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成杰  范闯 《统计与决策》2016,(11):114-118
文章首先以改进的Jeffrey Wurgler (2000)模型为基础,对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工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然后基于2004-2010年我国31个省级区域的27个工业行业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实证.  相似文献   

2.
石健  黄颖利 《统计与决策》2020,(16):100-104
生态资本是指产权明确且具有增值能力的生态资源,提高生态资本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省域2007—2016年的生态资本效率,同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生态资本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生态资本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分为波动上升阶段、中期低效阶段和缓慢上升阶段;对各地区的生态资本效率影响显著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城市规模、经济规模、环境政策与管制变量对大部分地区的生态资本效率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效应变量对中部地区的生态资本效率具有阻碍作用,对东北地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2—2018年的省域数据,从资本投资视角出发,采用LMDI模型将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的总效应分解为数字产业资本投资规模效应、效率效应和地区结构效应三个维度;采用σ收敛模型和绝对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的平衡性进行分析;采用条件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投资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资本投资效率和地区结构是短板,区域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中国区域数字产业发展及其三个维度存在条件β收敛。促进区域数字产业三个维度的平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财政支出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能够驱动中国区域数字产业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东海 《统计与决策》2022,(20):164-168
文章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层面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R&D资本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区际流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D资本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R&D人员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R&D人员区际流动对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资本区际流动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利用西部地区200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金融生态运行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纳入具有空间异质性的非期望产出金融生态效率测算模型,与传统DEA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考察两者的分异性,判断各区域金融生态的运行效率及趋势,并运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实体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研究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与时空收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建筑业相关数据,运用SBM模型测算建筑业生产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通过分布动态学模型揭示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时间演进过程与空间转移路径,基于分位回归构建β收敛模型,刻画不同效率水平的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较大,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出现过极化现象,各地区维持固有水平类型的能力较强,不同水平类型间的流动性较弱;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较低水平处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较高水平处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7.
在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出现并驾齐驱发展趋势及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背景下,讨论了中国引进外资政策是否有效促进了地区对外投资增长这一重要命题。首先,梳理了引进外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机制,对已有文献做出补充。其次,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构建R&D资本、R&D人员和经济空间权重,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发现:(1)区域OFDI活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OFDI对本地区OFDI具有明显"竞争效应";(2)短期内FDI对区域OFDI有正向促进作用,长期内影响则表现"倒U型";(3)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证实FDI对区域OFDI存在三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最后,从协调两者发展机制、引进高质量外商资本和优化地区发展环境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绿色创新效率关系到区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发现,FDI能为绿色创新效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FDI行业和产业结构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创新效率,FDI、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创新效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采用固定参比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基本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各区域绿色创新效率上升趋势又有所不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FDI、产业结构及FDI和环境规制的交互作用对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区域需提升环境规制创新水平,科学合理地引进和使用外资,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和FDI的交互作用,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周杰文  赵月  杨阳 《统计与决策》2020,(22):100-103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问题日趋重要。文章以200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为单元,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泰尔指数测度绿色经济效率及其差异并进行时空维度分析,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一带一路"沿线各省的绿色经济效率差异较大,整体呈波动变化;南部、东北部绿色经济效率高,差异变化幅度小;"一路"沿线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高于平均水平;各区域地理环境和产业类型差异是造成绿色经济效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划分为高效率型、稳定型、发展型、低效率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采用SBM-DEA方法建立全要素能效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07年中国29个省份、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效率。实证结果表明:SBM方法的能效测度结果更能反映中国能源利用的真实水平;中国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节能形势严峻,各省份、三大地区之间能效差异显著,尚具备很大改进空间。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实现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效的趋同将是新时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区域生态效率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趋势;进一步构建SYS-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生态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在时间变化上,中国区域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从异质性上看,产业结构升级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生态效率促进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经济是中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文章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61项指标的中国省域新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测度了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新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加权变异系数、Moran’s I等方法揭示了新经济发展的时空演进态势。研究发现:新经济呈稳步发展态势,相对于新产业,新业态占新经济的比重更大。新经济发展的高值区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的高地。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主要表现为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展环境差异是四大地区间新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地区内部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化具有重要影响,四大地区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来源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乐为  伍宇欣  王菲 《统计与决策》2023,(13):132-137
文章运用超效率SBM改进的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双向FDI协同效应的增强不仅对本地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正向积极影响,还会提高相邻或地理属性相近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此外,这种空间效应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积极的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双向FDI协同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影响中国工业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模型测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最后运用逐步回归法探究信贷规模与信贷成本的间接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倒N”型趋势,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内生性检验发现:在系统GMM模型与2SLS模型的双重检验下,绿色信贷对地区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得出:绿色信贷对于金融发展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地区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除直接影响外,绿色信贷通过信贷规模与信贷成本两个部分中介间接影响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晗  何枭吟 《统计与决策》2022,(22):184-188
文章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出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和环境规制可以提升本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同时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产生积极作用,产业集聚也强化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绿色创新效率受到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及其交互作用具有显著为正的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尽管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本地效应为正,但是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应当增强不同产业间的协同集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测度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各级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以容量耦合的分析框架为基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系统及其耦合发展效率测度模型。以2010年度横截面数据为样本,对中国31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进行实际测度,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发展效率依次降低;31个省份中,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安徽6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领先于区域经济空间的发展效率,其余25个省(市)的发展效率则滞后于区域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7.
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叠加区,定量评估该区域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发展驱动力,对深入研究制造业数字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ESDA分析2010—2019年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技术进一步研究影响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时空分异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10—2019年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对该区域内不同城市群组团数字化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表现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团的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逐步提高,而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组团的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逐步下降。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特征;在低生产效率边缘区域分布有若干高生产效率节点型城市,表现出显著的“集聚性”和“极化”特征;数字化生产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正向外部效应。经济发展动力、互联网发展动力、移动互联网发展动力、服务业支撑力和信息技术投入驱动对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数字化生产效率的解释作用较为显著,驱动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数字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了物流业FDI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从时间和空间双维度探讨各省份物流业FDI驱动因素的作用力。结果表明:2006—2019年,各省份物流业FDI规模明显提升,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且差异逐渐扩大;物流业FDI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省份位于High-High集聚区域和Low-Low集聚区域,表现出空间上的"马太效应";物流业FDI多维驱动因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特征,各因素在不同时点和地区对物流业FDI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十五"期间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效率,通过将区域发展中对不同类型资本(区域发展依赖三类资本,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依赖作为投入,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作为产出,综合评价区域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孙大明  原毅军 《统计研究》2019,36(10):100-114
本文从空间维度廓清了协同创新对区域产业升级的空间外溢机制和外溢效应边界形成机理。采用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利用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特征多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协同创新对产业升级既有区域内溢出效应,也有区域间溢出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创新要素区际流动来实现,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特征。进一步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差异发现:空间外溢对产业升级的带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协同创新作用机制,对推动区域间良性互动,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