.
能力动机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能力动机及其培养刘瑞光关键词能力动机,培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848.2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该活动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1。人类行为的动因是什么?传统的驱力理论把行为看作由内在潜能--生理需要驱动的。活动可以满足生理需要,降低内...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主要根据小学数学教科书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和学习线索,有计划、有步骤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以促进自身的数学知识、经验、能力和情感态度持久变化的活动过程。"经验"、"活动"、"思考"和"再创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思考是它的本质。小学数学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建立与改变等。  相似文献   

19.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能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运动技能 ,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 ,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和本领 ,是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 ,形成一定的技能 ,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我锻炼。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 ,体育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体育课练习的组织和方法 ,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很多 ,如带领法 :由教师或体育骨干带领 ,…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的理论实践——“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个体在一定知识背景下与外在信息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一种意义的建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体验研究过程 ,主动探索 ,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过程所倡导的学习思维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并为建构主义所包容 ,研究性学习实践着建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