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东巡看秦始皇对统治思想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巡看秦始皇对统治思想的探索黄宛峰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次年便开始巡游天下。到前210前病死沙丘为止.十年之中他共有五次大张旗鼓的出巡,其中四次是巡游东方原六国地区。对秦始皇此举.论者或曰他是游山玩水,寻求不死之药;或曰他是为镇压东方复...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其中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秦始皇广泛推行的移民活动对秦王朝统治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政治制度确立和边疆的开发有积极作用.移民政策成为秦始皇维护政治统治和消除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李斯反分封反分裂之有利于统一市场的经济思想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了政治上的集权和经济上的统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徙天下富豪于咸阳以削弱六国的复辟势力,建立郡县以集中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衡量、货币、文字、车轨、法制,及大力修筑驰道,兴修水利等。无疑地,这些措施对于生产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市场统一,都起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但这些措施,主要是由于李斯力排众议,说服了秦始皇,才最后得以实现的。他当时是站在新兴商人地主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伊利莎白一世(1558—1603)统治时期是都铎王朝专制君主政治统治的鼎盛时期,也是英国原始资本积累极为重要的时期,封建社会母胎内资本主义因素急剧增长时期和封建主义经济激烈变动时期。在这种社会经济急剧变动中,展现出两个不同的世界——天堂与地狱。本文试就统治阶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前几年大致有三种意见: 一是认为秦始皇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如新版《中国通史》第一册中认为,战国后期,广大农民阶级由于受尽战争的痛苦,反对割据,要求统一,而地主阶级面对着这个巨大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恢复宗族制度分而治之,只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以便他们的统治。所以秦的统一,客观上符合农民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6):31-36
秦统一之后各地的分裂势力一直存在,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危及大一统政治的特殊事件,这让秦始皇意识到帝国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震慑分裂势力,维持帝国的统一局面,而通过求取仙药以实现长生不死正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段。所以秦始皇求仙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福佑,还应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考察。另外,秦始皇对方术士的尊崇除了寄希望他们取得仙药之外,其实还有着实际政治层面的考虑,他想要通过抬高方术士的地位打压具有分裂倾向的原六国巫祝势力,并试图放弃使用传统的巫鬼之说进行统治,而让六国人民接受一直在秦地实行的法律令。可以发现,秦始皇的求仙行为其实也是试图对当时人们的信仰进行控制,实际着眼点是帝国的统一稳定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古博浪沙》石碑位於原阳县东关秦时张良狙击秦始皇处。秦始皇统一中国後,采取不少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他的暴虐统治也使生产遭到破坏,不断引起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18年,他东巡至博浪沙,韩国贵族後裔张良结力士暗怀大铁锥隐於道旁。当秦始皇车辇到跟前时,用铁锥袭击,误中付车,秦始皇幸免於难。张良逃跑,投奔下邳刘邦。张良谋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在《史记》、《前汉书》上均有记载,後人把张良当作英雄来进行歌颂。李白诗:“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  相似文献   

8.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以稳定社会、巩固统治。因此,统治者对《孝经》格外重视,从自身到国家政策都向"孝"倾斜,促使其在北魏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一方面,帝王大力推崇并亲讲《孝经》;另一方面,士人研究注疏《孝经》出现高潮。整个北魏社会上行下效,促使北魏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孝经》传播的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尽快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需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那么,怎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当前阶段关键的一条是清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意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劳动者获得全面发展。(一) 劳动者思想素质的“滑坡”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和中心。生产力是被人们改造和控制了并为人类服务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夏增民 《南都学坛》1999,19(2):13-15,24
廷议制度是秦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而博士制度是将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是把六国政治精华吸纳入行政体系的制度创新,是统一后新统治模式的尝试和政治运行模式的重大转折。反映了秦始皇“文治理国”的构想,是文化统一的重大举措。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换,秦始皇又不得不回归单一法家行政决策模式,并因此引起秦国的速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