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件清代徽州判词文书正本,再现了清代县衙门判词文书制作的原始格式和要求,它与文献记载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相互印证,为清代州县制作判词提供了原始实物佐证,否定清代州县在讼案审结后制作判词的学术观点应当辨正.  相似文献   

2.
三十七岁,斯文有礼,眉宇轩昂,双目有神,乐于交往,平易待人,十分亲和。三言两语一交谈,便从他那双炯炯明亮的眼睛里,读出追求上进、求贤若渴、干番事业的决心和毅力。且为人平和、朴实、低调.这就是休宁县状元故里大酒店、状元一家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国强先生,在笔者心目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3.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东向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的决定,激起我市广大干群争先进位、奋力赶超的斗志和热情,更增添了时不我待的使命感。由此使我们想起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在80年前的呼吁至今仍然是振聋发聩。值此我市加快发展富民强市如火如茶之际,本刊特意选发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借之擂鼓呐喊。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徽州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资源优势,发层乡村旅游事业?首先必须强化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其次必须实明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进位。同时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突出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的原生态,包括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原生态两个层面,是一个立体的人文概念,其核心是“天人合一”或称为“和谐”。徽州文化的一个精典理念是“和”,包括人与自然的“和”,人与神的“和”,人与人的“和”。人与自然的“和”产生了“桃花源式”的“中国农耕社会的最高文明”。人与神的“和”产生了“与祖同乐”的各种徽州庙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徽州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作为徽州文化精神内核的“程朱理学”,其在封建统治中的指导思想地位在元代得以确立。元代末年徽州涌现出的大量人才,为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成功,加之当地地痞无赖的引诱,一些不良的社会风尚逐渐盛行。徽州是典型的宗族社会,民间赌博活动猖獗、争讼之俗愈演愈烈、资产雄厚的徽商及其子弟生活奢靡等社会问题都不利于徽州社会宗族内部的稳定,因此,为了维持族内秩序的长久稳定和发展,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积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匡正治理宗族内部的不良风气,遏制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在以“生态”和“环保”作为主体的今天,传统的手工艺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笔者在对棕编的历史、棕编的工艺品做凋研届发现,其文化背景深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年过花甲,然而精神矍铄;讲话语速急切,却不失深邃,声音大,底气更足。这是方道行首先呈现出来的表面印象。三个多小时的交谈,留给我的是这样一幅虚拟的同时又是真实的画面:一个并不高大的老人,独自站在风中,站在一十字路口,眺望一个又一个热烈的研究讨论徽学的大场面,双手紧紧捂着已珍藏几十年的宝贵资料,嘴里则在不停地呼喊:徽州的武术文化同样博大精深,研究徽州文化不能冷落了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记得是在2002年的春夏之交,我和儿位师友一起驱车皖南,渐渐地走进古徽州的腹地,不仅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还有那散落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中的徽州村落,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筑,又是一色的粉墙黛瓦,衬着青山绿水,蔚蓝的天上飘过丝丝朵朵的白云,这情景真的像是进入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境。由不得我这个生活在皖南的人,也恍若梦中一般。当时就听说当地的一帮文化人正在编撰一部有关村落的书,  相似文献   

12.
一、徽州得名的时代背景 北宋末年,徽宗、蔡京、童贯一伙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公元1120年11月1日),歙州人方腊率众在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帮源峒(今浙江淳安西北,另一说起义地点是在歙县七贤村)发动起义。起义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至宣和三年正月(公元1121年1、2月间),方腊起义军先后攻下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去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出了自己的平民教育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都离不开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先温总理的讲话一步,已有一位有识之士在身体力行办平民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木工“匠士”。 他就是我市休宁人、留美归国学子、成功企业家、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曾单独约见聂圣哲先生会谈8分钟。  相似文献   

14.
理学家兼诗人——曾几的生平与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船山学刊》2003,(2):85-87,152
曾几(1085~1166)字吉甫,其先江西人,后徙河南.曾祖父曾识,曾任泰州军事推官,祖父曾平,曾任衢州军事判官,父曾准,朝请郎,赠少师.  相似文献   

15.
16.
羽中和子桐两位少兄要我给《徽州人文读本》作一序言,这可给我出了大难题。本人从未作过序,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所以迟迟无法下笔。后来,灵机一动。买了几本书,专读序言。于是,领悟到了一些作序的真谛,初步总结有三种情况可循: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作用,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商业书的研究 ,近年来颇受学界的重视。本文根据新近收集到的一册抄本 ,探讨徽州民间的商业书、书信活套以及徽商的“信底”。该书共分三部分 ,其中的《便蒙习论》反映的是清代前期的内容 ;而其后的“信底”部分 ,反映的时代背景则大致是光绪初年。该书对于研究徽州民间的从商经验、商业道德以及商业风俗和各地市面之行情等 ,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黄山市历史上称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在当地各古县城中仍完好地保留着数十条徽州古巷。自明清以来,从这些被称为“老街”的古巷中孕育出了众多有名的徽商老字号,最具影响的胡开文(墨店)、吴鲁衡(罗盘店)、程德馨(酱园)、胡源泰(茶号)等老字号则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