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研究成人问卷"的数据信息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以此研究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具体影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男性要差;教育因素对女性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水平越高的流动人口心理状态表现更积极;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流动人口的社会交往程度越高,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程度越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因此,在关注流动人口时不能只关注经济因素,城市应创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环境来接纳流动人口,并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空间,使其在城市更健康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四川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斯文 《四川省情》2008,(11):38-39
四川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现状我们借鉴国家统计局就业服务调查中心调查方式,在四川民族地区,对四川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80多份有效问卷。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的ESD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SDA空间自相关分析,在GIS软件和空间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利用甘肃省2003-2007年市域流动人口数据,对甘肃省市域人口流动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投资能力、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等影响人口流动的因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定量检验.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流动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空间地理因素对人口流动有显著的影响;产业结构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作用最显著;医疗条件对人口流动直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卫计委2010年12月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参保概率;企业所有制性质、有无劳动合同,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参保;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状况显著低于城城流动人口,并且中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不再是被动的社会保险获得者,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在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政策设计上,除了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之外,还应该严格落实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农民工作为社会保险扩面工程的重点人群,并将中部地区作为扩面工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马云献 《统计与决策》2012,(11):117-120
随着农民工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其城市融入状况已经逐步分化成三种状态:"温饱型"、"小康型"和"发展型"。这种较明显的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对他们的城市融入有一定的影响。建立就业能力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就业能力所体现的三个层面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达到了23.6%,其中,个体层面的就业能力最能解释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变异,其次是就业能力包含的中观因素和宏观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嵌入城市结构,又游离于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调查表明,上海市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经济收入和居住状况差异较大从而融入条件不同,另外其来沪动因和未来设想等融入意愿也影响其融入城市的效果.通过调查并分析其来沪时间、方言掌握、交往对象、在沪家人和心理归属等融入迹象数据,测量出农民工对上海的整体满意率为70.7%,但城市融入的总倾向度偏低.  相似文献   

7.
张瑜 《浙江统计》2014,(6):23-25
江苏1978-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以小城镇以及以城市作为空间载体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不同。其中,城市公共产品供给等政府因素是城镇人口比率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而产业结构等市场因素则是城市人口比率上升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对两种类型的城市化水平均有影响,但效果不明显,FDI则对江苏城市化有抑制效应;外贸对两种类型空间载体的城市化作用方向相反。因此,江苏实现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需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同时,发挥政府对城市化进程能动性干预,双管齐下、优势互补,促进城市化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推动城市化向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已成为影响温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温州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对目前生活较为满意,但也存在总体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法律保护意识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现象;从而提出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分布;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改善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条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城镇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已成为影响温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温州的大多数流动人口对目前生活较为满意,但也存在总体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法律保护意识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现象;从而提出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分布;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改善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条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城镇化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要提高人口城镇化率,这必须要考虑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长期以来广州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居住,2014年又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广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缺乏的流动人口一般无长期居留意愿也无户籍迁移意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比较高的人既有长期居留意愿也有户籍迁移意愿;相对于非农业流动人口而言,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更渴望将户籍迁入城市,但他们并没有长期居留城市的打算;在广州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流动人口,以及来自省内的流动人口,他们长期居留城市但不落户的意愿更强烈.对流动人口的迁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意愿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24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韧性水平,采用改进的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SDM模型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韧性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1—2020年各城市的韧性水平均有一定提升,空间上城市韧性水平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分异规律。总体上,在2017年之前,区域间差异主要由超变密度构成,而2017年之后,区域间差异主要是由区域之间的净差异构成。城市韧性逐年上升且分布越来越发散、城市韧性较高的城市与全国平均值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且全样本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城市韧性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由空间溢出性分析可知,邻近城市环境压力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提升本市的城市韧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性、政府科教重视程度、人口集聚程度和城市发展类型均会分别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的韧性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空间分异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日益显著,并对居民的集群效应不断提高.近年来,古城西安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城市居住圈层正经历着分化与重构,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水平和区位地租是西安市居住空间分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康宽  郭沛 《统计与决策》2023,(6):120-124
文章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和产出份额,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产业结构扭曲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产业结构扭曲明显缓解;从全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特征;从局域视角来看,产业结构扭曲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且“高-高”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下降,“低-低”集聚的城市占比逐渐上升;从影响因素来看,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和纵向财政失衡能够显著加剧产业结构扭曲,而金融发展和投资能够显著抑制产业结构扭曲;忽视空间溢出效应,将会低估各因素对产业结构扭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00—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排名靠前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均衡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则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再现“胡焕庸线”和“绿色创新马赛克”,呈“四核两带多点”的分布特征。第二,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关联程度逐年提升。东部沿海城市多位于高值集聚区域,中西部城市多位于低值集聚区域和异质性区域。第三,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创新存在“U”型曲线关系。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SEM模型的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迁移意愿一直是流动人口研究的热点问题。首次将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到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通过选取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社会福利保障、迁移意愿4个潜在变量,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构建流动人口迁移意愿SEM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EM的流动人口迁移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城市2009—2018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其次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特点运用障碍度模型初步分析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未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桎梏,呈现“单核辐射,多极驱动”的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可划分为“核心”和“外围”两类城市。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不同,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科教投入、创新能力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流动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京生 《江苏统计》2002,(11):39-41
本文以城市、城市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城市的一些本质特征出发,剖析了当代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暴雨等极端气候引起的洪涝灾害频发,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洪涝情景构建了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18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开展城市韧性研究及障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整体韧性空间分布,呈“级差化”分布状态,高韧性城市仅有郑州市,总体呈现中低和低韧性状态;各城市内部差异明显,城市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韧性指数相差较大。从研究的结果来看,提升洪涝灾害影响下河南省各城市的韧性,需要根据城市韧性发展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包含空间因素的综合评价问题屡见不鲜,然而传统层次分析法(AHP)却忽视了评价对象的空间特征,因此探究将空间因素加入判断矩阵以建立适用于空间数据结构的空间AHP方法。首先,以评价对象的空间特征为切入点,从空间相关、空间关联、空间耦合、空间投影和空间转移五个方面构建空间特征度量矩阵;其次,将空间特征度量矩阵融入判断矩阵并给出空间AHP赋权方法的基本思路,与传统AHP方法相比,空间AHP综合评价结果同时关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最后,实例分析部分通过变换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距离阈值和空间划分方式,以分析空间AHP区别于传统AHP的独特性质——空间依赖性、距离衰变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AHP不仅继承传统AHP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又将本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建立联系;五种赋权类型中,Scor-AHP、Stra-AHP和Slin-AHP的适用范围更广,并且Scor-AHP和Stra-AHP的赋权结果对数据处理表现出强稳健性;空间依赖性、距离衰变性和空间异质性会对空间AHP综合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应该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设定距离阈值是有效使用空间AHP方法的前提,适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