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创造了一种新文本,将其命名为“现代小说神话”可以建构有效的阐释框架,是当代“重述神话”的世界文学潮流的本土示例。现代小说神话将历史置于神话语境中,以小说文体发掘神话的诗意品质,赋予文学以超越现实、拯救人生的当代功能,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以诗解诗”与“以诗选诗”相互贯通。闻一多《唐诗杂论》以“诗人学者”的视角解读唐诗,推崇诗歌的情感力度、诗人的人格高度。闻一多《唐诗大系》则以选代评,以“学者诗人”的视角编辑情感力量充沛的唐诗选本。引领唐代诗风转型、强力表现人生痛苦及淡泊情怀的诗作,是闻一多联结《唐诗杂论》与《唐诗大系》的核心文本,理论研究与选本品鉴的诗学会通最终体现为才情与学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本世界理论对唐朝诗人崔颢的作品《黄鹤楼》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首先简要概述文本世界理论;其次,通过对诗词中文本世界构建的分析,探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处理过程,从而实现与诗人跨越时空的交流;最后,剖析该诗的功能命题推进,有助于理顺语篇叙述的脉络和推动叙述向前发展,从而揭示文本主题思想.从文本世界理论角度探究《黄鹤楼》诗词,为该诗词的解读和赏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杜甫的《月夜》历来被学界看作是诗人向妻子表达思念的深情之作。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阐释此诗,从诗中的“叙述视角”、“居处意象”、“身体语言”等方面寻微探幽,挖掘出潜藏在文本中的男性主义立场。该诗是诗人转换叙述视角后表达隐忍欲望的一首类“闺怨”诗。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汤亭亭小说《中国佬》中6个神话故事的改写,探讨它们内在的紧密联系以及与小说传记故事的历史层面相呼应的关系,指出作者通过改写各种神话,一方面颠覆了一些众所周知的美国神话,如美国梦、金山神话、开拓者神话等;另一方面还就征服荒凉艰险的美国大地等壮举建构出属于华裔美国人的神话。  相似文献   

6.
《乞力马扎罗的雪》所描述的对象世界由三个层次的时空构成 :当下性的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现实”时空、人物回忆构成的心理时空和纯粹虚拟的非现实时空。文本外现实世界的叙述中包含的主体转换关系决定了文本内主体视角结构的时空分布。文本内虚拟世界的意义依托文本外世界的“真实性”而成立  相似文献   

7.
初唐宏儒孔颖达等在他们所编撰的《诗》学著作《毛诗正义》中提出的“诗人救世”说.具有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第一,非君子不能作诗;第二,持人之行,使不失坠;第三,文刺前朝,意在当代;第四,反对谲谏,倡导切谏。“诗人救世”说,是初唐儒士自信的张扬,对于当时乃至其后的经学阐释与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诗人救世”说的提出,是《毛诗正义》、《诗》学思想的落脚点,具有重要的谏诤力量和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9.
童话教母安吉拉·卡特因其对童话的改写而享誉世界文坛,其短篇小说《染血之室》是在改写法国童话大师夏尔·佩罗的《蓝胡子》的基础上创作的.通过文本分析,探讨《染血之室》中新女性"我"的诞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女性身体作为女性发声的新媒介,女性精神作为女性进步的新动力,女性话语作为女性自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素食主义者》中,作者韩江巧妙地利用英惠与仁惠姐妹间存在的"隐含文本"表达形式试图向读者表露英惠与仁惠经历的苦难,以此揭示当今韩国社会中依旧坚如磐石的父权结构下女性处于劣势的、被牺牲的处境;同时,韩江将女性置于"悲剧文本"中,以此超越了男性权威下限定的女性理想模式.韩江通过小说《素食主义者》展现了韩国当代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11.
“契合”是象征主义诗学的核心所在,其哲学基础是“两个世界”的分开,而在中俄象征主义诗人的观念中,“两个世界”有不同的内涵,中国象征派诗人在潜在的心灵世界中寻求与客观世界的呼应,以期达到与万物冥合的境界,俄国象征派诗人则志于神秘的彼岸世界和永恒世界,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世界的碰撞中形成了两种旋律,异质的“契合”观念决定了两种象征主义诗潮发展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2.
阮籍《咏怀诗》的意象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籍《咏怀诗》“归趣难求”,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难解之谜 ,研究者往往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文化思潮来探求这个“谜底”。而本文则从《咏怀诗》文本出发 ,结合中国古代的意象理论 ,分析《咏怀诗》意象世界的内容种类和意象组接方式 ,并指出阮籍诗歌意象世界的独特审美特征——隐秀之美。本文认为 ,丰富奇幻 ,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是《咏怀诗》“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苏格兰为创作阵地的当代女诗人薇姬·菲伍尔,因阴郁而辛辣的笔触令她的作品极具风格。诗人常从女性角度出发揭示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把女性日常的家庭琐事嫁接到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色彩绘画等多元化的艺术领域。文章通过分析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段,发现诗人通过运用修正、改写、私人化挪用、“艺格敷词”的叙事策略,巧妙地打破了西方悠久的性别书写传统,颠覆了以男性“凝视”为主导的审美倾向,重新塑造了当代女性积极的生存风貌,为当代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现实冲突提供了一种纾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诗经》 “六笙诗” 因 “有其义而无其辞”, 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 它的篇次莫定, 前后不 合, 难以融入 《诗》 的辞章编排系统。 特别是由它引起 《诗》 文本编排的变更, 所谓由毛公 “推改什首”, 造成了 《诗》 的 “非孔子之旧”, 多与史实不合。 这在出土文献海昏侯 《诗》、 汉 《熹平石经》 与毛 《诗》 互证中得到充分证明, 并在 《诗》 文本的学术源流与汉代 《诗》 学研究中获得有力支持。 “孔子之旧” 就只 有 “三百五篇, 遭秦而全” 的 《诗》 文本, 四家皆无异义。 郑玄相关解说的存亡、 缘由自相矛盾, 反映的 只是其笺 《诗》 所见与注 《礼》 所用乃不同的另一个 《毛诗》 文本。 其中的 “六笙诗” 序, 不过是其时的 《毛诗》 学者将 《乡饮酒》 《燕礼》 中用乐的 《小雅》 的 《南陔》 等 6 篇编排到 《诗》 文本中的新变现象, 而不能说是代表 “孔子之旧” 的古 《诗》 文本。 不包括 “六笙诗”, 才是 “孔子之旧” 三百五篇古 《诗》 文本的实际篇目。  相似文献   

15.
男性叙事视角是中国叙事学的传统叙事模式,故女性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处在“被看”的地位。女性主义作家对女性“被看”历史命运的改写,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努力,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叙事小说对经典叙事视角的反叛色彩尤为明显。以叙事学为理论背景,从女性主动“看”的突围路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女性叛逃男门后的自我迷失三个方面,浅析《一个人的战争》立足女性视角叙事为改写女性“被看”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诱惑是西方史诗的传统母题,史诗中的女性诱惑往往因其丰富的寓意内涵而被史诗诗人用作建构寓言诗学的绝佳媒介。“福乡”是英国16世纪最伟大的史诗诗人埃德蒙·斯宾塞在史诗《仙后》中设计的女性诱惑情节,该情节所传递的节制内涵构成了史诗第二卷寓意之核心,同时也成为斯宾塞建构其寓言诗学之关键。斯宾塞笔下的女性诱惑情节及其寓言诗学均源自意大利16世纪最伟大的史诗诗人塔索之影响。塔索在史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中通过设计“阿米达花园”之女性诱惑情节再现了理性与欲望之冲突的伦理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关于寓言的史诗诗学。从女性诱惑的视角解读“福乡”对“阿米达花园”的模仿与改写,不仅能揭示两部史诗的核心寓意,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斯宾塞对塔索寓言诗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科幻小说沟通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与神话故事有着更深层次的主题呼应。科幻小说作家刘宇昆,拥有中美两种文化背景,擅长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把东方故事与西方现实技术相结合。在《人之涛》中,他把世界各族不同的神话故事进行交织,又与科幻融合,书写了一个全新的宇宙神话,探索了人类生命与命运的意义价值,小说祛除神话表面的伪装,接受技术潮流的变迁,为科幻文学探寻更丰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福勒是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时期最主要的作家和评论家之一,其代表作《十九世纪妇女》被定典为美国第一部主要的女权主义宣言.对福勒多种文本综合研究发现,迫于女性作家“身份焦虑”的压力,福勒在《十九世纪妇女》中多处挪用和改写了莎剧文本中的女性人物,甚至还改写了莎剧中贬低女性的语言.福勒从重写父权社会经典文本入手,以遵守和屈从父权制文学标准的方式,获得了话语权,颠覆了19世纪父权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